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82节
他只当是自己势大,亲戚前来投奔而已,于是便欣然收下张立位,将其安排在帐前听用。
他万万想不到,本是提拔亲族之举,却变成了引狼入室!
张立位巧舌如簧,他竟然勾结了王嘉胤的同族兄弟王国忠,两人狼狈为奸,准备刺杀王嘉胤。
他们趁着一夜晚宴,轮番上前敬酒,将王嘉胤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趁着王嘉胤熟睡之际,两人乱刀砍死了王嘉胤。
成功杀掉王嘉胤后,张立位与王国忠两人,立刻按照约定,在义军大营里四处放火,制造混乱,同时提醒远处的官军。
洪承畴早已等候多时,见到贼兵大营火光冲天,乱作一团,他当即命令麾下全军出击,准备趁乱攻破贼兵大营。
义军诸将听见营外喊杀声震天,营地内火光四起,他们便立刻来到中军大帐处,想要请求王嘉胤主持大局。
然而,他们刚一进帐,却赫然发现,王嘉胤已经倒在了血泊当中,胸口上还插着一把短刀。
主帅身亡,大营遇袭,群龙无首之下,号称二十万的义军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降者、逃者、死者不计其数,最终仅有三万残兵败将,侥幸逃出生天。
王嘉胤先前册封的右丞相白玉柱,见势不妙,当即投降了官军。
而王嘉胤的妻子张氏,在听闻丈夫竟然被自己的亲弟弟刺杀后,悲愤交加,于是当即拔剑,自刎而死。
这剩下的三万残兵败将,跟着高迎祥、罗汝才、拓养坤等人,一路疯狂逃窜。
这群反贼都是腿脚利索的,眼见大势已去,立刻带着各自本部人马,掉头就跑。
后来,侥幸逃出来的各路义军,在走投无路下,共同推举了王嘉胤的左丞相,紫金梁王自用,成为了新的义军盟主。
王自用无奈,只得临危受命,可他手底下只有三万多残兵败将,士气低落,粮草也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王自用很清楚,光靠他们这点人,想要逼退洪承畴,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奈之下,王自用只能派出信使,四处求援。
而江瀚所部,作为目前声势最盛的一支义军,自然成了他最主要的目标。
江瀚听了信使带来的消息,整个人都懵了。
这王嘉胤的死法,除了时间对不上,怎么和历史上记载的几乎一模一样?
在原本的历史上,运用此计杀掉王嘉胤的不是别人,正是先前被江瀚打退的曹文诏。
怎么现在换成了洪承畴,王嘉胤最终还是死在了他小舅子张立位的手里?
江瀚当初在吕梁山,明明已经重创了曹文诏,间接性的救下了王嘉胤一命。
可现在,怎么王嘉胤还是死在了崇祯四年?
原来,这张立位,本是尤世禄军中的一名小卒。
最开始,围剿王嘉胤的就是尤世禄和曹文诏两人。
结果因为江瀚横插一脚,在吕梁山中大破曹文诏,而王嘉胤则是在岢岚州打退了尤世禄。
此战之后,曹文诏和尤世禄二人因剿贼不力,先后被调回了陕西,负责剿灭陕西群贼。
再后来,便是八角城一战。
这一战,尤世禄旧伤复发,根本无法带兵作战,于是他便将麾下的兵马都交给了洪承畴节制,自己则回到后方专心养病去了。
就这样,张立位便从尤世禄的麾下,辗转投入了洪承畴的帐下。
江瀚听罢,心里五味杂陈。
他本以为自己这只来自后世的蝴蝶,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的走向。
可他万万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圈,王嘉胤还是没能逃过此劫。
江瀚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王嘉胤,身为纵横两省的一代巨寇,死得也太冤了吧?
一个妻弟,一个同族兄弟,这两人可都跟王嘉胤沾亲带故,本该是他最信任的人,结果却勾结起来,反手宰了他,投了官军。
江瀚想来想去,也没搞明白,这两个内奸,究竟是怎么想的?
