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18节
“四叔,还有我的名字呢0 .... ”
朱允熥连忙提醒一句。
朱棣瞪大眼睛找,终于在最后面的一行小字里面找到了。
【本石碑由皇太孙朱允熥定制!】
朱棣:“....”
朱元璋狐疑地看着朱允熥:“太孙,你到底募集了多少两?”
朱允熥回道:“一百二十万零五两。”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所以你就找你二叔一个人募捐了?”
朱允熥摇了摇头:“我不还出了五两吗?”
订做石碑花了五两银子。
也算是自己对四叔的个人资助了。
“怎么会这样?”
朱棣差点嚎嚎大哭。
自己花了一百二十万两,最后就建造出这么一个石碑?
而且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出了钱!
“四叔,这不是大喜吗?”
朱允熥走了过来,解释道:“未来稷下学宫定然是大明文坛之中心,到时候你的名字永远在稷下学宫的门口摆着,天底下所有文人都要记住你!”
“你就为大明文坛开路,为大明文坛兴盛万世的第一人!”
“建设着稷下学宫的时候,侄子我也是咬着牙没有接受其他善人的募捐,坚持只花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建造,最后才告诉你,也是为了给你一个惊喜的!”
“你想想,如果只有你一个名字,是不是大家赞赏的对象也只有你一个?”
“那你岂不是就能流芳百世了?”
这一番话,说得失魂落魄的朱棣,又是强行醒了过来。
“此话当真?”
朱棣一脸不信邪地问道。
“当然了!”
朱允熥打包票道:“若是未来天下文人不赞叹你,那么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的极少数之辈!”
这么一说,朱棣的脸色才是变得欢喜起来。
朱元璋在一旁,全场皱着眉头看完。
他终于明白,老四是怎么被自己的孙儿骗去一百二十万白银修稷下学宫的。
这智商水平的确是有些堪忧。
...难怪在后世会给自己的儿子打工。
“老四,一同坐龙撵吧。”
朱元璋也是无奈了。
这么笨的儿子,毕竟也是自己和马皇后生的。
算了算了。
.....
一行人围着稷下学宫绕了一圈。
最终便是来到了稷下学宫的正门。
不过还没有下去,便是看见了一众吵吵闹闹的文士。
“这些人在做什么?”
朱元璋眉头一皱。
立刻便是有稷下学宫的护卫走了上来:“陛下,这些人都是来自大明各地的文士,他们要在此辩论。”
“孔家家主也来了,据说是想要成为这稷下学宫的祭酒。”
朱元璋的眉头顿时更加拧在一起。
这些学子倒是没问题,怎么孔家也来了?
在历朝历代之中,得益于儒家的地位,孔家一直都是超然俗外。
而这一次办理稷下学宫的目的之一,则是为了取消大明独尊儒术的地位。
没想到这孔家家主的鼻子这么灵,这么快就来了。
1.9 “草民孔德,参见陛下!”
说曹操到曹操就到,一个老气低垂的声音传来。
正是孔德。
孔德一看见龙撵,便是立刻走了过来。
“原来是孔家家主。”
朱元璋没有什么好脸色:“何事?”
孔德笑脸相迎,说道:“老臣今日来此便是因为这稷下学宫之建立,如今儒学乃是天下之宗,所以想要用着老朽之躯为大明文坛出力。”
“只希望陛下能够赐予我稷下学宫祭酒的位置。”
祭酒就相当于校长。
朱元璋当然不会同意:“祭酒之位,朕已经给了李善长,不必再问,”鸸引[「氵邬I)〨〉X陆)児
李善长?
孔德也是愣住了。
这个朱元璋这么没有眼力劲吗?
自己堂堂孔家家主,居然不将祭酒留给自己?
孔德的脸色有些绷不住了,但是估计面前这人是皇帝,也只好道:“若是没有祭酒,有一个副祭酒也可以接受....”
“副祭酒给了姚广孝,没你的位置。”
朱元璋一听这个老帮菜说话就有些来气,直接挥手作驱散状。
孔德彻底蚌埠住了!
孔家乃是圣人之后,如今自己作为家主不要祭酒的位置就算了,连副祭酒都不留给你自己?
孔德深深地看了一眼嫌弃自己的朱元璋。
他总感觉,这位不过登基二十年的‘年轻’皇帝,似乎还不知道孔家在这天下的地位!
“既然如此,那么老朽就告辞了。”
“若是陛下改变主意,可随时寻找老朽。”
朝着朱元璋微微作揖,便是拂袖离去!
看着此人的背影。
朱允熥眼睛一眯,闪过一抹杀气。
敢对大明皇帝不尊的。
恐怕这还是第一人。
孔家传承数千年,现在还真的是有些无法无天了!.
第八十一章:孔家乃圣人之后!墨家小老头!
...
看着孔德从龙撵出返回.
不少儒士皆是故作大笑,脸上满是谄媚的光。
“小生可是要提前恭喜孔老先生,成为这稷下学宫之祭酒。”
“孔老先生德高望重,只怕这祭酒之位早就是囊中之物。”
“纵观大明天下,除了孔老先生难道还有人能够入主稷下学宫?”
低眉顺眼,言语恭敬。
你一句我一句,几乎是要将这位孔家家主吹到天上去了。
不过孔德看着这些人,却是摇了摇头:“诸位儒生勿言,吾并非稷下学宫祭酒也。”
要说这孔老先生也是厚脸皮。
要是其他人被这么吹,而且还吹错了,一定尴尬得要死。
可这位孔老先生却是脸不红气不喘,反倒是带着丝丝遗憾之色。
“为何啊?”
有儒士不解地问道。
孔德可惜地叹息一声:“祭酒之位已被韩国公取走。”
“啊?”
“....那副祭酒之位呢?”
孔德微微摇头:“副祭酒之位已被儒生姚广孝取走。”
众儒士一愣。
随后便是群情激奋起来。
韩国公他们不敢骂,一个不知名的儒生他们自然是愤慨不已!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