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475节
....
第五百零七章:最是无情帝王家!
...
一旁的汉王看到这一幕之后,也是忍不住暗暗咂舌。
“这是他亲儿子吗?”
身为亲儿子,被污蔑了之后,非但没有平反,甚至还直接置之不理!
这行为,让人一时间有些怀疑,他儿子是不是隔壁老王的!
李善长微微叹息,随后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在大明之前,不论是哪一个王朝,兄弟之情,手足之情,都不过如此.
甚至连杀掉自己父亲,继承皇位的,也有不少。”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都是点了点头。
这个事情他们还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那九五之尊的位置,谁会不想要坐一坐呢?
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不过好在他们大明朝并不是那样无情的帝王家。
恰恰相反,非常注重天家情谊。
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朱元璋没有多想,只是重新把自己的目光放在眼前的解析上。
继续查看了起来。
...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一直无子,太尉田蚡甚至起了一旦武帝驾崩就立淮南王刘安为天子的念头,直到元朔元年,武帝二十九岁时,卫子夫生下了第一位皇子。】
【这位皇子的出生,不仅使得刘彻“甚.‖ 喜”,安排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还一举消除了朝堂之中的议论之声,巩固了他的皇位,同时,卫子夫也因此被封为皇后。】
【刘据七岁时就被立为太子,他的少傅先后有石庆、石德父子担任,在父子两人的教导之下,其性格谨慎敦厚,有儒家风范。】
【因武帝认为他的性格过于温和,与自己的刚毅大不相同,便让人文士教他《公羊传》,而私底下,刘据更喜欢宽容温和的《榖梁传》,虽说两本书都是对《春秋》的注释,但两者的思想倾向毕竟不同,《公羊》重权谋,《榖梁》重道德,由此便可窥见两人的性格差异了。】
【成年之后,按照礼制迁居太子宫,这时,武帝送给了他的儿子一份大礼——在城南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宫苑,以便太子交往宾客,并取名为博望苑。】
【虽然刘彻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但还是给了刘据极大的空间和权力让他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所以刘据的身边聚集了一群与当时主流不同的“` ~异端”。】
...
“这倒是有些像咱大明朝未来的高炽啊。”
朱元璋看到这里之后,突然发现,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朱棣听到这话之后,愣了一下,这人和自己的儿子很像吗?
他仔细看了一眼信息,紧接着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王赵赵)神色。
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按照答题空间的说法,自家儿子未来也像是这刘彻一般,喜欢儒学,平和。
自己也像是汉武帝一样,不喜欢那些臣子。
这么看来,性格倒是对上了。
不过朱棣还是赶忙否认了一句。
“儿臣好歹不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杀手,甚起依(三)亻尔er二至是不帮儿子平反!”
...余.
第五百零八章:太子身死泉鸩,血流成河!
...
这一点倒是没有错。
毕竟老朱对于自家儿子的教导,始终都是要维护好兄弟之情,手足之情!
如果有谁敢大逆不y/*ue-已鸸0二弍山林扒陾道,那就直接抓起来打!
更何况,他本身就是百姓出身,所以对于情谊看的比那些帝王重多了。
至于那些帝王,他们和自己的儿子好几年可能都见不上一面,除了有血缘关系以外,其实就是陌生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能有多少感情呢?
所以说,倒也正常。
朱元璋听到自己这儿子否认速度这么快,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随677后摆了摆手说道.
“咱不是这个意思。
行了,继续看解析吧。”
说完,他重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
朱棣听到这话之后,微微松了一口气,随后也是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解析上。
其他人同样如此。
...