难不成,当初在府谷时,王嘉胤仗着兵多将广,强娶了张氏为妻?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清楚,张立位为什么要出卖王嘉胤,就是为了替其姐张氏报仇。
思来想去,江瀚觉得也只有这种解释了。
可那个王国忠呢?
他可是王嘉胤从陕西一手带出来的同族兄弟。
王国忠跟着王嘉胤一同起事造反,结果就这么轻易地把自己同族兄弟给卖了?
图什么?
困死了 4K补上
第175章 战略方针
王嘉胤的死,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在一众首领之间激起了千层浪。
一时间,帐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得有些发懵,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信使叹了口气,只是一味地请求江瀚发兵支援,声泪俱下。
但江瀚却没有第一时间回话,只是沉声表示,此事干系重大,他也需要和麾下的将士们好生商讨一番,才能做出决断。
那信使虽然心急如焚,但他也知道事关重大,只能暂时在陕州城内小住几日,耐下性子等待江瀚的答复。
出了这档子事情,江瀚自然也没心思再和各位首领继续攀谈,只能遣散了众人。
随即他便派人,将几位带兵的把总,以及书办赵胜都给叫了过来,准备集体商议此事。
炭火烧得正旺,将屋子烘得暖洋洋的,但屋内的几人,心头却还是很沉重。
“都说说吧,”
江瀚率先开口,打破了帐内的沉默,他的目光逐一扫过众人,
“关于王嘉胤这档子事情,你们是怎么看的?”
“王自用的信使千里迢迢跑来求援,咱们是去还是不去?”
此话一出,屋内的几人纷纷面露难色,显然这个问题也让他们感到十分棘手。
李老歪最是心直口快,他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道:
“大帅,要我说,咱们还是别去淌这趟浑水。”
“咱们好不容易才从官军的包围圈里杀出来,又占下了陕州城,总算有了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过冬。”
“何必再千里迢迢地跑去怀庆府,跟官军打生打死?
话音刚落,邵勇也点头附和道:
“我觉得老歪说得对。”
“咱们这一路反围剿下来,弟兄们死伤不小,全军上下疲惫不堪,早已是强弩之末。”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让弟兄们好好休养生息,抓紧时间修复军械甲胄。”
“正好也能缓解一下,大伙儿这小半年以来四处征战,时刻紧绷的情绪。”
江瀚听罢,微微颔首。
看起来,这几位带兵的将领,想法和自己相差无几。
发兵肯定是不能发兵了。
江瀚好不容才把曹文诏、左良玉等人给打退,怎么可能再千里迢迢的,带着这点残兵疲卒钻进洪承畴的包围圈?
再说了,他和新上位的王自用之间,可没什么交情。
况且,根据江瀚的记忆,这王自用也没太大的作为,崇祯六年他就会病死军中。
算下来,也就一两年的光景了。
为了这么一个注定要凉的盟主,去消耗自己宝贵的实力,纯属不智。
可江瀚的心中,仍然心存疑虑。
万一自己袖手旁观,这帮人被洪承畴给剿灭了怎么办?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万一这帮人被歼灭了,那朝廷就可以集中全力,对付自己。
到那个时候,江瀚可就独木难支了。
一旁默不作声的赵胜,似乎是看出了江瀚眉宇间的忧虑,于是他轻咳了一声,试探着为问道:
“大帅,您可是在担心东路义军的存亡,会影响到咱们日后的处境?”
江瀚点了点头,叹道:
“是啊,我就怕他们顶不住官军的围剿。”
“要是东路的义军都被官军给剿灭了,那洪承畴腾出手来,咱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赵胜闻言,却微微一笑,拱手道:
“大帅此言虽有理,但我倒认为,大帅不必过于忧虑。”
“东路义军,不是还有三万多人马逃出来了吗?”
“况且,这几个月下来,大帅应该也看清楚了,这帮义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除了那个闯将还算有点本事,其他人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与其率兵去救他们,倒不如抓紧扩充自己的实力。”
“大帅现在要考虑的是,咱们这几千人该何去何从。”
江瀚听罢,点了点头,随即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