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6节
众所周知,战场之上,建制阵型便是性命。一旦溃散,再精锐的士卒也会沦为待宰羔羊,被人衔尾追杀至死。
而与家丁们组成的严密军阵相比,兵变的士卒们反而成了混乱的一方,虽然人多势众,但却是各自为战。
很多人围着这铁桶阵,想要冲进去,拿下吴自勉人头。
杀红了眼的,看见军阵,举着手上长刀不顾一切的就冲了上去,结果远远的就被一铳打倒在地。
运气好的,好不容易躲开箭雨和铅弹,却被刺猬一样的长矛堵在军阵前,一步也前进不得,在犹犹豫豫中被一枪捅穿,横尸当场。
身法好的,避开了长矛,一刀劈在蒙了牛皮的燕尾盾上,结果只在盾上留下个白印,自己则是被一锤砸开了天灵盖。
眼见冲阵的同袍接连惨死,乱兵终于清醒过来。纷纷退到二十步外,将铁桶阵团团围住,却再无人敢上前送死。
眼见拿不下来这个王八壳子,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
“快!去请江小旗,他肯定有办法!”
各位看官大人,求收藏,求追读!
新书期每日两更,早上11点半,下午6点。
求收藏,求追读!
第6章 交锋
江瀚此时正领着人四处搜捕吴自勉,突然远处有几骑快马疾驰而来:
“江小旗!找到吴贼了!可那厮被家丁护着,兄弟们攻不进去!“
江瀚有些纳闷儿,这么多人,拿不下几十个家丁?
但不论如何,今天都必须宰了吴自勉,万一让他跑了,后果不堪设想!
江瀚翻身上马,朝董二柱和黑子一挥手:“走!“
三人打马狂奔,直奔军阵方向而去。
等江瀚赶到战场前面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只见眼前的军阵可谓是密不透风,数排长盾整齐划一,严严实实地挡住了所有的攻击。
缝隙间探出的长矛上血迹未干,枪头还挂着些碎布烂帛,显然已经带走了不少性命。
更糟的是,这铁桶阵竟卡在了一条狭窄的道口上,左右两侧都是深沟,前后通道被盾墙堵得严严实实。
乱兵们挤在狭窄的道口上,前有盾墙长矛,后有自己人推搡,进退不得。
“江大人,您可算来了,这王八壳子实在难啃,咱们折了好几十号弟兄了。”
一名握着开元弓的汉子见江瀚到来,连忙上前汇报情况。
江瀚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军阵,这种龟缩战法他也不常见。
他从军汉手中接过开元弓,用上全身力气,张弓搭箭,对准军阵试探着来了一箭。
但面前的军阵严丝合缝,燕尾盾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巨兽鳞甲一般紧密,几乎没有任何空隙可寻。
刀盾手用蒙了牛皮的盾牌轻轻一顶,便毫不费力的卸掉了江瀚射来的箭矢,只在长盾上面留下了个白点儿。
江瀚心头一沉,这王八壳子实在难以正面突破,而且周围的地形也不适合大规模冲锋。
但今天他无论如何都得啃下这块硬骨头,江瀚眼中凶光暴涨,扭头对着董二柱厉声大喝:
“柱子!去把虎蹲炮拉过来,老子今天就就要看看,这龟壳到底能顶住几炮!”
董二柱应声连连点头,随即招呼了几名兵丁,匆忙朝营地后方赶去,准备把炮车拖过来。
江瀚见短时间内突破无望,决定暂停进攻,改为围困敌阵,务必不让任何人有机会逃脱。
而对面吴自勉的军阵也没有任何动静,只是一味地死守阵地,节省体力,保留箭矢。
战场上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
江瀚反正不急,他一屁股坐在旁边的土堆上,一脸轻松。
江瀚很清楚,现在拿人命去堆没有意义,等火炮一来,就算是钢板也能轰开,这些人可都是他日后的班底,可不能白死了。
就在江瀚等待炮车的时候,他突然余光一瞥,远远地看见一骑快马从侧翼杀来。
那骑兵心无旁骛,马不停蹄地直冲吴自勉的军阵而去,卷起阵阵尘埃。
黑子见状,猛地从地上蹿了起来,脸色铁青:“哪个王八羔子敢违抗军令?”
而一旁的江瀚则是眉头一皱,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直觉告诉他,这骑兵不太对劲。
于是他伸长了脖子,眯着眼望向远处那名冲杀而来的骑兵,细细观察起来。
只见那骑兵身披梅花布面甲,头戴六瓣明铁盔,手上还裹着细札铁环臂,这赫然是吴自勉精锐家丁才有的装备。
江瀚瞳孔骤缩,大感不妙:
“不好,是吴自勉的家丁,他想冲阵!”
