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304节
“本官只在这里坐一晚,明日卯时,谁要是还交代不出来有用的东西,就立刻给我去采石场报道。”
众人听罢,忙不迭地围了上去,如同倒豆子一般,把梁家这些年干过的脏事,都给交代了个一干二净。
吴熙和楚守正带着书吏,整整忙活了一夜,记录的口供和线索堆满了案头。
楚守正翻阅着记录,略带遗憾:
“侵占官地,包揽词讼,隐匿丁口,偷逃税赋.都是不小的罪名。”
“只可惜,竟无人命血案在身。”
吴熙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有确凿的人命官司,他立刻就能请调大军,名正言顺地将梁家连根拔起!
吴熙摩挲着卷宗,摇摇头:
“无妨。”
“这些罪名,足够罚到他梁家倾家荡产。”
“他不是银子多吗?”
“本官倒要看看,等这些罚金缴上来,他梁庭寺还拿什么去喂饱梁家村的村民。”
掌握确凿证据后,吴熙带着楚守正,再次踏进了梁家大宅。
前厅内,气氛凝重。
吴熙端坐主位,面前摆满了卷宗,以及从南禅寺搜来的账册。
梁庭寺虽然强自镇定,但面色早已灰白,身后的一众梁家子弟更是噤若寒蝉。
吴熙也没有废话,直接把空印和尚与他梁家众多义子的供词甩在了梁庭寺身前。
他还特别强调非法放贷的罪名,再加上其余罪行叠加,罚金数额将极为惊人。
面对无可辩驳的铁证和一众虎视眈眈的衙役,梁庭寺的也不敢再抵赖。
吴熙则是顺势给出了一张天价罚单,针对此次查实的各项罪名,合计罚银二十八万两。
这个数字几乎要把梁家整个搬空,而且还要变卖大量田产、商铺才能凑齐。
梁庭寺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最后也只能颓然认罚,接受了这张张天价罚单。
第254章 飞梭织布机和转轮短铳
在吴熙等人整治梁家的时候,江瀚这边已经一头扎进了工坊。
龙安府毕竟地处偏远,工匠、物料转运不便。
于是江瀚索性把整个工部班子,一股脑儿地挪到了交通更为便利的保宁府。
至于龙安府,他则全权交给了李自成,让他在几个紧要的关隘处留足人马看守。
前段日子,江瀚和陕西的商帮签下了大批订单,其中以棉布为重头。
但这段时间他忙着开科取士,根本来不及管订单的事,只是吩咐了保宁府的织染局负责此事。
可将近个把月过去了,织染局一直没动静,称说是工人太少,赶不上进度。
眼看着交货的日子就要到了,江瀚没办法,只能亲自跑来织染局巡视一趟。
他心里想着,是不是该把飞梭织布机给弄出来了?
织布的道理,说来其实简单。
无非是经线上下交错形成梭口,纬线从中横穿而过,用棍子或机括就能完成。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劳动百姓都明白这个道理。
沙漠里的贝多因人用双轴织机织毯子,而四川本地的农户则多用轻便的腰机,一个人就能织布。
不管织布机怎么改进,但织布核心动作只有五个:
开口(让经线上下分开)、引纬(把纬线穿过去)、打纬(把纬线拍紧)、卷取(把织好的布卷起来)、送经(放出新的经线)
早在战国那会儿,老祖宗就捣鼓出了踏板织机,效率比双轴织机高了几十倍。
这是世界纺织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发明,而下一次纺织行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得等到十八世纪的飞梭织机了。
可问题是,飞梭织布机如果真的在这个男耕女织、家家户户纺纱织布的年代问世,引发的震动,绝不亚于一场席卷全国的大地震。
江瀚心里门清,只要他愿意开足马力生产,整个江南以织布为生的豪绅巨贾、升斗小民,都得被冲击得倾家荡产。
所以即便他明白飞梭织机的原理,也一直没有拿出来。
后世很多发明创造虽然好用,效率能提升几十倍,但是还要看具体的时代背景。
英国人那都是有了产品倾销地,才敢无所顾忌的使用飞梭织机,可江瀚不行。
不过眼下,陕西那群商人催货催得很紧,他也只能先把这利器祭出来应急。
只要自己控制好产量,不搞那套倾销的把戏,并且保证技术不外泄,暂时应该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再说了,江瀚把这玩意儿留着,日后等他掌控了长江水道,说不定就能兵不血刃,彻底摧毁江南一带的士绅阶层。
念及于此,江瀚马不停蹄地就跑到了织染局,把自己画好的示意图,交给了作头许耀。
许耀看着眼前的几张草图,大受震撼。
早就听冶铁司那帮铁匠说,大帅经常有些奇思妙想,甚至还鼓捣出了舍利子这种玩意儿。
没想到今天轮到他织染局了。
许耀看得是一头雾水,指着图上的零件就问起了江瀚:
“大帅,这上面画的什么穿梭系统,什么操纵系统,我怎么一个也看不懂?”
