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578节
如果说是自己的老爹,那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个人又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那么一切自然也就变得不一样了。
不过众人倒也没有太过于在意。
这位宋仁宗本身做黄帝还是不错的,虽然说有些怪怪的,但至少他做的没有什么问题。
在其他小事上出了一点问题,倒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于是,众人又重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临走之前对小厮说: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赵曙可能认为这次进宫仍旧是为了给仁宗招来儿子。】
【然而宋仁宗本就体弱多病,再加上年老力衰,最终也没能盼出一个亲生儿子,于半年多后去世了,接着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虽说赵曙是唯一的皇子,但宋仁宗至死也未将他册立为皇太子,所以,曹皇后将韩琦等人叫进宫中商议此事就不奇怪了。】
【是韩琦等人硬把赵曙拉上皇位的,毕竟赵曙的皇子身份也是他们努力讨来的,并不是每个有能力的大臣都算得上社稷大臣,韩琦做到这个程度无可厚非,所以官修的史料应该是靠谱的。】
【而且,曹太后与赵曙之间的关系一度相当紧张,调和母子二人矛盾的还是他们这个老臣0 .... 】
【起初宋英宗赵曙走马上任后,不负众望表现出有为之君的模样,可为何突然就发了“疯病”呢?】
【说起来,从前面赵宋一族的情况来说,似乎这个家族有这方面的遗传病,但奇怪的是,宋英宗坐在朝堂的时候,表现得很正常,偏偏在后宫里举止失常,对内侍毫无道理地说打就打。】
【不过曹太后劝他注意自己皇帝的身份时,他也只是出言不逊,显然不似“不知人事”,反倒更像是在闹脾气。】
【而且,面对其生父的名分问题,也就是长达18个月的“濮议”之争,赵曙面对着群臣的强烈反对这样大的压1.9力,依然没有什么疑似“精神失常”的表现......】
【按世俗的看法,英宗倘若真得了“疯病”,应该是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然而从史料来看,除了首次“发疯”,之后英宗的表现可以说是“无理”、“胡闹”,算不得“失常”。】
....
第七百七十九章:疯病是假的,想要摆脱控制是真的!
...
就在这时候,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后开口说道。
“你们说,这宋英宗会不会根本就没有什么疯病.
他之所以打骂那些侍从,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是太后派来监督他的?”
此话一出,众人仔细琢磨了一下,突然发现好像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可能。
如果说,他们是亲生母子关系,那当然不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可是他们两人压根就不是什么母子。
而且关系还不好。
甚至,就连亲生母子都有可能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就像是当初的吕后那样。
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呢?
当时,太后或许就是想要让他成为一个傀儡罢了。
仔细想想,这样的可能好像还挺大的!
众人纷纷将自己的目光放在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这不得不让人起疑,他到底得了什么病,果真是“疯.‖ 病”吗?】
【他这就像是“范进中举”一样,忽然当上了皇帝,激动之下就牵动了家族病爆发了,看他首次表现得“失常”的日子,那一天他已经在皇位上坐了7天之久,都过了这么些日子,再怎么激动的心情也该平复了。】
【到是他在坐上皇位之前,顶着的压力有激发他病症的可能性,想想,一个四岁被收入宫中养育、八岁被送回家中的孩子,首先内心的落差是不言而喻的。】
【这也使得他不得不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表现出一种符合他的身份的姿态,以防别人说他仗着恩宠胡作非为,等到成年后,面对反复无常的仁宗,他对未来也是充满忧虑的。松】
【长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之中,忽然坐上了皇位,使得赵曙刚刚即位就得了疯病,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不过,有没有他是装病的可能呢?】
【我们先看曹太后与英宗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说是亲厚,实际是曹太后只算是养育了他四年的时间,与实质上的养母还是有些区别的,曹太后也将自己名义上的养女、实际是外甥女的高滔滔嫁给了赵曙。】
【北宋的后宫嫔妃似乎都有收养女儿的习惯,这样做的目的不难猜测,多是为了固宠之用,从这一点来说,曹皇后对于赵曙这个养子,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控制欲。】
【而新上任的英宗,不仅要面对一个略显强势的养母,还要面对一众能够左右朝政的老臣,使得他感觉自己被束缚着手脚,无法实现心中的宏图大志,因此耍脾气,想摆脱皇帝身份。】
【(钱李的)所以,曹太后出来听政,英宗自己则是为了获得“` ~自由身”不停地折腾着,幸好这些大臣能忍受,韩琦甚至亲自端着药送到赵曙的嘴边,不过赵曙根本不买账,只饮了一口便推开了,药汤洒了韩琦一身.....】
【虽说这有些过分了,不过反倒说明赵曙的病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疯”。】
....
