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513节

  还好自己那时候没有因病去世,否则这元朝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可(赵了好)以被自己推翻!

  大明也不可能建立起来!

  说不定,现在天下还在那元朝的暴政之下呢!

  这么看来,张角做的倒是有些伤天害理了,最终落得一个被天收的下场!

  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但也没有在意,只是将目光重新放在了解析上。

  这才第二个解析呢,接下来还有两个解析没有看。

  ....

第五百九十八章:民不聊生才是造反的根本原因!

  ...

  【唐代末年,朝廷统治腐败,民不聊生,在极端的社会生存环境下,百姓苦于统治剥削,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唐代末年农民起义众多,在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同时,黄巢起义也是历史上三大农民起义之一。】

  【黄巢起义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敲响了唐代末年腐朽统治灭亡的丧钟,对于封建历史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具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意义。】

  【黄巢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农民军起义首领,以他为首的723农民起义可谓轰轰烈烈,席卷了大半个中原,严重打击了昏暗的唐朝和各地军阀,也让不少百姓过上了期盼已久的好日子,这自然是他起到的积极作用。】

  【不过在史书上,黄巢却是以残暴嗜杀而著称的,关于他的暴行几乎是不绝于耳,其中在攻陷沿海城市的时候就下令屠城,杀死了定居在城内的很多别国之人,总共有十万多人。】

  【唐朝末年,自然灾害不断,天下各地均闹起灾荒,黄河以南地区的人们民不聊生,百姓普遍生活困苦,而此时,唐朝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官员压榨十分严重,在此种背景之下,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王仙芝和尚让在黄河的南边一座城市起义,由此拉开了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之序幕。】

  【在这次起义中,王仙芝率领上千百姓,很快占领了两地,占领两地之后,两地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大军,起义大军队伍不断壮大。】.

  ...

  众人看到这里,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

  毕竟,每一次造反和起义,其实时代的背景都差不多。

  无非就是自然灾害不断,天下各地均闹起灾荒。

  人们民不聊生,百姓普遍生活困苦。

  朝廷已经腐(aebj)败不堪,官员压榨十分严重。

  其实不论是哪一个朝代,能够造反成功,都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

  如果当时的朝堂没有腐败,百姓们的日子也非常不错,那想要造反成功,其实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或者是,农民起义在那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成功。

  而且,在那样的情况下,百姓也不可能造反。

  毕竟,能够活的好好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去送人头呢?

  就算是日子过的苦一点,好歹还能够活下去啊!

  但凡统治者能够体贴老百姓,百姓们又何必要造反呢?

  朱元璋等人没有多想,只是重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此时,黄巢因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失败,后以贩卖私盐为业,在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与兄弟一起召集上千人发动了起义,与王仙芝的起义形成了呼应之势。】

  【后来,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与王仙芝义军实现统一,起义大军声势异常浩大。】

  【起义军东进攻打城市,但却未能取得胜利,失败后的起义军继续向南方等地进攻。】

  ....

第五百九十九章:黄巢年少时就有的野心!

  ...

  【王仙芝与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攻下了南方的一座城市,将地方官员一一俘虏。】

  【朝廷派遣军队前去镇压,在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中均被起义军打败。】

  【此时,刺史心生一计,希望将王仙芝招降,便亲笔写信致王仙芝,承诺王仙芝投降,便封其为朝~廷监察御史。】

  【王仙芝虽为起义军领袖,但却贪图富贵,内心动摇,准备接受朝廷劝降-。】

  【不久之后,黄巢得知此事,痛骂王仙芝,与王仙芝发生冲突,将王仙芝脑袋打破,血流不止,至此,王仙芝接受劝降一事方才罢-休。】

  【经此事之后,黄巢率领亲兵离开王仙芝,与官军单独作战。】

  【黄巢所属大军依次将两座城市攻下。】

  【同时,王仙芝率领大军攻打北方,并一路进逼一座重要城市。】

  【将近城下之后,王仙芝部将怂恿,与朝廷再次议和,被朝廷欺骗,最终,王仙芝被唐军杀死。】.

  ...

