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02节
“至于这第二个答案嘛....”
“魏忠贤乃是明末时期的最大宦官,而且还被称呼为九千岁,最终被崇祯皇帝所杀。”
李善长微微皱眉。
按照历朝历代分析,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应该是没有实权的。
但魏忠贤为什么能够如此厉害?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第一个选项,心中渐渐有了猜测。
若是太监读了书,那么也就不仅仅是家奴了。
同时也可以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剑!
用来对付臣子的剑。
就和汉朝末年那般,几个宦官直接围杀了外戚大将军。
如果是这样的话.....
李善长的目光看向了第四个选项。
锦衣卫,不也是皇帝手中对付大臣的剑吗?
想到这里,他顿时恍然大悟:“陛下,第二个答案似乎和第四个答案差不多。”203
朱元璋一愣,看了看第二个答案和第四个答案。
李善长将自己的推断说了出来。
朱元璋沉思片刻。
“也就是说,这魏忠贤之所以能够成为掌控朝政的宦官,是因为明宣宗教导太监读书埋下的祸根?”
李善长犹豫片刻,点了点头:“老臣觉得应该是的。”
历朝历代以来,宦官之祸似乎就只有大明最甚!
其他王朝不是没有出现过大宦官,但是能够被称为九千岁,独掌朝政的,大明应该还是独一号。
看着剩下的三个答案,朱元璋的目光微微一眯。
东林党毕竟是后世,他们想要知道答案也只能够靠猜测,既然第二个和第四个答案相差不多,那么岂不是就能够一起排除?
而且第三个答案。
东林书院一听就和东林党密不可分。
“既然这样,那咱便是选择第三个答案吧。”
朱元璋最终下了决定。
【回答正确!】
【是否查看解析?】
看见正确的提示弹出。
李善长顿时松了口气,心中有些激动。
看来这一次答题距离百分百胜率又近了一步。
“查看解析。”
朱元璋说道。
他现在有些好奇,到底是不是和李善长推测的那般。
明朝的宦官之祸,难道真的来自于朱瞻基那个小屁孩教导太监读书埋下的祸根?
【A、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期间得到了南京内宫中不少宦官的帮助,获悉了很多相关情报,这使得朱棣耳目灵敏,也是后来起兵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永乐帝以后,宦官一度十分活跃,郑和就是其中一例!】
【明宣宗登基后,正式设立内书院,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由翰林学士教导宦官研读《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书籍,其明朝诸多名臣钱溥、严嵩、徐显卿等人皆曾任教于此一机构】
【此举开启明代太监乱政先河,明宣宗之后,皇宫之中常有大太监出现,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明武宗时期的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
....
“还真是这个混小子留下的祸根!”
朱元璋眉头一皱。
明宣宗朱瞻基,算得上是大明一众皇帝里面不错(bcdj)的了,但是居然做出了这种祸害后世无穷的混账事?!
老朱自己曾经在皇宫之中立过两块石碑。
一块是宦官不得干政。
还有一块是后宫不得干政。
而后世的大明有没有后宫干政他不知道,反正宦官干政倒是挺勤快的!!
“父皇,既然太监读书的后患如此之大,那么我们也应该将其扼杀!”
朱标提议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来等这次答题回去之后,咱还得再立一块石碑!”
“要是有人敢偷偷读书的,全部处死!”
再来一块‘太监永不得读书’的石碑,彻底杜绝宦官干政的可能!
家奴就是家奴,读书读来做什么?!
一旁的马三保瑟瑟发抖。
自从被带入司礼监之后,他便是开始读书认字。
不过大多都是航行知识,祸乱朝纲,也不可能有机会。
朱元璋顿时又是和颜悦色起来:“逡鏾咝龄(七)2児死扒肆放心,咱不是在说你!”
这可是自己未来下西洋的宝贝。
像他这样的,那只能是少数中的少数。
自己单独培养一下,开开小灶就得了。
没必要为了一个人而放开太监读书的权利,从此遗祸后世。
马三保弱弱地点点头:“多谢陛下。”
朱元璋又继续将目光放到解析上。
【B、魏忠贤为明熹宗时期的大太监,因其受熹宗宠爱,很快便是掌握了锦衣卫和东厂,凭借滔天的权力霍乱朝堂,掌控天下,等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用一年时间与阉党周旋,表现出宠幸的态度,等到次年三月方才雷霆出击,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后世有言:魏忠贤死而大明亡,此实为谬论,魏忠贤祸乱朝政期间,天下动荡不安,纵然死后也积重难返,东林党趁机掌控朝政,也不过转瞬即逝】
....
魏忠贤可恨吗?
对于朱元璋来说,别说别说凌迟处死了,就算是一点点把骨头碾碎,他都觉得不解恨!
大明历代的大宦官,对于大明朝的伤害之大绝对是恐怖的!!
第一任大太监王振,直接让五十万明军,而且还是打蒙古打下来的精锐,一举系数葬送!
直接让鼎盛之中的大明朝,沦落到险些灭国的地步!
而这最后一任大太监魏忠贤,霍乱朝政,让天下动荡,在本就繁重的大明朝身上狠狠给了最后一击!
这两个人,都是十恶不赦之徒,大明最大的国贼!
不过这一次。
朱元璋却没有将目光留在魏忠贤,而是看向了明熹宗身上。
“就算是这种祸乱天下的大太监,也是因为受到了皇帝的宠爱所以才能够拥有如此去哪里。”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一眯,闪过丝丝暴戾。
“若是皇帝贤明,又岂能让国家出现这种妖孽?!”
戚家军之死!
魏忠贤掌控朝政!
都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
老朱有点想不明白!
自己开局一个碗,打下一帝国。
放在皇帝里面也算是绝无仅有,算是非常厉害了吧?
为什么后代就这么拉胯??
大明的历任皇帝里面,也就朱棣三代,加上中间的朱祐樘等几个稍微好些。
百思不得其解啊!!
不过想不出答案,朱元璋倒也没有钻牛角尖。
很快便是将注意力拉了回来
李善长忽然有些疑惑道:“陛下,虽说魏忠贤可恨,但其死去之后,的确是让东林党有了掌控朝政的机会。”
“为何答案不是这个呢?”
而且解析上面也说了。
因为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便是趁机掌握了朝政。
虽然很快就让大明灭亡,但也确实雄起过一段时间。
既然东林党是因为魏忠贤的死而掌握了朝政的,那么为什么这个不是东林党崛起的理由?
“看看解析怎么说吧。”
朱元璋也是觉得疑惑,继续朝着下面看去。
【C、万历时期,被朝廷罢黜的吏部大臣顾宪成回到老家无为讲学而设立东林书院,用来宣讲儒学,培养人才,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并且不限制参加的人员,于是仅仅数年时间,东林书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言论所产生的舆论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便是后世东林党能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
【依靠恐怖的影响力,赞同和宣扬东林一派观点的官员被认为是东林党,东林党不仅潜在地控制朝政,同时还与江南财阀,海商等交流密切】
【魏忠贤为祸朝堂时期,东林党看似摇摇欲坠,不过只是暂时隐匿,天下民心所向为东林党,故而崛起之因乃是因为天下目光凝聚于东林书院,而非魏忠贤之死】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