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300节
案首?状元?
前日大帅召见,没想到今天竟然中了状元?
巨大的不真实感瞬间淹没了他。
吴熙几乎是凭着本能,在一片艳羡和嫉妒的惊呼声中迈出脚步,有些发飘地走出人群,来到阶前空地中央。
冬日的阳光有些刺眼,他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随后对着曾瑞和欢呼的人群深深作揖,心绪却仍在云端飘荡。
可这还没完,曾瑞接下来的话更是如同一道惊雷,震得全场哗然:
“大帅有令——”
“榜眼陈安,才学兼备,即日赴任苍溪县县令;探花周德福,老成干练,即日赴任南部县县令!”
“什么?!县令?!”
“秀才和老吏也能当县令?!”
“天老爷,招贤令不曾欺我,最优者真的可为一县主官!”
不怪众人如此惊讶,县令虽然听起来是区区七品官,但实际上县令又号称百里侯,父母官。
很多普通人一辈子能见到的最大的官员,就是县令。
就连曾瑞身为举人,此前也是苦等了几年,最后才等来了个广元县县令的职缺。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江瀚,要不是他带兵宰了上一任广元县县令,朝中无人敢走马上任。
否则曾瑞可能等到头发花白,都不一定能等来这个职缺。
巨大的惊呼,羡慕声在人群中爆发开来,几乎要把州衙仪门给掀翻。
无数道目光汇聚,紧紧地盯着那积年老吏和落魄秀才,充满了震撼。
可人们突然回过神来,还有个状元郎呢?他该是什么职位?
议论声四起,有的说是县令,有的胆子更大,直接猜是知州。
就在此时,曾瑞的声音再次响起,盖过了所有喧哗:
“肃静!”
“状元吴熙,才思敏捷,见解超卓,深得大帅嘉许!”
“特擢升为从六品剑州州同知,分管农政、水利诸事!”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从六品州同知?!
一个刚刚放榜的新科状元,甚至还没来得及观政,直接就授了从六品的实权州官?!
吴熙刚刚从惊喜中缓过神来,可突如其来的任命又让他脑子一空,愣在了原地。
他从之前深夜召见一事中有过推断,估计自己很可能是要被派去剑州对付梁家。
可他也就敢想象州署吏目,最多是个从七品的州判官顶天了,没想到竟然是二把手州同知?
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空地上的年轻状元郎,羡慕?嫉妒?敬畏?
种种情绪交织在空气中,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仪门外,只剩下吴熙粗重的呼吸声和风吹过红绸的猎猎声响。
这次恩科放榜带来的震撼,一浪高过一浪,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唱名完毕,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开始。
新科三鼎甲被请入州衙后堂,由曾瑞亲自主持,换上了象征荣耀的崭新衣袍。
按照明廷规制,吴熙是一身绯红圆领袍,绣着鹭鸶(Lùsī)补子,头戴乌纱帽,腰缠玉带。
陈安和周德福则是青色官袍,绣着鸂鶒(Xīchì)补子,同样头戴乌纱,玉带环腰。
当三人重新出现在仪门外时,早已备好的三匹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正候着他们。
在众人灼热目光注视下,三人翻身上马,领着六十五位中试学子,浩浩荡荡。
早有兵丁开道,锣鼓喧天而起。
“夸官游街——!”
随着一声高喝,游街队伍缓缓启动,向着城内主要街道行去。
两列盔明甲亮、精神抖擞的卫兵开道,长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无声地宣告着新政权的力量。
紧随其后的,是一匹特意挑选、披着红绸的高头大马。
马上端坐的,正是新晋案首吴熙。
他头上簪着一朵硕大鲜艳的红绸花,虽然外面是崭新的官袍,可内里依旧穿着那件旧儒衫。
这是曾瑞特地交代的,要他把旧儒衫塞在内里,以供众人观摩。
这并非是要羞辱吴熙,而是要体现此次恩科的重点,不拘一格降人才。
游街的路线不长,却极具深意:
从州衙出发,穿行保宁府最繁华的几条主街,最后直奔寿王府而去。
江瀚在寿王府设下了琼林宴,等着他们。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
“看!那就是案首吴熙?”
