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594节
在这个时候,李善长的分析,确实是很快很正确。
“元世祖真正创立元朝,但是对于各方面族群,并没有彻底笼络,至于元武宗,元仁宗,都是大草原国一脉的习气……”
“选择第二个,元成宗铁穆耳!”
朱元璋想了想,这样筛选之后,其实答案并不是太难寻找。
这个时候答案很明确,就是元成宗铁穆耳。
各方面都是有一定成就,许多事情都是做的不错,自然是铁穆耳了。
【回答正确!】
【当前答题进度:17题!】
【本题解析:】
【1.元世祖忽必烈:】
【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中,忽必烈成功获胜,而后真正创立元朝,把元朝,大草原国分开的皇帝,恢复旧有行政制度,便于更好的管理初期元朝,大力推行汉法,尽力与儒家打好关系,得到了儒家的认可】
【建立元朝之后,初期在军事上,忽必烈并没有真正扩展太多版图,但却是稳固了,前面数位可汗打下的疆域,将打江山变成守江山,并且真正对于治下的疆域,进行最好的治理】
……
这些对于忽必烈的总结,首先肯定了,忽必烈的贡献,但说到底,实际上还是问题本身,一个最关键的点。
忽必烈真正起到的贡献,确实是不小,然而这个时候,问题最主要的侧重点是,最不像成吉思汗的子孙,创造的贡献。
仅仅867是这一点,就是成功把忽必烈,给刷了下去。
“忽必烈从蒙哥手里拿到了大草原国,并且直接改变,做的确实是很快速,而且作用很大!”
“这些也是奠定了,元朝真正的统治基础!”
李善长对忽必烈的做法,当然是比较赞赏。
相比于元朝其他一些人,比较酷烈的动作,显然忽必烈在某些程度,不是那么的可怕。
但也只是相较来说,能够尽量温和的统治,实际上忽必烈的很多举措,也只是表面上功夫,为了维持统治而已。
....
第八百二十五章:元世祖忽必烈传奇的一生!
...
朱元璋,朱标这些人听着对忽必烈的总结,现在这些总结,说的确实是很到位。
忽必烈的长处,短处,都是剖析的十分准确。
最主要的是,忽必烈的优势,劣势也是颇为清楚。
总体的解析,还是对忽必烈的赞扬更多,实际上忽必烈统治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年轻时候的忽必烈,就对于汉学十分崇尚,重用一些幕僚,在自己的领地首先进行变革,得到了很多中原人的支持,为后来的行政变革,建立元朝打下了基础】
【但在蒙哥作为可汗的时期,被人追捧的忽必烈,还是被草原权贵排斥,导致蒙哥,忽必烈爆发矛盾,蒙哥去世,忽必烈,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激烈,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草原权贵对忽必烈的不满导致】
【忽必烈重视汉化,导致忽必烈无法得到草原更多权贵,以及草原国附属汗国支持的忽必烈,最终选择自立元朝,与老牌草原贵族的冲突日益激烈】.
【在赢得与阿里不哥的战斗后,锐意改革的忽必烈,成功开始自己的变革,对于新兴的元朝,进行直接的改变】
……
这些解析说的明白,忽必烈真正走出第一步,让大草原国,从草原真正变成了,一个煊赫无比,盛极一时的朝代,皇朝!
如此的介绍,加上上一个问题的解析,其实是接在一起,让大草原国到元朝,完成了真正的连续。
从铁木真得到忽必烈的行动,每一个当时的当权者,都是在想办法,尽量保证自己做到最好。
“忽必烈确实是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仅仅是在蒙哥当政是就开始变革,眼界都是高了一筹.‖ 。”
“如果忽必烈和蒙哥一样,选择继续攻杀,或许真是没有大草原国!”
朱元璋低喃一声,忽必烈最厉害的方面,实际上不是说,真正在争权夺利上面,诸多的收获。
而是说在其他人没有意识到,大草原国需要变革,来避免没有战争的祸端。
大草原国无比强势,依靠掠夺存在很多年,但不可能一直掠夺下去,草原铁骑无敌,但真正劳师远征也不是那么简单。
“陛下说的很对,大草原国的铁骑,持续纵横不可能真正超过六十年,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
“` ~而且每年的休养生息,是游牧族群必须要进行的,不断开始战争,仅仅是劫掠的东西绝对不够!”
李善长附和朱元璋一句,现在朱元璋说的有道理。
大草原国的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弊端。
忽必烈创造元朝,让草原铁骑逐渐恢复,算是把大草原国延续下来。
如果和前面几个可汗一样,不(钱王赵)断的发起战争,那么大草原国,估计都是无法从忽必烈手里,传到下一个人手中!
战争巨大的消耗,短期战争,掠夺的琉柒貳baIV4(八)一切,确实是不少。
但大草原国当时的战争,已经到了根本无法维持的地步,仅仅是日常人吃马嚼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厕。
忽必烈的动作,真正让整个元朝有了机会,变的更为强大。
....
