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23节

  邓玘派去西安府和汉中府催要粮饷的军需官,数次被挡在衙门之外。

  最终不仅空手而归,甚至还被当地巡抚寻了个“言语不敬,冲撞官衙”的由头,当众打了一顿板子,受尽了羞辱。

  这个消息传回军中,邓玘麾下的川兵们,当场就炸开了锅!

  这支川军,自从崇祯二年北上勤王以来,至今已有三年多未曾回家。

  他们南征北战,从京师打到山东,又从山东追到陕西,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巴蜀故里就在秦岭的另一头,近在咫尺。

  可他们却为了皇命,强忍着思乡之情,跟着邓玘一头扎进这深山老林,不畏艰险地追剿贼寇,可谓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可他们换来的,不是朝廷的嘉奖,不是应得的粮饷,反而是刻意的折辱!

  以王允成为首的一众军官,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二话不说,当场发动了兵变。

  愤怒的士兵们手持刀枪,将邓玘的中军大帐围得水泄不通,喊杀声震天。

  若非邓玘平时为人公道,赏罚分明,对下属颇为体恤,在军中威望甚高,恐怕早已被乱兵当场砍成肉泥。

  王允成也并非真想对邓玘动手,他只是想裹挟着邓玘,去攻打县城,抢个痛快,发泄一下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和屈辱。

  面对着群情激奋的部下,邓玘好说歹说才把他们给劝住,让他们放弃了攻打县城的想法。

  但他也知道,如今是军心已散,不可能再去剿匪了。

  于是邓玘下令停止追剿李自成,然后让各部避开防备森严的县城,专门盯着关中和汉中附近的村庄、坞堡,自行“就食”。

  邓玘彻底摆烂了。

  他不再管什么军纪,也不再理会什么朝廷法度,默许了将士们的劫掠行为。

  我真的,太努力了,八点回家还能干出五千字.

第204章 进入汉中

  当江瀚派出的斥候终于找到李自成时,他正带着部队,在蓝田、临潼一带四处打劫富户呢。

  这队斥候一路从陈仓走来,当真是九死一生。

  他们在茫茫秦岭中翻山越岭,躲避着官军和野兽,跑了好几百里地,全靠着沿途百姓的接济和指点,才终于找到了李自成的队伍。

  得知江瀚大军已经在陈仓站稳脚跟,并且派人来找他,李自成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便下令收拢队伍,准备西进与江瀚的主力会师。

  对此,新降不久的刘宗敏有些不解:

  “大哥,咱们如今兵强马壮,在这商洛山中逍遥自在,有必要去寄人篱下,听人号令吗?”

  “咱们这支队伍,可都是大哥你自己一手拉扯起来的。”

  李自成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他沉声纠正道:

  “兄弟,你这话就说错了!”

  “咱们这支队伍,从根子上说,就是江大帅的队伍!”

  “你以为我那老营三百多精锐,是从哪里来的?这都是临行前大帅特地拨给我的。”

  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刘宗敏,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如今是江大帅麾下的哨长,如今你来投奔于我,自然也是归于大帅麾下。”

  “这一点,你务必牢记,日后万不可再有此想法!”

  “再说了,咱们这点人马,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闹罢了,真要干大事,还得跟着人家。”

  刘宗敏从未见过李自成如此郑重其事,心中一凛,也立刻抱拳应道:

  “是小弟糊涂了,自当如此!”

  由于没了邓玘的追兵,李自成干脆也不再躲藏,直接带着队伍出了秦岭,大摇大摆的从西安府,一路赶往了陈仓。

  “大帅!闯将回来了!”

  陈仓县衙内,江瀚正独自坐在大堂内,看着舆图上的陈仓故道发愁。

  入蜀的路线都定好了,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带路,江瀚都快愁死了。

  如今听闻李自成回来了,他精神一振,立刻起身:

  “快,请闯将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形精悍、黝黑干瘦的汉子大步走进了县衙,正是李自成。

  他见了江瀚,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便单膝跪地,声如洪钟:

  “末将李自成,参见大帅!”

