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534节
【而接下来的东汉,其实同样也是如此。】
【东汉一共传了八代人,十四个皇帝。】
【而这十四个皇帝当中,只有三个是公认的明君。】
【这三个皇帝,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以及汉章帝刘炟。】
【刘秀自然不用多说。】
【作为东汉的开创者,刘秀在后世一直被戏称为位面之子。】
【从一个接近社会底层的刘氏宗亲旁支的后代,到农民起义军将领,再到后来刘秀率兵扫平天下,统一中原,最后又把东汉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没有刘秀,就没有东汉。】
【所以刘秀的明君身份,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而接下来,刘秀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即位。】
【和刘秀相比,汉明帝以及接下来的汉章帝,或许名气要稍小一些。】
【但是汉明帝和汉章帝这对父子,却共同缔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或许没有文景之治名气大,但是同样也是古代历史上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汉明帝在位期间,汉朝休养生息,恢复民力,而且还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汉明帝曾经令班超出使西域,让窦固征讨北匈奴,将佛教引入中原。】
....
第六百五十四章:原来那两位皇帝是东汉末年的吗?
...
【这些政绩,全都深刻的影响力后来历史的发展。】
【而汉明帝的继任者汉章帝,丝毫不比汉明帝逊色。】
【他在位期间,东汉王朝强化了对西域的控制,继续休养生息。】
【更为难得的是,汉章帝本人还是一个书法大家。】.
【后世有名的‘章草’,据说就是源自于汉章帝的笔法。】
【不过,等到汉章帝去世之后,接下来东汉的十三位皇帝,就没谁是公认的明君了。】
【这十三位皇帝,大多数都是在位时间极短,而且还有婴儿即位后夭折的情况。】
【少数几个在位时间稍长一些的,表现也不太好。要么外戚乱政,要~么宦官擅权。】
【不过,这其实也不能全怨他们,这也是和东汉特殊的社会体-制有关。】
【这样算下来,东汉的十四位皇帝里面,只-有三位皇帝。】
【明君在皇帝总数中的占比,只有21%,和西汉比起来,自然是低太多了。】
【但问题是,如果算时长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东汉的三位明君,在位总时长为64年。而东汉王朝的国祚,则是195年。】
【这样算下来,明君在位的年份占比,应该是33%。】
【同时,东汉这个王朝有点特殊。】
【东汉最后的两位皇帝,汉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总共32年。】
【因为三国太过有名的关系大家习惯性会把这两位皇帝在位的时期,算到三国的历史里面。】
...
众人看到这里之后都是愣了一下,哪怕是朱元璋,此时此刻也是一脸茫然。
“没想到这两位皇帝之后居然不属于三国的历史吗?”
这一点确实是他忘记了,毕竟正所谓东汉末年分三国,所以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三国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大家都没有摆在明面上罢了,但是不论是后代的哪一个人,本能的都会认为东汉其实和三国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0 ····求鲜花· ·········
毕竟说实话,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那两位皇帝到底是不是明君先不说,但是他们本身已经没有任何的威望了。
在东汉末年最出名的还是三国的那一些人,不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策孙权,他们哪一个挑出来,不比这两位皇帝更出名。
如果要让后世之人说出那些皇帝的名字,他们绝对是说不出来的,但是想要让他们说出三国之中出名的人物这一点,恐怕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能够说得出来。
不过经过解析这么一提醒,朱元璋突然想起来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这么看来,自己倒也不能把一切全部都归列于三国时期。
“不过这东汉时期的明君在位时间倒是没有西汉时期的那么长。”
朱元璋心中稍微觉得有些宽慰,毕竟不管怎么说之前都觉得羡慕汉朝,但是现在看来他们东汉时期好像也就那么一回事,倒也没有比大明好到哪里去,双方其实差不了多少。
...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汉朝的明君其实没几个
...