第八百二十六章:草原人竟然也有脑子?
...
第一部分总体解析结束,接下来就是对于忽必烈各方面动作的解析。
【忽必烈早年设立府衙,从军过程中,在漠南,西南积累了足够的人望,并且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有了足够的底蕴,为日后的一切进行奠基】
【前期积累的资源,人脉,让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逐渐控制更多的区域,即位之初,为了维持稳定,严令属下不得烧杀抢掠,对官员更是严格要求,但随着灭宋成功,在各方的阻挠下,忽必烈的变革逐渐变缓和,对外开始无节制的用兵】
【对付草原贵族,前期忽必烈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可以震慑诸867多的草原贵族,在打压之后,又会给予一定补偿,获得了草原贵族的支持】
【忽必烈时期,元朝进攻高丽,让高丽成为属国,后元朝与高丽合作征讨倭国失败,征讨暹罗获得暹罗臣服,征讨爪哇国前期胜利,后期失败】
【大规模作战不多,大部分后期大战,也都是因为,内部矛盾激化导致,需要转移外部矛盾的忽必烈,只能是将眼光,放到了更远的区域,针对于各方的战斗失败,也是引起了元朝内部的裂变】
【后期军中一些人,对于忽必烈的态度,也是由全力支持,转变为听调不听宣】
…….
忽必烈作战的解析,其实比较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复杂。
“胜利,失败其实都有,只不过理智的时候,忽必烈大部分都是胜利,后面已经是为了维持朝政,被迫的征伐!”
许久没有说话的郑和,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忽必烈并非是军事能力不行。
最主要的是,很多的战斗,不再是忽必烈可以真正主导。
简单来说,就是元朝的铁骑,并没有真正适应,没有仗打的日子。
草原贵族以及一些王族,都是得到了好处,但是最基层的部队,需要晋升的机会。
到了后面的战争,实际上已经不单(aebj)纯是说,简单的战斗,或者说忽必烈自愿出战,做好一切准备。
完全是一些底层的人,强行挑起战端,导致元朝很多的时候,没有准备好,就已经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言之有理,忽必烈在后面,已经和汉武帝有些类似,因为战争而兴盛,终究也是会因为无穷的战斗,直接走向衰落!”
李善长听郑和这么说,其实对于这一点,还是很认可的。
在很多时候,有些仗不必要打,但是真正打起来之后,忽必烈不派遣更多部队去战斗,肯定是不行的。
毕竟都打起来了,或者说是局势所迫,忽必烈不选择对外作战,内部就是无比混乱。
没有办法的忽必烈,只能是选择出手,这样下来,忽必烈的结局,其实已经是注定。
或者说任何一个开国皇帝,都是会遇到如此的问题。
成吉思汗只是说真正的奠基者,而忽必烈才是开国,面临更多更大的问题。
更大的疆土,更多的人口,想要升迁的官员,想要得到军功的将士。
这些加在一起,忽必烈到了最后,确实是没有什么选择。
....
第八百二十七章:是非对错应该由后人来判断!
...
忽必烈的举措,以及失误导致的危机,确实是难以避免。
草原贵族如果和部队联系起来,内部一战,忽必烈确实是无法抗衡,那股浩浩荡荡的洪流。
“最主要的,或~许是内政方面!”
朱元璋淡淡说道,很多人都是认为,忽必烈军事上-面穷兵黩武。
但说到根本上,还是因为当时的元朝,有了足以穷-兵黩武的基础。
要是连这种基础,都是没有的话,肯定是无法开启大战。
【忽必烈为了保证自己位置的不可动摇,尽早的与儒家联系,得到了文臣支持,建立一系列祭祀大草原国先祖的建筑,树立自己在草原部落,王族中的绝对优势,并且主动南移都城,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从可汗位置,顺利过度到皇帝位置的忽必烈,对于大草原国的封地自主管理制度彻底变革,完成了核心权力的统一,并且是设立新的百官制度,辅助自己的统治】
【忽必烈提高文臣的地位,保证文武并立,不再是大草原国的铁骑,以及掌握兵权的人主导一切,分化权利,保证调动大军的权利,掌握在忽必烈自己手中】.
【对于原本的封地重新命名,设立数个区域,彻底打乱了原本草原贵族各自为政的局面,保证了元朝政权度过最初的阶段】
【忽必烈对属下百官进行严格的监察,严厉惩治贪污,并且完成了,对于汉官地位的提升,保证了文臣地位在元朝初期,得到了相当程度强化】
【在位期间,忽必烈持续重视农桑,将草原人原本的游牧,劫掠为主的习性逐渐扭转,为元朝后续的农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让元朝的铁骑,逐渐有了固定的区域】
……
忽必烈做的这些方面,才是真正一代雄主,应该具备的素质。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说利用强大无比的军队,去横扫各方,对付所有敌人。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能够不占取人之兵,兵不血刃,就彻底控制草原,并且震慑各个部落,如此……”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