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23节
“学说不如人罢了,小事尔。”
“难不成你以为这稷下学宫,还会如千年前那般?”
小老儿不解。
“包容天下学术,设置各门科类,方才是这一次稷下学宫之目的。”
张心坤解释道,挥了挥手中的拂尘,笑道:“否则贫道一道士,为何下山?”
“走吧,我等一同去拜见皇太孙!”.
第八十三章:一夜屠尽孔家!!稷下学宫的格局!
小老头愣了一下。
“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事情?”
历朝历代以来,天底下的学问向来是只有一家的。
如今这稷下学宫既然是说要多加的学问?.
这从古未曾有之啊!
“皇帝陛下深谋远虑,气可吞天!”
“从废除丞相制度,推广红薯土豆,北伐歼灭北元...如今这稷下学宫,所有的棋都是步步为营,可以视之!”
张心坤笑呵呵地说道:“未来之天下,必然是是百家争鸣,但却不再是你死我活之论,而是共同为天下百姓,为大明社稷。”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皇太孙。”
“据说这稷下学宫还是皇太孙的主意!”
小老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不过随后他又是醒悟过来,看着张心坤狐疑道:“你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张心坤嘿嘿一笑,作揖道:“老道往日为道家天师,不过今日嘛.....乃是稷下学宫的道班讲师。”
小老头:“.....”
虽然是个托,但是毕竟是道家天师,也能够接受。
“既然这样,那边走吧。”
小老儿说道,看着张心坤呵呵一笑:“老朽墨老三,一会还望张天师为老朽引荐。”
哪怕不是来复兴墨家。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传道授业的方式将墨家再次发扬光大,墨老三也是愿意的。
“可称不得天师,如今已经是道师。”
“若是阁下进入稷下学宫,那便是墨师。”
张心坤见自己说动了这位墨家巨子,也是有些高兴。
便是带着墨老三,一同朝着朱允熥走去。
....
稷下学宫直属大明皇宫,不过具体都是由朱允熥在负责。
没办法。
祖孙爷三代,就只有他是最闲的。
老爷子和老爹都有批不完的奏折。
“老朽见过皇太孙。”
张心坤笑呵呵地走来,道:“太孙,这位便是当代墨家巨子,墨老三。”
朱允熥转头看去。
只看见一个矮矮瘦瘦的小老头。
墨老三连忙作揖:“老朽墨老三见过皇太孙。”
朱允熥微微点头:“墨家巨子能加入稷下学宫,乃是学宫之幸。”
“大明也需要诸多工匠,还望巨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也能获得更高的评职,为我大明做更多的贡献。”
墨老三一愣:“评职?”
朱允熥看向张心坤:“你没告诉他吗?”
张心坤连忙解释道:“各个科班都有不同的评397职称制度,评职越高呢,得到的俸禄和奖励就越多。”
“比如得到了一级老师的职称,就是五十两白银奖励,俸禄变成每年一百两,二级老师就是一百两白银奖励,俸禄变成每年二百两。”
墨老三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
自己是来将墨家发扬光大的,要银子做什么?
但是越听到后面,越是怦然心动!
他暗暗咋舌:“这...这么多吗?”
一年一百两银子.....
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富农家庭的总和了!
这还只是一级老师。
二级便是两百两.....
张心坤继续道:“若是能够得到九级老师的评职,那么奖励便是十万两白银,俸禄每年二十万两。”
“一年.....二十万两?!!!”
墨老三倒吸一口凉气,满脸惊骇之色!!
直到现在,他才知道大明对这稷下学宫有多么看重!!
最高一年二十万两白银的俸禄。
未免太恐怖了吧!!
“巨子好好努力吧。”
“等到门徒满天下的时候,区区二十万两也不过只是附加之物。”
看着墨家巨子惊骇的表情,朱允熥呵呵一笑。
既然想要请出这些诸子百家的传人,那么自然是出手不能太寒酸的。
至于说这钱哪里来?
四叔的酒楼不是能赚吗?
拥有如此丰厚的俸禄。
那么不管是想要将自己的学说传播天下,还是想要利用自己身上的本事来谋利。
最后都能够被稷下学宫一网打尽!
这就是朱允熥的计策!
“二十万两白银.....是多少?”
li》ng印起事+?午〓(四)究八「一旁的墨涟弱兮兮地问道
朱允熥目光看了过去,才发现这里有一个可爱的少女。
“你是?”
他微微皱眉。
墨老三连忙道:“这是老朽的孙女墨涟,她从小在山里长大,对银子没什么概念。”
从小自己就培养自己的孙女继承墨家传承。
别说对银子没概念了。
就连对世俗都没什么概念!
朱允熥微微点头:“很可爱的小女,稷下学宫里面有家属楼,老师的家属都可以住在里面。”
墨老三感激涕零:“多谢太孙。”
嘱咐完之后。
朱允熥便是转身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墨涟的眼睛里满是小星星。
“小女,别妄想了。”
张心坤在一旁好心地提醒一句:(aebj)“你幻想的那种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墨涟顿时气鼓鼓地问道:“为什么?”
“因为差距太大。”
张心坤没好气地指了指地上趴着的一只蜗牛:“看见这只虫子了吗,你就相当于它。”
“好可爱的小虫子”
墨涟低头看去,眼前一亮,欣喜道:“那他呢?”
“他是大明的皇太孙,相当于....”
张心坤摸着下巴想了想,指了指天上:“...这块罩着大明江山的天。”
少女的呼吸微微一滞。
....
山东孔家。
已经返回家中半月之久的孔德,此时正面目惊骇地看着手中的手稿。
此手稿,正是应天的儒士带回来给自己的。
上面写着李善长上课时,学生所作的笔记。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