【后来,就算卫子夫年老色衰,甚至是和卫夫子不和,武帝也没有动过废太子的想法,还让卫青传信给太子、皇后,说这天下以后必定是刘据的,“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说明汉武帝是真的想把由他征战得来的天下交由刘据去守护。】
【在汉武帝晚年时,他便常常将政事交给太子来处理,即使两人常意见相左,武帝也甚少生气,而是极度赞赏其“为政以德”的做法。】
【也许是盛宠太过,也许是有心人太多,刘据在当太子期间曾受过几次陷害,尤其是在他的舅舅卫青去世后,少了外戚的帮助,他的太子之路愈加困难,其中以征和二年的巫蛊案最为严重,甚至逼得一向仁厚的他反叛自杀。】
【事情的起因是江充,他起初以刚正执法被武帝重用,而武帝晚年时尤其迷信,想要延长自己的寿命,而江充敏锐(aebj)地捕捉到武帝的这一变化,他又十分害怕刘据即位后由于之前两人将自己诛杀,所以准备先下手为强。】
【正逢武帝生病,于是他进言说武帝的病是由于有人行巫蛊之术造成的,武帝即刻任命江充为使者调查此事。】
【江充在此期间四处寻找挖掘木偶人,以残酷的刑法逼人认罪,冤死的人以万计数,而这只是一个序幕,江充真正的目标是太子刘据。】
【征和二年秋,武帝的病愈加严重,江充趁机说巫蛊之气在宫中,从夫人处查到皇后处,又查到太子宫,竟得到了桐人木偶,太子无从辩解,就听从了少傅石德的意见:收捕江充。】
【这一举动由章赣传到了武帝那里,武帝被蒙蔽,深信太子已反,领兵镇压,很快刘据兵败,身死泉鸩。】
【这场“谋反”,结束得如此匆忙,像是儿戏一般。】
【参与平乱的人大多功成名就,封侯拜相,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其中被封侯的就有五人,分别是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重合侯马通、秺侯商丘成;而太子的门客们,或处死,或灭族,或流放,两相对比,无限唏嘘。】
....
第五百零九章:皇帝不可能将错误归咎到自己的身上!
...
“那些太子门客倒是冤枉。”
朱标看到这之后,摇头道。
“太子本来并未造反,但却被汉武~帝迫使造反。
最后,更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导致他们受-到了无妄之灾。
不过此举倒也是自愿的。
毕竟,只要成功了,那就-是从龙之功!”
如果说他们不是自愿的,早就已经将这件事情禀报给汉武帝了。
怎么可能还会让太子的叛乱发生?
所以说,这终究还是一场利益的争斗!.
赢了,那就是天下共主!
输了,那就是反贼
不过很显然,大部分人终究还是选择了从龙之功!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微微点头,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标儿分析的有道理。”
看来自己这儿子对很多事情的领悟还是相当不错的。
朱元璋对此相当满意,随后又重新把目光转向了空中的解析。
此刻,解析也差不多快要到末尾了。
...
【在太子流亡期间,曾有大臣上书于武帝,说刘据为汉朝的合法继承人,江充不过是一介布衣,幸得陛下赏识,而现在他栽赃陷害太子,皇上未加调查就出兵征讨,实在是令人痛惜。】
【其言辞恳切,武帝见之感动,但依旧未赦免太子,直到征和三年,武帝悔悟之时,刘据早已自尽于一家农户中,于是对巫蛊之案进行彻查以还清白于天下。】
【先是江充,虽然他在乱中被太子刘据杀死,但他作为始作俑者,自然不能被轻易放过,武帝先是恢复了夷族之刑,这种刑法早已被废除近百年,现在由于武帝的丧子之痛,重新施行起来,江充一族被夷。】
【除此之外,李广利、刘屈氂两人被灭族,苏文被烧死于横桥。】
【上面所说的封侯的五个人,先说德侯景建,他在诛杀太子时功劳甚大,杀如侯,捕获太子少傅石德,没想到后来竟然伙同马通谋反,于是被腰斩。】
【邗侯李寿与题侯张富昌两人在缉拿刘据时立下大功,不仅杀死收留刘据的农户一家,还将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诛杀,同时发现刘据的尸体,所以从兵卒一下跃为侯爵,不过后来也被武帝找借口处死了。】
0 ····求鲜花· ·········
【重合侯马通,因擒获如侯有功被封侯,却在意图谋反中被灭族。】
【秺侯商丘成,因奋勇杀敌擒住张光而封,后来被人诬陷畏罪自杀而死。】
... .... ....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