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39节
连解析都评价。
频繁更改,毫无意义!
仅仅只是徒增纷扰,具有强烈的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的性质!
“和允熥相比,允炆可就差远了。”
朱标也是摇了摇头,评价道。
“何止是差远了,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朱棣也是插了一嘴。
虽然自己的好侄子老是坑自己,但是栎怡IIIsi邻鳍侕2寺(八)思论能力,就算是朱棣自己都佩服的!
李善长,蓝玉等人也是赞同地点点头。
能够在朝堂上镇住一群官吏,又能够带着骑兵深入漠北。
能文能武,又怎么可能是建文能比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脸上也是闪过欣慰之色。
大明兴盛三代,非朱允熥莫属。
......
【B、明成祖成立内阁】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至崇祯十七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明成祖夺得大位之后,批阅全国各地输送而来的奏折力不从心,于是决定建立以专门的组织机构为自己分忧,这个组织便是内阁!】
【内阁的建立之初,就是让大学士进入到内阁之中当政,不过这些大学士们都没有权力,与六部各司其职,官职也是低微,只具备顾问身份,负责批阅,不负责参决。】
【明成祖创立内阁之后,朝廷中处理政务的速度明显提高,大大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其实自洪武年间设定的大学士便是内阁的雏形,不过等到明成祖时期,这个雏形才正式出世,并且拥有了自己在皇宫中的地位。】
......
“这个内阁制度......倒是不错。”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一眯,心中有些心动。
虽然现在他有着太子朱标,还有文华殿大学士帮助他一同批阅奏折。
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觉得麻烦。
而后世,朱棣直接成立了一个内阁,帮助自己处理,这倒是方便不少!
不仅自己轻松了,还能够提高从政效率,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不过这内阁也有缺陷!”
朱标说道:“若是没有这内阁,明末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党争的事情。”
“不!”
朱元璋否定道:“这党争时代的开启,绝对不是因为内阁!”
当初在搞大明朝廷的时候。
老朱便是已经对历朝历代的王朝都细细研究一番。
最终从各朝代中的统治手段里面优中择优,吸取教训,然后才铸造了大明朝堂。
纵观宋朝的党争。
不也是没有内阁的吗?
党争的原因绝对不会是因为一个内阁,而是因为权力!!!
只要让文官掌握到了足够多的权力,所以党争时代便会开启!!
所以洪武年间,朱元璋才会毅然决然废除丞相制度,同时重武轻文,各种打压文官。
他深知这些文官就是野草,烧不尽也杀不尽。
不过这一套方法也仅仅只能够应用在自己这里,毕竟除了自己之后,还能够保持这么勤勉的皇帝,绝对是稀少至极。
而现在老朱看到了朱棣这个内阁制度,心中也顿时是微微一动。
“只要不给这些内阁们权力,那么就不会发生党争。”
“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批奏折,也能大大提高效率。”
朱元璋将这一套东西记在了心里。
琢磨着等到回去之后,便是将自己的那些文华殿大学士们全部编入内阁。
并且做出规定,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让内阁之人担任其他官职!
同时也没有决策权。
继续朝着下面看去。
......
【C、明英宗授内阁大臣兼官职】
【自明成祖之后,仁、宣二位皇帝对文臣的态度更为亲和,同时文臣们的权柄也是慢慢增大,但这一切并没有涉及到内阁,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将三杨编入内阁,此后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
【夺门之变后,于谦被杀后,大量的文臣伺机谋权,文臣的权柄达到了足以和皇权抗争的地步,内阁能够形成为明朝未来的行政中枢,也是在此埋下伏笔。】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在成化年间与弘治年间的疯狂发展,等到到了正德年间的时候,内阁几乎已经可以影响整个大明天下,】
......
看完这一道解析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多么意外。
分析了内阁能够进行党争的真相。
自然是知道朱祁镇让内阁成员变成朝中大臣的时候,会造成多么恐怖的后果。
不过等到老朱看到在朱祁镇的时代,文臣的权柄就已经达到了足以和皇权抗争的地步时。
还是忍不住呼吸稍微急促。
这才不过仅仅五十年吧?
自己现在这般针对文官,稍有不对便是严酷打击,不就是为了防范文官夺取权柄吗?
可是这才将近五十年过去。
就让朱祁镇搞成了这幅样子??
不,应该说还没有五十年!
因为按照原来的历史,洪武朝还得是在十年后才结束。
而之后的永乐一朝,文臣们的处境也不是特别好!
也就是说,仅仅是经历了宣宗一朝,在英宗一朝的时候便是直接夺取了权柄!
“这个文臣....比咱心中所想的还要可怕。”
朱元璋有些不寒而栗。
心中对于约束内阁的念头更加强烈!
不论如何,也不能够让这天下的权柄被一群大臣们给篡夺了过去。
而篡夺过去之后所造成的目的。
便是接下来的这道解析。
.......
【D、严嵩成为第一个权倾朝野的文臣】
【严嵩成为内阁的首辅之后,因为获得的嘉靖的肯定,权力已经和历朝历代的丞相没有区别了,看似内阁之中还有其他人在钳制严嵩,实则这些根本就不是严嵩的对手。】
【同时严嵩依靠严世蕃,已经掌握了嘉靖的小心思,完全能够将已经步入老年的嘉靖玩弄于股掌之中,若非后续严党之中人心浮躁,贪婪无度,也不会因为分赃不均被嘉靖剿灭。】
【严嵩成为权倾朝野的文臣这件事情,标志着大明正式进入到了文臣治国的大环境之下,包括之后的高拱、张居正、东林党,都只不过是文臣治国大环境之下催生出来的权力产物。】
......
严嵩作为标志性的人物。
也算得上是历史留名了,不过并不会是什么好的名声。
看见解析上评价严嵩和严世蕃将老年的嘉靖玩弄在股掌之中。
朱元璋也是微微摇头。
果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还说什么‘贤与不贤,由不得他们,贤则用之,不贤则革除’。
这个嘉靖只怕也就是个只会吐露嘴皮子的家伙。
现在朱元璋对其印象极差!!!
......
【本题点评:明朝内阁制大大强化了封建皇帝的皇权。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故而明朝比历朝历代的皇帝,拥有者更高的权力集中制度,但是随着内阁制度中的阁老们慢慢地掌控了更多的权力之后,内阁的性质也是慢慢地开始转变,从一个皇帝的秘书单位,变成了类似于丞相一样的组织,不过只是翻版的中书省】
【由于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权力都是由阁老们自带的),必须要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也就导致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很多时候阁老都会主动同大太监交好,除此之外,还会因为首辅的权势,演成朋党倾轧(党争),使得明朝内阁混乱不已......】
......
“标儿,记好这内阁的优劣. .. ”
“等到回去之后,咱也要弄一个内阁!”
朱元璋说道。
朱标连连点头。
刚才在答题的时候,他就已经将这个内阁划为重要问题。
老爷子不可能看到这种好东西,还不心动。
“已经答对两个了,善长,要不要休息一番?”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关切地问道。
这一次答题的正san是磷H;~气C(爾洱飼拔4确率。
可是老朱异常关心的。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