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84节
“明仁宗乃是朱高炽皇孙,所以此题定然是需要选择朱高炽皇孙作为太子的!”
李善长笃定道。
朱元璋沉思片刻:“看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已经有人劝诫老四不要废长立幼,而且已经成功了!”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点头。
“此论述题的第一个小问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后面的这个劝诫该如何?”
朱元璋又是问道。
李善长看着题目。
眉头紧锁,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治国,论政,讲学...
这些他都会。
但是来劝诫朱棣不要废长立幼...这个有点属于盲区了。
其一,自己与燕王接触并不多,不了解燕王的性格。
其二,自己没有接触过朱高炽,对这位皇孙的了解也仅仅出于监国二十年。
其三,朱高煦此人现在连出生都没有出生,如何能够根据片面之词做出论述?
这三点让李善长有些犹豫不决。
毕竟这个论述题如果回答错误,那么特殊奖励恐怕就没了。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可否上论?”
解缙忽然站了出来。
朱元璋同意道:“在此答题空间,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解缙点了点头,指着天空上的题目道:“废长立幼,自古便有,臣闲时与友曾有辩论古今,对此颇有经验。”
“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立胶东王刘彻,何也?不外乎母妃不受宠爱,又有巫蛊之祸,最终从太子变成藩王。”
“三国时期,袁绍死后废袁谭,立袁尚;刘表死后废刘琦,立刘琮;”
“前者乃是因为认同袁尚之容貌俊郎,与自己一般,同时又喜爱其母;后者则是因为刘琦的相貌与刘表甚为相像,十分宠爱,可后续因为宠妃蔡氏诋毁,故而疏远。”
“对于这些古人,若要劝诫,需从母妃入手,言明其中利害,方可成功。”
解缙的这一番话,听得众人自然是认可的。
但是.....
他们的处境,似乎和朱高煦、朱高炽二人,关系不大吧?
“朱高炽、朱高煦,这两个名字一听就知道都为嫡系。”
朱元璋说道:“所以刘荣、袁谭、刘琦这三人,怕是无法用来作为类比。”
对于后世子孙的名字,尤其是嫡系一脉。
老朱可都是煞费苦心地做好了准备了。
金木水火土,挨个来。
朱标、朱棣这种,都带着木头,乃是正宗嫡系。
朱高炽和朱高煦都带着火,自然也是乃是嫡系。
类似于朱文正这种。
名字里面没有夹杂五个元素的,就不属于嫡系。
很好区分。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也是有些窃喜。
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
居然还能够在这个时候,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陛下所言自是在理。”
解缙点了点头,继续道:“这三人皆是因为母妃不同,最终产生争端,导致了废长立幼之事,故而只能当做参考。”
“除却三人之外,还有唐太宗李世明废长子李承乾,而立李治;隋文帝废杨大太子,立晋王杨广。”
“李承乾此人,并非不受宠爱,而是因为害怕其弟魏王李泰有夺嫡之念,故而准备将其暗杀,暗杀失败之后,畏惧李世明责罚,索性直接造反,欲学其父,让唐太宗交出皇位,成为太上皇。”
“可惜后来失败,被贬为庶人,李治也由此上位。”
“而杨大太子此人,乃是因为自身品德不修,骄奢淫逸,失宠于其母文献皇后,随后又被其弟杨广陷害,最终被废。”
“这两人皆是因为自己作死,所以最后才会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根据这两个人的经历,由此来推断为何燕王殿下会不喜欢朱高炽皇孙,从而进行废长立幼之举。”
这一番话听得朱元璋微微点头。
李善长也是有些佩服了起来。
看来这解缙不愧是未来能够编撰永乐大典的主持者。
能够分析到这种程度也算得上是博闻强记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自己思维的清醒。
朱元璋又问道:“如何推衍?”
解缙继续解释道:“永乐大帝能够从建文帝的手中夺得大明的天下,说明永乐帝一定是功高至伟,绝不会是怯弱的皇帝。”
“如此皇帝定然不是靠着群臣的反驳从而屈服的,所以最终永乐大帝之所以能够抛弃废长立幼,一定是有其他的原因。”
“且看李承乾与杨大太子二人,皆是由于自身的策略出现误差,李承乾甚至想要造反,这绝对是李世明不能够容忍的。”
“那么朱高煦后面被朱棣彻底放弃,会不会就是因为本身的问题最后让永乐大帝彻底失望?”
这一番解释,也是让朱棣连连点头。
他绝对不是那种会因为别人而直接屈服的人。
且不论曾经的自己敢偷偷溜出皇宫去玩北疆作战,自己在应天的时候,可是各种看见自己的老爹朱元璋杀戮群臣。
耳濡目染之下。
如果真的发生了群臣进谏的事情,那么朱棣一定是不会妥协,而是学自己老爹那般大开杀戒!
所以想要劝诫自己,必须要委婉着来。
让自己彻底明白废长立幼的坏处,以及坚持朱高炽作为太子的好处。
不过,朱高煦本身的问题...
朱棣不解。
毕竟他也没见过自己那个还没有出生的儿子。
朱元璋脸色不变,示意解缙继续说。
解缙沉声,继续道:“其一,让燕王放弃废长立幼的想法,便是需要让燕王对朱高炽皇孙改观,其二,便是需要让燕王对朱高煦皇孙不再宠爱。”
“虽然微臣对皇孙了解不多,但是想必与历史中的李承乾与扬大太子相差不多,不过他们对应的并不是朱高炽皇孙,而大概率是朱高煦皇孙。”
“毕竟朱高煦皇孙才是受到宠爱的那一位。。”
“至于说朱高炽皇孙...按照微臣对历朝皇帝的钻研,皇帝对太子感官彻底改变,大概率并不会是太子自己,而是来自外界因素,比如宠妃,亦或是曾皇孙?”
听到这里,李善长顿时想起。
朱高炽之后的朱瞻基,乃是大名鼎鼎的明宣宗。
号称仁宣之治。
难道...
“或许我知道,燕王对朱高炽皇孙改观的原因了!”
李善长惊觉,立刻说道:“各位应该还记得明宣宗朱瞻基吧!”
除了解缙之外。
所有的人都是露出恍然的神色。
宠妃自然是不可能的。
高炽和高煦两兄弟,乃是一胞所生。
那么只能够是解缙所说的——皇曾孙!
不过解缙还是一脸迷惑,明宣宗朱瞻基.....哪位啊?
他这还是第一次来到答题空间。
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朱瞻基是谁。
李善长解释道:“明宣宗朱瞻基,乃是明仁宗朱高炽之子。”
解缙顿时明悟:“也就是如同朱允熥太孙那般的好圣孙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都说得通了。
解缙在瞬间。
心中便是已经如何论述给琢磨清楚了。
“既然答案已经明了,那便答题吧。”
朱元璋有些高兴,指了指解缙:“此题便由你来。”
“是!”
解缙非常振奋。
组织好一番言语之后,便是直接开始回答。
“禀仙人,在下选择朱高炽皇孙作为太子。”
“若是对答燕王,那么在下认为关键一词应该在于“好圣孙!”,永乐大帝虽然对朱高炽皇孙不喜,但是....”
或许论治国,他在经验方面还比不上李善长和姚广孝等人。
但是论答题。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