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25节
可自己刚刚决定今晚动手。
怎么孔家就直接没了??
一个小太监匆忙从殿外跑了进来,将一个奏折交给朱元璋,低声密语道:“陛下,此乃太孙之密奏。”
朱元璋眉毛一挑,便是拆开密函一看。
上面没有多余的东西,就只有一句话。
【孙儿已为皇爷爷分忧,皇爷爷记得替孙儿擦屁股】
“原来是你这个小子....”
看着奏折,朱元璋顿时明白了。
不由得摸了摸下巴,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翘!
要是其他的皇帝察觉到太孙这么做,一定会觉得这是僭越之举。
但是老朱只会觉得,这是他们爷孙俩有默契!
今天早上起来刚刚决定灭掉孔家,没想到允熥就将孔家直接给连根拔起了。
好!
朱元璋表示很满意!
“陛下,此等大案,可需立刻拿一个章程出来啊!”
宋濂还在一脸焦急地说道。
他为大明知名的大儒,孔家毕竟是儒家圣地,现在被灭去,绝对会引发大明文坛大地震!
这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放心吧,宋濂公。”
朱元璋微微点头,义正严词道:“此事交由锦衣卫亲自负责,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凶手!”
“二虎,你立刻带人去孔府探查,一定要用最快的时间找到凶手!”
二虎连忙点头:“是!”
便是带着一众锦衣卫出了朝堂。
当然。
这也只是做个样子。
二虎跟着老朱几十年了,哪能不明白他语气里面的意思。
随便应付一下就得了。
众大臣顿时松了一口气。
锦衣卫的断案速度乃是三司最快,由他们负责定然很快就能攻克。
不过他们并没有想过。
锦衣卫乃是天子手里的刀,割得快还是割得慢。
都是天子说了算的。
“此事不必再议,先汇报奏章吧。”
朱元璋将手中的纸条揉成小球,放入衣袖中。
“启禀陛下,如今在江南一带,杂交水稻已经大规模普及,且已经成熟两次。”
“此物不仅可以产量巨大,而且一年四熟!如今整个江南的百姓,都已经吃上了白米饭。”
有官员汇报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很好,继续推广,三元豚培养一事如何了?”
官员继续道:“大半年来,三元豚都在茁壮成长,预计再过几个月便可以进行第一次繁衍。”
朱元璋更加满意。
三元豚可是涉及到大明百姓吃肉大计,不可马虎。
问了民生问题后,接下来便是处理各种国事。
基本上就是哪里出现了疫病、灾情、罪犯等。
朱允熥就是因为天天听着觉得无聊,所以不来上朝。
不过对于老朱来说,能够通过这种小事推测出各地的大概情况。
开国时,他说只要老百姓受了委屈,就带着大诏上京告御状,沿途所有官府都需要资助行程,而胆敢阻扰者灭九族。
数年前便是有山东的农户要去告御状,当地的官员虽没有阻扰,却是劝告一番。
后来朱元璋知道了。
直接将官员的双腿砍断,并且将其贬为庶民,永世不得录用。
这些事情。
很多也是从官员们汇报的奏折中,推断大概。
然后再让锦衣卫去核实。
最终才明白真相,方可实施律法。
.....
第八十四章:郑和:让我们带着皇太孙的祝福乘风破浪!!朝堂风波,必须要加商税!!
.....
听了一早上的启奏之后。
朱元璋也是听得有些疲惫了,挥手退朝。
“臣等告退!”
等到众臣全部都离去之后.
朱元璋才是打起精神来,提着金笔在纸张上写下一句话,随后交给一旁的锦衣卫。
“拿去交给皇太孙,告诉他三天后来上朝。”
锦衣卫接过纸条,点头道:“是!”
东宫。
朱允熥正在琢磨着稷下学宫的~扩建。
天下的贤才皆是来到稷下学宫旗彡另丝揪妻衫si逡之后,这个仅仅由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建造的稷下学宫。
反倒是显得有些不足了。
“扩建倒是没问题...不过银子-是个大问题。”
想要再扩建,还需要一百多万两。
但是自己现在上哪找钱去?
自己那工厂虽然大,可是更多是公益性质的。
农具这些东西,能赚几个钱?
自己总不可能把赚钱的主意打到农户身上去。
而弗朗机炮这种,又不能卖到海外。
皇爷爷还胁迫自己。最多给点辛苦费。
而被自己屡屡坑的四叔,也实在是没钱了。
现在靠着酿酒,四叔还在想方设法地购回之前的家底呢。
一个锦衣卫走了进来。
“太孙,皇上让您三日后去上朝。”
锦衣卫说道来,恭敬地递出纸条。
朱允熥接过,打开一看。
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
【商税】
“三日后....似乎是全国税务统筹的日子吧?”
朱允熥顿时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
古代的商税可不是和后世那般。
一般都是先估算市值,然后再由各地的钱庄、官吏统计等提供的数据去核算。
如果最后核算的数据,和商户报上来的一样,那么就开始按照税率收税。
如果核对不上,那么就直接抄家。
这些数据都是每月统计一次,等到年底的时候再进行核算。
三日之后,便是年度核算数据上报的时候。
如果是要改税率的话,那么最晚就是在这个时候。
毕竟今年的都收完了,不可能等到明年改了,还要反复收今年的。
“告诉皇爷爷,我知道了。”
朱允熥说道。
“是!”
锦衣卫抱拳,便是离去。
随后,他便是将手中的纸条捏碎。
这大半年来。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