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507节

  现在想来还真是危险。

  朱元璋倒也没有太过于在意这一件事情,毕竟他完全不担心蓝玉造反。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当然是不可能怀疑蓝玉的。

  他将目光看向空中的解析,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 ~第四点解析咱就先不查看了。

  毕竟这已经有些重复了冷。

  还请仙人出下一道题目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紧接着空中的解析立刻就消失的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下一道题目。

  ...

  【无尽答题第(赵得的)二题:新朝王莽手下的三大名将,威服四夷,请问他们分别是哪三人?】

  ...

  朱元璋看到这里之后,顿时眼前一亮,因为这道题目虽然说是简答题,难度算是比较高的,可是偏偏这一次题目的难度却并不算高,反而十分简单。

  他当然知道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于是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

  ....

第五百八十三章: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

  “他们分别是严尤、王邑、文齐!”

  这一道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

  王莽此人毕竟是一位十分独特的皇帝,所以说当初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后,还专门研究过这么一个人.

  因此他自然是对此人手下的三大将领有一些印象。

  随着朱元璋说出这一道题目的答案,紧接着空中变得浮现出了一道提示。

  ...

  【回答正确!】

  【当前无尽答题进度:两题】

  【本题解析:】

  【1.严尤,本姓庄,后王莽曾一度赐姓征,字伯石,新朝第一名将。】

710

  【新朝始建国二年,严尤担任讨秽将军,率军讨伐匈奴。】

  【王莽要求住在边境上的部族高句骊协助讨伐匈奴,但是高句骊人不肯征战,纷纷逃出边境,新朝的辽西大将田谭追击,被反杀。】

  【此时严尤奏言王莽应该安抚高句骊人,不然会把高句骊人彻底逼反。】

  【但王莽拒绝安抚。】

  【两年之后,高句骊等部族彻底反叛,王莽命严尤进击,严尤引诱高句骊首领侯驺,将其斩杀,传首都城常(aebj)安,王莽大喜,将高句骊改为蔑称下句骊。】

  【此举加剧了边境的不安,使得后来高句骊反叛中原王朝,自此开始独立。】

  【不久后,严尤受封武建伯,成为大司马。】

  【天凤五年,匈奴单于去世,王莽为控制匈奴,决定引诱匈奴右骨都侯到长城下,威胁他到长安,立为傀儡。】

  【在行动前,大司马严尤反对此举,王莽不听。】

  【随后派严尤与廉丹击匈奴,赐二人姓征,号二征将军,试图灭掉匈奴新单于,但最后没有成功。】

  【严尤多次劝谏王莽征讨四夷之举,王莽都不听。】

  【严尤就写《三将篇》,主旨是“古名将乐毅、白起不用之意及言边事”,呈给王莽。】

  【有一次廷议,严尤又说匈奴的事可以放一边,平息国内的起义才是当务之急。】

  【王莽大怒,罢免其官爵。】

  【地皇三年,严尤被再次起用,封为纳言、大将军。】

  【与陈茂被派去讨伐荆州起义军势大。但由于汉宗室势力加入后,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

  【一年后,王莽军与刘秀军在昆阳决战,严尤屡次劝谏主帅王邑不可轻敌,王邑都不听。】

  【随后刘秀率援军赶来,王邑、王寻轻敌,终于大败,新朝灭亡遂成定局。】

  【昆阳之战后,严尤、陈茂逃到沛郡谯,背叛新朝,自称汉将。】

  【此时前汉钟武侯刘圣在汝南称帝,严尤、陈茂前去归降,严尤被任命大司马,陈茂为丞相。】

  【但十余日后就被更始军大将刘信剿灭,严尤、陈茂皆死。】

  ...

  到这里有关于这位大将的解析也就结束了。

  朱元璋看到这里之后,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

  “没想到这王莽倒是一个挺刚复自用的人。”

  虽然说他对于这个王莽有一定了解。

  ....

第五百八十四章:王莽的手下都莽得一批!

  ...

  但是这么细致的事情,他当然是不可能知道的。

  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王莽居然会刚复制用到这样的程度。

  手下这么厉害的大臣给他提建议,他居然压根就不听,甚至因为对方劝说自己,然后还让对方辞官回家。

  虽然说最后还是恢复了此人的官职,但是那也是因为需要用到此人才这么做的,否则的话,死人恐怕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再回到朝堂之上.

  不过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王莽此人的自大。

  甚至是从来都不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这样的人居然能够成为皇帝,这确实是让朱元璋一时间微微有些惊讶。

  “这么看来,这王莽当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当上皇帝,恐怕也是和~那李自成一般。

  天时地利人和恐怕都是站在他那边。-”

  此人之所以能够造反成功,肯定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否则他其实并没有身为一个开国皇帝应该有的气概。

  身旁的众人听到这话之后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这王莽也同样是开国皇帝,但是两者对待手下大臣的态度截然不同。

  王莽在手下大臣提出建议的时候从来都不听,反而只用自己的办法最后导致那所谓的新朝建立,没多久就灭亡了。

  但是朱元璋不一样。

  他虽然说和这王莽一样都是开国皇帝,但是本身还是会积极听取手下大臣的建议的。

  比如说常常会询问李善长一些相关的问题。

  绝对不会在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不懂装懂。

  朱元璋也没有多想,毕竟现在他们只不过是看到王莽的其中一员大将罢了,接下来还有两个人没有出场,也不知道这两人在历史上会如何总结。

  朱元璋一边想着,一边将自己的目光放在眼前的解析上,开始查看了起来。

  ...

  【王邑,新朝皇帝王莽的从弟、成都侯王商的次子,新朝大司空,王莽新朝时期的主要军事将领。】

  【新朝建立后不久,翟义起兵讨伐王莽,拥立刘信为帝,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聚众十万。】

  【后被王莽击败,被杀,夷灭三族。】

  【王邑曾率军镇压翟义、刘崇等西汉旧势力的反叛,为王莽建立新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邑以辅佐王莽代汉自立有功,拜大司空,封隆新公。】

.... . 0

  【新莽地皇四年,绿林军在淯水旁集会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建立更始政权,王莽为扑灭以绿林军为主力的更始政权,征发天下精兵共计四十二万,以新朝二公即大司空王邑和大司马王寻为统帅,扑向昆阳。】

  【但是王邑骄纵轻敌,大军顿于坚城之下,士气大损。】

  【不久在刘秀所率领的援军冲击之下,新莽大军的中军被冲垮,军士死伤甚众,此即昆阳之战。】

  【王邑与王寻逃回都城常安。】

  【王莽任命王邑为大司马,并声称要将皇位传给王邑。】

  ...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王莽:造反得来,被造反抢走!

  ...

  【不久后,绿林军攻破常安,王邑昼夜顽抗,所部士兵死伤殆尽,败退至王莽栖身之所,之后与儿子王睦,父子共守在王莽身边,被绿林军杀死。】

  ...

  “虽然说此人本身的实力不算是特别的强大,但是倒也算是忠心耿耿。”

  朱棣缓缓开口说道。

  “这往往在笼络人心“七一零”上倒是有一手。”.

  在前面的解析之中,他已经知道这往往是一个刚复自用的家伙,所以说此人绝对不可能随便听从自己手下的命令。

  不过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依旧笼络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武将,以及文臣陪伴在他身边。

首节 上一节 507/8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