许耀是搞传统踏板织机的。
按照传统织机的步骤,织工得用双手,一左一右,交替着把装着纬线的梭子,从经线一侧用力递到另一侧。
这活儿不仅累人,而且还受制于胳膊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织布超过一米就费劲了,必须两个人配合投梭才行。
效率自然也高不起来。
飞梭织机的妙处,就在它用两个关键设计,打破了这个枷锁:
第一,滑动梭箱与弹簧装置:
在织机左右两侧各装一个能滑动的梭箱,梭箱连着绳索,绳索的另一头就由织工用脚踩踏板、或者使用拨杆控制;
第二,飞梭牵引纬线:
梭子放在一边的梭箱里,织工脚踩踏板或者手拉拨杆,就能牵动绳索。
靠着弹簧积蓄的弹力,梭子就能迅速穿过经线梭口,稳稳扎进对面的梭箱,眨眼便能完成一次纬线穿插。
经过这两项改动,梭子不用再靠人传递,也不受手臂长短限制,单人就能织出两三米宽的布匹。
而投梭的速度更是快了三四倍不止,效率暴涨。
最关键的是,飞梭织机基础的大框架可以沿用踏板织机。
织架、经线轴、经线张力调节器、综框这些架构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略作调整即可。
核心之处就是穿梭系统和动力操纵系统。
穿梭系统,指的就是梭子、滑动轨道和两头的梭箱。
操纵系统则复杂些,主要是弹性驱动装置、拨杆和换向装置。
经过江瀚一番解释,许耀才终于看懂了草图。
他看着江瀚满腹狐疑,怎么大帅不去琢磨怎么攻城略地,反倒一门心思钻研起织布了?
可他心里嘀咕归嘀咕,面上却不敢有丝毫异议:
“帅爷高见,小的尽力一试。”
许耀也是个积年的老木匠了,手上功夫扎实。
他拿着草图,便开始亲自操刀,先从穿梭系统下手。
梭子最简单,就是个中间鼓两头尖、用来装纬线的小木梭,做个六七寸长就成。
滑动轨道则是用来引导梭子,沿着直线在经线梭口里穿梭,限制梭子运动方向的木轨。
许耀找来两根七尺长的厚实模板,牢牢固定在织架两侧的横梁上,高度正好对准经线开口的位置。
紧接着,他用凿子在木板内凿出两道V形凹槽,宽度略大于梭子直径。
最后用细砂纸细细打磨轨道内壁,以确保梭子能顺利通过轨道,来回滑动。
至于梭箱,就安在滑动轨道的左右两端,像个漏斗,引导梭子精准地进入轨道。
到了关键的弹性驱动装置。
许耀琢磨着就地取材,他砍了些韧性好的老竹子,做成三寸长的竹片。
随后用火不断烘烤,使其弯曲成一百八十度,等竹片成型后,再将其固定于织架的立柱上,另一头连接绳索。
工人可以通过拉动拨杆上的绳索,就能把竹片像弓弦一样拉开蓄力,然后借着积蓄的弹性势能,驱动飞梭左右飞驰。
其实只要理解原理,古代的能工巧匠很快就能把实物给做出来。
不到三天,许耀就完成了织机的改造工程。
可等江瀚过来查看时,他一眼便注意到了织机上烤弯的竹片。
“许作头,这竹片恐怕用个几十次就得报废,你就没想过用其他的材料代替?”
许耀挠挠头,有些不解:
“大帅,坏了重新换一个就是,竹子还不好找吗?”
“我多备点就行了。”
可江瀚听了却一个劲儿地摇头:
“不行,这也太影响效率了,要搞就搞好。”
“依我看,得把竹片换成精钢才行。”
“你先带人调试,我去趟冶铁司。”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