江瀚连忙朝着身后招手,语气急促:“快!步弓手!使弓的都给我上来!”
一声令下,二三十个步弓手便迅速从人群中窜出,列成两排,齐齐站在江瀚身后。
“看见那个冲阵的骑兵没!”
江瀚也不废话,指着不远处烟尘中疾驰的快马:
“拦住他,赏银五十两!“
弓手们闻言眼前一亮,弓弦嗡鸣声骤起,瞬间几十支箭矢直指骑兵而去。
可那骑兵的速度实在太快,闪转腾挪间已然拉远了不少距离。
这一轮箭雨下去,竟无一人命中目标,有些反而差点射中了自己人。
弓手们面面相觑,摇摇头,一脸无奈。
一旁的黑子气得是直跺脚,但眼下也无计可施,只能看着那骑兵一路疾驰,直奔吴自勉军阵而去。
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先前那名手持开元弓的军汉突然踏步出列,朗声道:
“大人,在下邵勇,愿意一试!”
江瀚并未多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得到首肯,邵勇深吸一口气,稳稳拉开弓弦,目光如鹰,死死锁定住不远处狂奔的骑兵。
嗖嗖嗖——三支连珠箭如流星般破空而出,直扑目标而去。
但是对面的骑兵显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听见破空声,他下意识地将重心压低,双手抱住马脖子,把身体紧紧贴在马背上,整个身形像条蛇一般倏地蜷缩起来。
箭矢划破空气,纷纷从他头顶掠过。
这一轮连珠箭,竟是被他轻轻松松地就避了过去。
这些武夫们或许不懂得什么是减小目标面积的原理,但是长年累积的战斗经验,让他们总是能在电光火石间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眼见第一轮箭矢落空,邵勇面不改色,反手又从箭囊中捻出三支箭矢,再次张弓搭箭。
这一次,他并没有急于发射,而是选择将箭簇往下压低,重新调整了角度。
嗖——
第一箭直指骑兵胸口;几息之后,又是两箭沿着低空射出,直取马背上方一掌宽处。
“高手啊!”一旁的江瀚目睹邵勇的精准调整,不禁连连点头。
邵勇射出去的这三箭,准头和心思都堪称顶级。
他的第一箭选择瞄准骑兵的胸口位置,目的就是为了逼迫对方俯身躲避。
而接下来两支低空射出的箭矢,则是邵勇的预判,他在特意等着那骑兵做出躲避动作。
如此一来,只要那骑兵还像先前一样,想要俯身紧贴马背来躲避箭矢,就必然会被邵勇当场射杀!
果然,情况不出邵勇所料。
破空声起,那骑兵耳廓微动,再次俯身紧贴马背,试图借此躲避箭矢。
第一箭擦着他脊背掠过,可后两箭却直奔他腋下空门而来!
那里既无布面甲遮掩,也无铁片防护,正是他周身防御最薄弱之处。
生死关头,那骑兵咬紧牙关,猛地勒紧缰绳,双脚紧紧勾住马镫,双腿死死夹住马腹,将半个身子侧翻而出。
那骑兵的半个身子倒悬在马侧,头盔几乎擦地,整个人如壁虎般紧紧贴在了战马的侧面。
他紧紧护住腋下空门,反将背甲迎向箭簇。
背甲铁片与护心镜寒光乍现,这一瞬间,他竟然决定要以甲胄硬撼邵勇的利箭!
各位看官大人,求收藏,求追读!
第7章 射人先射马
铛,铛!
两声金铁相击的脆响炸开,箭矢重重撞在骑兵背甲的护心镜上,火星四溅。
这致命的两箭,竟然真让他挡住了!
“我草!”,看见这一幕,一旁的江瀚不由发出惊叹。
这一轮交锋虽然只在转瞬之间,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江瀚,差点下把都给惊掉了。
邵勇先是以三箭连发试探,摸清对手闪避习惯后,立刻变招。
先以第一箭封住高位,后两箭则直取命门!
且不说邵勇使着八十磅的开元弓,连射六箭面不改色;单是后三箭的预判与准头,江瀚自问一辈子也练不出来。
不过,对面的骑兵也绝非等闲之辈,那翻身侧马的动作,赫然是边军精锐骑兵的顶级战术动作。
这一招在军中唤作“跑马捞箭”,这是大明边军在长期和蒙古人作战中学来的作战技巧,也是蒙古精锐弓骑的战术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套动作还传到了现代,逐渐演变成了一项马上运动,叫做“跑马拾哈达”,成为了许多少数民族展示自身精湛骑术和胆量的一项运动。
就在江瀚还在惊叹于这两人之间的隔空交锋时,一旁的邵勇则有些沮丧:
“江大人,棋差一着,未能射杀此獠。”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