“听说之前是剑州一个穷秀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真的假的?穷秀才也能考第一,还能骑大马游街?”
“那还有假!没看见亲兵护卫?听说他可是大帅亲点的案首!”
“啧啧,连旧衫都不舍得换果然有真本事,穿破衣烂衫也能出头。”
“快看,状元郎后面的探花,那不是府衙的老吏周德福吗?没想到他也中了!”
议论声、惊叹声、羡慕声交织在一起。
吴熙骑在马上,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灼热目光,好不得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古人诚不欺我也!
人生要是来上这么一次,就算死了也不后悔。
游街的队伍穿街过巷,最终停在了城西南的寿王府大门前。
寿王府始建于弘治四年,历时五年于弘治九年建成。
为了修建这座王府,寿王朱祐榰强拆城中凤凰山麓的千余户民居,迁移县学、寺观、公署数十处。
甚至听信术士“金虎昂首不利主家”的谗言,将象征祥瑞的凤凰山铲为平地。
可一顿劳民伤财后,朱祐榰却仅仅在此住了八年,就闹着上书改封到了湖广德安府。
此后,这座寿王府就彻底空置了下来。
为了第一次开科取士圆满落幕,江瀚特意下令,将空置已久的寿王府打扫出来,并在此设下琼林宴,接待一众士子。
江瀚希望借此释放出政治信号,昭告四川全省,以示他改天换日的决心。
此刻,寿王府朱漆大门洞开,崭新的红毯从门前一直铺到正殿丹墀之下。
府内亭台楼阁虽难掩岁月痕迹,但处处整洁一新,廊柱重新翻新,窗纸新糊,连庭院中的杂草都被清除干净,十分庄重和喜庆。
士卒肃立于道路两旁,个个昂首挺胸,平添几分威严。
游街队伍抵达王府大门前停下。
曾瑞早已在此等候,他肃容道:
“大帅已在府中正殿等候诸位新科俊彦,请随我来。”
三人下马,在曾瑞的引领下,踏上红毯,穿过一道道森严的门禁,步入这曾经象征着天家威严的深宅大院。
寿王府正殿内,灯火通明。
虽不及当年盛况,但此刻的宴席却也规制极高,珍馐美馔,丝竹悠扬。
江瀚高踞主位,神情中带着一丝和煦。
曾瑞与军中几位将领作陪,新科进士们分坐两侧。
席间,江瀚寥寥数语,勉励众人尽忠职守,造福一方。
饮宴渐渐进入尾声,酒过三巡,众人脸上还是兴奋不已,脸颊上都带着红晕。
江瀚并未多留,只是道“诸位辛苦”,便在亲卫簇拥下先行离席。
接着一众士子也在冯承宣的带领下,离开了大殿。
见此情形,新科三鼎甲吴熙、陈安、周德福三人也准备告退。
刚走出正殿大门不远,身后便传来曾瑞的声音:
“三位新贵,留步。”
三人闻声转身,只见曾瑞快步走来,身后跟着几名捧着朱漆托盘的侍从。
“大帅有赏赐,命本府亲自转交。”
三人有些诧异,今天已经是超规格了,怎么还有赏赐。
曾瑞带着笑脸,挥了挥手,身后的侍从依次上前。
首先是探花周德福。
托盘上赫然是几锭沉甸甸、闪着润泽光芒的官银,旁边还有一个精巧的紫檀木盒。
曾瑞打开盒盖,里面是一方上好的端砚,砚台一角镌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旁边另有一枚小巧的银质印章,刻着“勤政惠民”四个小字。
“周县令,”
曾瑞看着这位激动得手足无措的老吏,
“大帅知你半生谨小慎微,勤恳于事。”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