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47节
“没想到当初皇爷爷对黄子澄动了那么大的杀心,还能够让他活到今天。”
“这儒家的影响力....未免过于恐怖了。”
“圣人,哼!好一个圣人!”
朱允熥的眼中闪过冷色。
他并非不喜欢儒学。
从当年孔子创立儒学的时候,也算得上是一代圣人,带着三千身体壮硕的弟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到处讲学。
有教无类,儒家真意。
不过等到宋朝之后,儒学就彻底变质了!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后世的儒家君子们就直接改过来,硬是要说以怨报德。
别人打了你,你还得去感化他。
这他妈不是离谱吗?
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可后世儒家君子们硬是将言必行行必果当做君子之约,甚至沦为美谈。
儒学彻底变成了儒家。
变成了一个阶级,庞大的利益集体。
道德甚至高于法规!
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帝国的毒瘤。
靠着几本圣人之书,皇而堂之地剥削天下百姓。
天下之人供养皇室,英明的君主好歹也得考虑百姓的生活状态,会不会因为活不下去造反作乱。
但是儒家就不需要了。
这个王朝没了,那就投靠下一个王朝!
只要圣人之书还在手里,就永远不愁没饭吃!
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儒家放在这句话中,也是非常实用。
最让朱允熥记忆深刻的。
就是历史上满清覆灭大明时,孔家家住直接带领全族出城迎接三十里。
跪地祈降,直言皇太极乃是天降圣君。
简直就是恶心至极。
“得想个办法把儒家给除掉才行。”
朱允熥面无表情地想着。
甚至他可以想象。
等到自己为大明发展工业化的时候,这群儒家伪君子还会跳出来阻止。
说什么奇淫巧技,不可妄为。
儒学历朝历代都是治国之学,毒害天下学子太深。
想要彻底干掉儒家。
还得徐徐图之。
....
第四十章:朱允熥的摊牌,仙人就是咱的后盾(1/5)
...
沐浴更衣之后,朱允熥便是不急不慢地前往皇宫。
去得早的估计还得挨老爷子训。
还不如慢点走。
果不其然。
等到朱允熥来到皇宫的时候。
朱棣已经挨了几棍了,正可怜兮兮地站在一旁。
自己还特意想着请罪早点来。
结果来了之后就是一顿揍.
现在老爷子揍完了,估计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自己这好侄子倒好,这个时候才过来。
朱棣的目光非常幽怨。
看着脸色逐渐平静的老爷子,朱允熥清清嗓子,正儿八经地行了个礼节:“孙儿朱允熥,见过皇爷爷。”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说吧,这大半个月,你们叔侄二人干什么去了?”
“爹,我们是去北疆,结果半道上迷了路....”
朱棣试图解释。
不过却是被朱允熥打断了。
“启禀皇爷爷,此次我们离开应天,乃是去了关东地区!”
朱允熥朗声道。
朱棣愣了一下,眼神之中有些不可置信。
这可是上百万两白银的大买卖的,就这么说了出来?
他们行踪如此隐秘,直接嘴硬不承认,难不成还能上刑?
朱允熥瘪了瘪嘴。
连灶台下面的地道都能够找到,更何况是这些日的踪迹。
而且他在来之前。
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四叔啊四叔,谁让你来得这么早挨了棍子。
要是晚点来,说不定你的好侄儿还能帮你免了这顿打呢。
“咱的孙儿还算是实诚。”
朱元璋冷哼一声,将手中的奏章丢在朱棣面前:“你给咱好好看看,真以为咱对你们一无所知吗?”
朱棣连忙捡起奏章,打开一看。
【阳月(四月)12日午时,两男子于篱落集市强抢红枣马二匹,经容貌、脚印、商贩自述可推测,此二人为燕王和三皇孙。】
【黄州府马头乡猎户供词:阳月13日酉时,打猎归家时发现山坳中有火光,疑似有人露营。经过排查....】
【阳月14日,襄阳府例报:有两男子绕过关卡赶路.....】
顿时心中一凉。
老爷子的这锦衣卫....果然是名不虚传。
亏他这一路上,还特意用军中的方法,扫除了枣红马赶路的踪迹。
就是为了防止一路查过来。
可结果呢。
这根本不用查!
直接将各个关卡的锦衣卫的密报连起来,轻轻松松就推断了出来。
“难怪我这好侄儿直接承认了...”
朱棣只感觉眼前一黑。
不愧是自己老爹啊。
组建的锦衣卫,果然是厉害。
不过自己这大半个月,岂不是白忙活了?
还挨了老爷子一顿打!
“皇爷爷,您可知我们为何要去关东地区?”
朱允熥说道。
朱元璋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说说?若是能忽悠住咱,今日你的责罚咱就免了。”
“皇爷爷,这可不是忽悠。”
朱允熥呵呵一笑:“昨日孙儿黄柯一梦,得了仙人指教习得一炼铁之法,醒来之后不知真假,故而才偷偷离去意图试验。”
“仙人指教?”
朱元璋一愣。
两次进入答题空间的他,早就相信世间存在仙人。
难道.....
自己这孙儿得了仙缘,所以偷偷跑出去?
自己这孙儿连番两次表现不同。
难道真是仙人指点?
稍稍琢磨一番后,朱元璋已经相信了一半。
不过还是问道:“既然是仙人指点,为何不立刻来告诉咱?”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