  “这王仙芝,实在是愚昧!”

  朱元璋看到这里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们既然是造反,那就应该知道,皇帝不可能留他们的命了。

  就像是当初,他遇到造反的时候,也没有留下那些造反者的性命。

  哪怕这些造反者情有可原,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才造反。

  哪怕他们是自己的同乡。

  但是朱元璋知道,如果说留下这些造反者一次,那么接下来,就会有无数次的造反!

  毕竟大家到时候一看,既然造反都不会有什么危险,那为什么不试试?

  反正又不会没命。

  更何况,如果说运气比较好,造反成功了,那可是直接就可以坐上就九五之尊的位置!

  直接成为皇帝!

  因此,朱元璋知道,造反者不能留!

  他知道这个事情,唐王知道这个事情,偏偏这王仙芝却不知道这个事情,他甚至还乐呵呵的认为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第一次被那黄巢给打了一顿,结果竟然没有打醒他!

  第二次,他也因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了,直接就被斩杀了!

0 ····求鲜花· ·········

  朱元璋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重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且擅长骑马射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黄巢年幼时便能够作诗,文采斐然,在年幼时就显示出与常人不同的志向,一次,黄巢跟随父亲赏菊,眼看盛开的菊花十分美丽,父亲便思索良久,做出一首小诗。】

.... .. ...

  【随后,父亲让黄巢也作诗一首,谁知黄巢竟然迅速反应,当即写下一首好诗: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在这首诗中,黄巢的野心可见一斑,他将菊花之颜色比喻为帝王的龙袍,认为菊花应是百花之首,由此可见,在黄巢年少时,心中已经有了十分强大的野心。】

  【长大之后的黄巢与众多同龄人一样,带着满腔报国之心参加科举考试,但遗憾的是,科举并未实现黄巢的报国志。】

  ...了.

第六百章:这黄巢像咱,神似朱元璋!

  ....

  【此时,唐朝统治已经走向末年,社会危机急剧上升,朝廷赋税徭役十分严重,普通百姓食不果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王仙芝起义爆发。】

  【随着起义大军接连告捷,许多有才之士聚集起来,共商大业,这其中便包括黄巢。】

  【王仙芝被唐军杀死后,其所属兵马与黄巢的起义大军“七二三”会合。】

  【由于此时起义大军群龙无首,黄巢在军中威望最高,便被部将一起推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

  【至此往后,黄巢成为了起义大军最高统帅。】

  【黄巢取得最高统帅之位后,继续带领起义大军与官军作战,并先后将濮州和沂州攻下。】

  【起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朝廷一片哗然,唐僖宗十分恐惧,便派大军前往平定叛乱,大军开拔时,与黄巢相遇,两军对峙。】

  【黄巢深知,对方兵强马壮,起义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却势单力薄,难以攻下这里,相反,南方官军力量弱小,易于攻打。】

  【于是,黄巢便率领起义大军向着南方地区开进。】

  【黄巢带领起义大军进入沿海城市腹地,攻下沿海城市,杀死了大量的地方官僚与地主。】

  【黄巢带领起义大军继续向另一座沿海城市进发,进发途中,传闻那个城市爆发瘟疫,黄巢便下令起义大军原地休整一个月。】

  【休整之后,黄巢又继续带领起义大军向北进发,进发中,黄巢自命“义军都统”,并扬言攻入关中之地。】

  【起义大军一路受到了贫苦人民的拥护,在短短数月之间,起义军扩充数十万人。】

  ...

  朱元璋看到这里,微微点头,赞许的说了一句。

  “这黄巢,倒是一个不错的起义之人。”

  不但又头脑,而且还有手段,最关键的是,他所作的事情,三卡片确实是为了百姓。

  否则,又如何可能会一路收到贫苦人民的拥护呢?

  能够受到这些贫苦人民拥护之人,必然是会为他们争夺利益之人,所以说,此人或许和他有些相似?

  朱元璋心中开始琢磨了起来0 ....

  不过这时候,一旁的朱标有些惋惜的说了一句。

  “可惜此人最后还是失败了。

首节 上一节 513/8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