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440节

  朱元璋看到这微微点头,随后露出了恍然大悟之色。

  “所以,商人之所以不起义。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日子过得比百姓好多了!

  哪怕是地位最低,但他们有钱,不至于饿死!

  但百姓不同,他们会饿死!”

  毕竟都已经快要(aebj)饿死了。

  既然到头来,都是一个死字,一无所有,那不起义试试做什么?

  反正烂命一条,死了就死了,万一成功了,那就大量的荣华富贵!

  至于商人,他们毕竟是穿鞋的,有自己的家底在,有大量的银两可以花。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起贰亦3屋」卄七K酒琉??尔yu】e漪义?

  万一失败了,到头来之前的努力岂不是全部都没了?

  最后落得一个一无所有的结局可就亏大发了!

  朱元璋看到这,心中对于接下来的解析已经有了猜测。

  恐怕接下来说的,就是农民为何要起义了。

  ...

  【至于农民百姓们为什么要起义造反。】

  【首先第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自古以来农民都是被剥削的存在。】

  【从赋税这个制度发明以来,天下的百姓们就都要上缴粮食以充国库。】

  【如果是遇到了明君圣主还好,百姓们交完了朝廷的赋税之后还能够留一点自己生活。】

  【但是如果遇到了一个残忍的君王,那么在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和暴政之下百姓的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所以就有了官逼民反一说,那么走投无路的百姓自然就要造反了。】

  【另一方面来说,经商的人可以说是除了那些朝廷官员之外最聪明的一个群体了。】

  【当初明朝的沈万三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但是也没有傻到去造反的地步,反而是对朱元璋献媚的。】

  【经商的人不过是一群贪财的人,他们既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也没有对权力的贪念,所以在历史上很少出现经商的人造反的情况。】

  【也证实了严嵩的话,造反的都是种地的,没几个经商的去造反。】

  【商人毕竟小有余财,吃穿都不用愁,基本上算得上是衣食温饱都能在水准线以上。】

  【种田的可不一样!】

  【农民遇到和平年代还好。】.

第四百一十四章: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

  【如果遇到动乱就基本上如野草,生活都不能保证,肯定会去造反了。】

  【基层民众生活是非常劳苦的,因为他要交各种税,遇到收成好的时候还好,交点粮食自己还能活下去。】

  【但是一旦遇到各种自然灾害,那么就活不下去了。】

  【因为科技不太发达,,所以在那个时候交完税之后,勉强活下来已经是古代民众的一个奢望了。】.

  ...

  朱元璋看到这,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咱当初之所以造反起义,不也是这么一个原因吗?”

  他当初之所以造反起义。

  主要还是因为家中的亲人全~部都饿死了。

  甚至连兄弟也为了获得一点粮食被人活活打死。

  在那时候,饿死的人遍地都是,甚至连吃人的都有。

  在饥饿面前,大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一旁的朱棣连忙溜须拍马说道。

  “父皇身为我大明君王,英明神武。

  如今非但已经解决了粮食的问题,更是让百姓们不再有饿死的可能!”

  此话一出,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表示对朱棣话的赞同。

  “陛下英明。”

  朱元璋哈哈一笑,他对于这个评价还是很高兴的。

  他身为一个农民起义的皇帝,最见不得的就是百姓受苦,所以才会用种种条条框框,约束大臣。

  希望能够让百姓们的日子过好。

  不过...

  他的目光落在那空中的题目上,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总觉得现在这个制度,似乎还是缺少了什么。

  必须要想想办法修改才行。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解析继续向下蔓延。

  ...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那么粮食收成大幅度减少会导致民众根本没吃到,还要去交税,如果遇到贤明的君主还能够勉强免税,咬咬牙还能活下去,遇到暴君那么,底层民众就遭了殃,不管你是否自然灾害,我既不开仓放粮也要你交税,交不上来就是一个死。】

  【面对这样的情况,底层的百姓肯定要奋起反抗,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还不如奋起反抗,奋力一搏,万一赢了呢?】

0 ····求鲜花· ·········

  【明朝的时候,严嵩曾经说过,造反的都是种田的,经商的没几个造反。】

  【也可以理解为底层民众生活比较艰苦,生活上不能保证,当然会反抗了,而经商的人,衣食温饱都可以保证没必要去反抗。】

... 0 0

  【再往深的里面说,就是经商的人尚且有希望种田的没有。】

  【历次农民起义其实都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原因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朝堂滥用民力,横征暴敛。】

  【二:朝堂实行严厉的经济垄断,比如茶叶专卖、海禁等政策。】

  【三:朝堂进行严厉的户口控制,一种是百姓想要迁徙却被限制,另一种是百姓不想迁徙却被官府强行迁徙到偏远地区去垦荒。】

  【四: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普遍不高,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地私自给百姓摊派,巧取豪夺。】

  ...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商人之利,在于千百倍!

  ...

  【五:朝堂和民间对组织资源的争夺翼淋=n奇吧是( (七)%五W群。】

  【六:天灾与外患等非社会因素。】

  ...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解析结束,眉头微微皱起,总觉得好像抓住了什么。

  但又无法细说.

  一旁的朱允熥看到自家爷爷这副模样,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

  “爷爷,您有没有发现“六零零”,商人不论如何,日子过得都很好。

  反而百姓,大部分都是过得相当差劲。”

  听到自己孙子的话,朱元璋顿时露出了惊容!

  “没错,就是这样!

  不过,咱不太明白为何会如此!”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

  大明的商税还有百姓们的赋税,两者是有着天差地别。

  可以说商人的利益已经被剥削到了极致,要不是因为再继续剥削下去,朱元璋怕他们造反,否则恐怕还会加大这一个纳税的量。

  但是百姓们不一样,他为了让百姓们能够过好日子,所以说肯定是把税收降低。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依旧会比百姓们更加富有,至于那些百姓们哪怕是再低的税收,甚至是免去了赋税,他们最后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远远比不上那些商人的日子。

  朱元璋始终不明白这一个问题。

  朱允熥听到这话之后,笑着解释道。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商人们的利益太过于庞大,而百姓们的利益又太过于渺小。

  举个例子。

  比如说那些用来养护武器的油。

  这东西现在大明正常的价格可能是三十文或者四十文,顶死也不过是五十文吧。

  可是一旦大明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战斗,那么就需要进行武器的养护,如此一来就需要购买大量的油。

  可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

  那些商人们就会提前知晓消息,然后借此机会大量收购那些油,然后又把这些油的价格提高,然后再卖给大明。”

首节 上一节 440/8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