不过众人倒也没有对此太过于在意,因为虽然说这确实是他们认知上的错误,但是这一点对于接下来的一切并不影响,毕竟那也已经是当初的时代了。
于是乎,众人又重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所以,如果不算这两位皇帝“七五七”在位的时间,那么三位明君的在位时长,占剩下总时长的比重,则是接近40%的时间。】
【如此一来,因为西汉和东汉的几位明君,在位的总时长,占王朝总时长的比重比较大。】.
【所以大家才会觉得,汉朝的明君比较多。】
【但是如果抛开时长的问题,单纯比较皇帝数量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汉朝虽然出了不少明君,但是和其他朝代相比,也没那么夸张。】
【因为汉朝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就跳过历史上的那几个短命王朝,只是和同样长寿的几个大一统王朝做比较。】
【汉朝之后,另一个长寿的大一统王朝,是唐朝。】
【唐朝有21个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这九位皇帝都算是明君。】
【这样算下来,唐朝明君占皇帝的总数的比重,应该是42%。】
【这个比重比西汉还高,比东汉更是高了一倍。】
【当然,唐朝这几位明君里面,有的是有争议的。】
【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因为没压住自己的两个儿子,导致自己在位末期发生了玄武门事变,所以让后人觉得他有些昏庸。】
【但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李渊本人其实非常有能力。】
【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虽然在位后期有一场安史之乱,但他在位前期,确实把唐朝治理得很好。】
【而且,唐朝还有一位女皇武则天。】
【如果把武则天也算在唐朝的皇帝里面,那唐朝出明君的比重,就更高了0 .... 】
【再比如明朝,明朝一共有十六个皇帝。】
【这其中能够被公认为是明君的,至少有五位,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
【而除了这五位之外,像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以及最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三位算不算明君,存在很大的争议。】
【哪怕不算有争议的那三位,明朝的五位明君,在十六位皇帝里面,占据的比重依然高达30%,远比东汉要高很多。】
【所以,汉朝出明君的这个感觉,其实是我们的一个1.9错觉。】
【真正的原因在于,汉朝那几位明君在位的时间比较长,昏君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才导致大家会觉得,汉朝多出明君,而其他朝代则是昏君更多一些。】
【如果考虑明君数量比重的话,汉朝其实不比其他大一统朝代高到哪里去。】
....
第六百五十六章:发放答题奖励,老朱期待!
...
【当然,汉朝能够出多位明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回顾汉朝那几位明君,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汉朝明君,早年经历都比较坎坷。】
【他们都曾经深入了解过百姓的疾苦,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即位之后,施政的方法才能更切合百姓们的需要。】
【比如刘邦,刘邦早年就是一个普通的亭长,出身底层。】
【所以,他很清楚老百姓到底想要什么,上位之后自然可以做出一04系列让老百姓高兴的事情。】
【再比如汉文帝和汉宣帝,一个早年因为母亲不得宠,早早被踢到边境去做藩王,吃了不少苦。】
【另一个因为出生的时候,爷爷被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全家被杀,所以早年是在汉朝的掖庭长大的,经常出入民间。】.
【还有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早年也是底层出身,而且经历过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自然懂得老百姓的难处。】
【而除了这几位之外,其他几位明君,基本上也都有明白人在前面引路。】
【比如汉武帝即位初期,他奶奶和他母亲,都对他帮助很大。】
【再比如汉昭帝,也有霍光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猛人帮忙。】
【说到底,这几位明君能够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早年的经历,都比较坎坷,所以他们能更了解民间的疾苦。】
【而他们能顺利上位,则是因为汉朝长时间喜欢立贤不立嫡。】
【比如汉文帝、汉武帝以及汉昭帝,他们清一色都不是嫡长子。】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汉朝的几位明君,在位总时长比较长。】
【而他们在位的时期,国家又长时间处于安定的状态。】
【既没有唐朝那种藩镇割据的局面,也没有明朝中后期那种外患频发的问题。】
...
解析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答题的兴奋,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自己已经没有继续答题的机会了,毕竟他已经把三次错误的机会全部都使用掉了。
不过朱元璋倒也没有太过于难过,因为虽然说答题结束,但是他也差不多可以获得奖励了。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