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690节
【朝廷使者到太原巡视,石敬瑭还是装病,迷惑李从珂。】
【李从珂过生日,石敬瑭以“病重”为由,让夫人李氏前往。】
【李从珂喝得酩酊大醉,李氏前来道别,要返回太原。】
【李从珂直言:“这么着急回去干嘛,是想跟石敬瑭谋反吗?”】
【李氏连连磕头,表示忠于皇帝,只是石敬瑭奄奄一息,不能不回去照顾。】
【李氏回来后,石敬瑭更加畏惧,李从珂不会放过自己。】
【不久,李从珂让石敬瑭担任郓州节度使,将他调离太原,矛盾白热化。】
...
众人看到这一阵无语。
“这李从珂看来,确实是自己作死没有错了。”
蓝玉开口说道。
人好好的帮你打下了江山,结果你却猜忌。
甚至想要杀死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果还不对你动手。
那就是纯纯的憨批了!
“不过,这石敬瑭倒也是有些问题。”
朱棣突然开口说道。
“毕竟,不论是哪一次的王朝更替,都和他有点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会猜忌,也很正常。”
众人听到这话,都是020赞同的点了点头。
一个隔一段时间,就帮其他人打江山的将领。
这不是明摆着他不忠诚吗?
这种对谁都不忠诚的人。
谁敢用?
如果不是因为对方的手里有兵权。
恐怕,早就已经被人给收拾了。
但这李从珂太心急了。
如果不是他急着想要把石敬瑭给解决掉。
那么,说不定他这个皇位还能多待一段时间也有可能。
怎么说呢。
其实也是自作自受了。
但就算没有李从珂这件事情。
石敬瑭恐怕迟早也会叛变!
....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燕云十六州就是这王八蛋送出去的!?
...
众人再一次将目光放在了解析上。
打算一口气看完。
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石敬瑭造反还有当上皇帝的事情了。
...
【石敬瑭不想束手就擒,在太原起兵,李从珂派兵讨伐,围攻太原。】
【石敬瑭勇猛善战,但城内粮食不多,处境危急。】
【此时,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想称帝,以每年缴纳30万匹布帛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耶律德光动心了。】.
【石敬瑭心急如焚,开出了更高的条件:每年送布帛三十万匹、割让“燕云十六州”、愿意称“儿皇帝”,以父亲侍契丹。】
【耶律德光犹豫不决,桑维翰在营帐前哭了一天一夜,让他答应石敬瑭的请求。】
【桑维翰哭得一塌糊涂,又不断磕头,诚意十足。】
【耶律德光同意了,他亲率5万骑兵南下,攻打太原外围的唐军,将其击败。】
【接着,石敬瑭带着契丹铁骑一路追击,杀入开封,灭了后唐。】
【割让“燕云十六¨` 州”,还称“儿皇帝”,这是一种耻辱,许多将领都受不了,纷纷反对,拒绝服从契丹调遣。】
【要知道,石敬瑭比耶律德光还大10岁。】
【石敬瑭为了讨好契丹,将带头反对的安崇荣处死,首级送给耶律德光。】
【刘知远手握重兵,不服调遣,经常抗命不尊,石敬瑭无可奈何。】
【将领不服,契丹的要求又不能“兑现”,石敬瑭两面不讨好,忧愤成疾,在屈辱中死去,被后人唾骂。】
【没了“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难以抵御游牧骑兵,北宋、南宋深受其苦。】
【432年后,徐达、常遇春率明军北伐,用一年时间,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
到这里,解析已经结束了。
朱元璋此刻只觉得愤怒无比!
“不看不知道。
原来就是这个孽障,将咱的燕云十六州给送出去了!”
他当然知道燕云十六州。
也知道这个地方意味着什么。
如果当初不是因为燕云十六州被送出去。
那么,大宋也不至于会被草原人打成那个样子!
可以说,中原后来所有的一切危机,至少有一半,都得让这个家伙背锅!
因为,燕云十六州就像是如今大明的山海关一样。
是当时五代十国的命脉!
是中原的命脉!
一旦丢了。
那么草原人想要打进来,可以说是长驱直入。
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会这么愤怒。
当然是因为,当初他们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可是牺牲了无数将士,才获得了胜利!
(的了的) 如果没有这石敬瑭送出了燕云十六州,那也就没有这么多破事了!
他们可以更轻松的打败草原人!
可以更轻松的将那些异族赶出去!!力!
“` ~活该这家伙王朝不过二代!”
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后开口说道。
“仙人,查看下一个解析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解析再次发生变化。
....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除了骨气一无是处的皇帝!
...
【石重贵:】
【敢于和契丹开战,却不是一位明君,他除了骨气一无是处!】
【石敬瑭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皇帝之一,因为他不仅向契丹人自称“儿皇帝”,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导致中原政权数百间抬不起头。】
【作为一位皇帝,石敬瑭既没有尊严,又没有底线,但颇让人意外的是,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却是一个“硬骨头”,他即位后便和契丹人开战。】
【尽管石重贵最终亡国,但他的勇气还是留下了美名。】
【可惜的是,石重贵除了这份骨气,一无是处。】
.020.....
众人看到这里.
心中同时冒出了一个想法。
有勇无谋!
这位石重贵或许确实是有和契丹一战的勇气。
可这玩意不是靠莽就行的!
就像是朱元璋。
本身武力值惊人不说,谋略也是超乎常人!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