  此刻李自成的心里,对江瀚的敬佩又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一路上,李自成可是早就听斥候说了,当他在秦岭里苦苦支撑的几个月里,江瀚不仅攻破了九边重镇的宁夏镇城,而且还宰了庆王。

  就连副总兵曹文诏,都被生擒活捉了,听说还绑回来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简直是人比人,气死人。

  当初曹文诏在秦岭里,可是把自己追的上蹿下跳的,谁成想刚调到宁夏不久,转头就将被江大帅给宰了。

  “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礼”

  江瀚连忙上前,把李自成给扶了起来,拉着他坐下,

  “这几个月,倒是辛苦你了。”

  江瀚看着李自成那张饱经风霜、凭空老了好几岁的脸,便知道他在山里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尤其还带着一群饥民百姓。

  李自成闻言,仿佛找到了知音,对着江瀚大倒苦水。

  他把这几个月如何在绝境中求生、如何训练新兵、如何与官军周旋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江瀚听完,不免摇了摇头,感叹道:

  “你也真是不容易。”

  “不过好在总算是熬出头了。”

  一番寒暄过后,便到了说正事的时候。

  江瀚开门见山:

  “我打算即刻发兵,从陈仓故道进入汉中。”

  “闯将你久在山中,可有这条道路的详细情报?”

  李自成点点头,他入山之初,便已将陈仓道的情况摸了个遍。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详细解释道:

  “大帅,这条道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大散关到凤县,此段约一百六十余里,多为山地,我军携带辎重,日均可行二十至三十里。”

  “这里并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点,关键只在于攻破大散关。”

  江瀚点头示意他继续。

  “第二部分,便是连云栈道。”

  “栈道自凤县东北的草凉驿,一直延伸至沔县,全长近五百里。”

  “其中煎茶坪一带可供我军驻扎,咱们可以在此地集结整队,攻破凤县。”

  “在凤县休整补给一番后,就能进入连云栈道。”

  “途中,还要攻破留坝县,之后会遇上武休关,那里的峡谷极其狭窄,最窄处仅容三马并行……”

  李自成事无巨细地介绍着栈道的具体情况,江瀚听得是眉头紧锁。

  怪不得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光是听这番叙述,他都能感觉到行路艰难,不敢想象带着大军走上去,又会是何等景象。

  李自成见状,连忙宽慰道:

  “大帅也不必太过担忧。”

  “路就在脚下,来往汉中的商帮都能走,咱们的兵,比他们更吃得苦,小心些便是了。”

  江瀚点了点头,下令道:

  “既然如此,那就晓谕全军,整编队伍,三日之后,兵发汉中。”

  他不能再等了。

  根据最新情报,洪承畴带着大军,已经在灵台县附近驻扎了下来,距离陈仓,最多不过五六天的路程。

  三日后,大军兵临大散关下。

  此关虽然已经不复南宋时期的雄峻,但依然扼守咽喉要道,守军虽然不多,但仍旧能以一当十。

  对此,江瀚并未选择强攻,而是命李自成率领三百精锐,伪装成一支从关中运输布匹的大型商队,以重金贿赂守关士卒,得以混入关内。

  当夜三更,李自成所部在关内突然发难,他举火为号,率部从关内发起了袭击。

  早已等候多时的江瀚大军,如潮水一般涌向大散关,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便成功将这座入蜀的第一道门户拿下。

  夺下散关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等大军踏上了通往凤县的栈道,江瀚才真正体会到了何为“蜀道之难”。

  栈道在悬崖峭壁间盘旋,狭窄处仅容一辆马车勉强通过,一侧是万丈深渊,云雾缭绕,令人头晕目眩。

  江瀚麾下的将士,虽然转战各地,也钻了不少山川密林,但他们也没见过这么难走的栈道。

  行进之间,不时就有士卒因为脚下湿滑,或者一时失神,连人带车惨叫着坠下悬崖,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更要命的是,许多路段的木质栈道早已年久失修,腐朽不堪。

  平时走一些商帮倒还能勉强支撑一二,可这九千大军连绵数十里,沉重的辎重马车接二连三的通过,压得不堪重负的栈道“咯吱”作响。

  好几次,部队正在通过栈道时,脚下的木板竟轰然断裂,十余名士兵连同马匹瞬间便被深渊吞噬。

  为此,大军不得不停下脚步,并找来辎重营的工匠,修复栈道。

  这帮工匠们仅仅绑了根麻绳在腰间,便冒着生命危险,悬在空中,紧急抢修栈道。

首节 上一节 223/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