第七百八十章:宋朝也有大礼议事件!
...
【赵曙着实胡闹了好一阵子,与曹太后的冲突也是越来越多,他认为太后对他太刻薄,处处给他小鞋穿,甚至对韩琦说:母后待朕少恩!】.
【而曹太后在小人的挑拨下,也生出了废掉赵曙的心思,立一个听话懂事的人来当皇帝,这样,朝廷便出现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
【哪怕赵曙身体好转,曹太后却迟迟不肯还政....】
【为此韩琦、司马光、欧阳修等几位大臣在两宫之间做了不少的工作,甚至绵里藏针“暗示”曹太后不要动废掉赵曙的念头,他们可不希望再出现个刘太后当政的局面。】
【最终,曹太后迫于形势,同意归政了。】
【不过这恰恰也说明,英宗不像是真得了“疯病”,否则朝臣们怎么会这么坚定地守护他的皇位呢?】
...
“这么看来,如果当时没有这些大臣的帮助,恐怕皇帝的位置就不保了。”
李善长微微一笑,随后摸了摸长长的胡须说道。
“君臣关系,果然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被其他人趁虚而入,夺走皇权。”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哈哈一笑,并没有反驳。
因为事情确实是这样的没有错。
君臣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或者说,皇帝,大臣,后宫,太监四者的关系都很重要。
如果没有办法维持好这个平衡。
那么朝堂就会变得混乱。
谁的位置都会变得不对劲。
...
【英宗终于亲政了,颇有所作为,他知人善任将直臣唐介召入朝,让他权御史中丞,但仅仅过了半个月,因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
【血浓于水,他想把生父也升格为皇帝,将这个问题交给礼官和待制以上的朝臣去讨论。】
【以王珪、司马光为首的大部分朝臣认为,按照礼制,帝王由旁支入承大统,就应该以先皇为父,而不能以本生父母为考妣,英宗应称他的亲生父亲为“皇伯”。】
【而大权在握的韩琦等人却认为,“出继之子,对所继所生皆称父母”,英宗应称他的亲生父亲为“皇考”,这也是英宗自己的意思,其实韩琦等人并不算是为了讨好英宗,而是从现实角度考虑,毕竟当今皇帝是英宗,他们要一心一850意地拥戴英宗,追尊其生父情有可原。】
【不过这确实有违礼法,毕竟英宗能够继承皇位,还是因为他是仁宗“皇子”的身份。】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唇枪舌剑,不亦乐乎。】
【有意思的是,18个月后,原本强烈反对“皇考”之称的曹太后,态度大变,竟然在议定濮王为皇考的诏书上签押了!令人费解。】
【不过,不管怎样,白纸黑字,诏书发出了这是事实,太后既已下诏,赵曙即命百官停止讨论,至此,濮议一事尘埃落定。】
....
第七百八十一章:历史上第一个诈尸的皇帝!
...
朱元璋看到这里,琢磨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
“这情况,怎么这么像是大礼议事件呢?”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别说,这还真的挺像的。
之前大礼仪之争,也差不多是这么一个情况。
只不过。
少了一个太后之间的争夺罢了。
至于宋朝,那些大臣不过是借助太后的名义来抢夺权力,希望能够控制皇帝罢了。
关于这一点,他们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
850
【英宗亲政时,还非常重视书籍的编写和整理。】
【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英宗,英宗对此大加赞赏。】
【还对其书写成的《通志》八卷,大约即是后来的《资治通鉴》的前八卷,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从财政、物资、人员方方面面支持司马光编修史书的事业,应该说,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也应该算上宋英宗的一份功劳。】
【虽然英宗在生父名分问题上取得了小胜,但他本人不(aebj)久也因重病缠身难以理朝。】
【韩琦等大臣进宫看望,见他病情沉重,知道又将面临又一次君权交替的严峻考验。】
【为此,他开始关照英宗的长子赵顼朝夕不离皇帝左右,赵顼认为身为人子这本就是分内的事,韩琦却意味深长地说:不仅如此啊。】
【想来心中早有了打算。】
【治平三年十二月,英宗病情加剧。】
【韩琦趁着英宗神智还清醒时,请他“早立皇太子,以安众心”,并把纸笔递给了他。】
【英宗费力写下了七个大字:立大王为皇太子。】
【韩琦看后说:一定是颍王,烦圣上再亲笔书写。】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