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761节

  【平定晋陵之役时,无论是主帅还是主力部队都不是萧道成所担任或率领,并且东讨部队前线胜利的关键指挥功劳也并不是萧道成。】

  ....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篡位,但实际上有能力的皇帝!

  ...

  【可见,晋陵之战的胜利应该是诸将领协同作战的结果,萧道成在此时只是作为一名普通将领,在此次战役中崭露头角而已。】

  【就萧道成在明帝与刘子勋之争来看,其时他地位低资历浅,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只能随时起伏,藉时立功。】

  【萧道成在孝建初与大明年间分别被任为建康令,说明一段时间内萧道成都身处京畿建康。】

  【明帝受前废帝的猜忌,私下结交势力有所密谋,或许这个时候对萧道成有过拉拢。】

  【04虽然萧道成在晋陵之战时的功劳相较于其他人而言,似不明朗,但他的能力已经引起明帝注意。】

  【萧道成真正有分量的一战,是与徐州刺史薛安都从子薛索儿淮阴一战。】.

  【在萧道成随军东讨胜利还建康,恰逢薛索儿率领部伍攻打淮阴,逼迫青、冀二州刺史张永军营,明帝急遣萧道成征讨薛索儿。】

  【此战中萧道成勇往直前、巧妙制敌,将敌军击破。】

  【征讨薛索儿胜利,明帝封萧道成西阳县侯,邑六百户,并迁骁骑将军。】

  【萧道成经历与薛索儿一战,地位得到一个大的提升,锋芒毕露,开始独当一面,担军队方面之任。】

  【紧接着又迎来一次政治军事地位的上升。萧道成因与薛索儿一战,迁为巴陵王刘休若卫军司马,随镇会稽。】

  【刘子勋派遣张淹入侵三吴地区,明帝即派遣萧道成领兵征讨张淹。】

  ...

  众人看到这,微微点头。

  看来,这家伙虽然是一个篡位的皇帝。

  但是不管怎么说。

  他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

  至少比南朝宋的那些皇帝做的更好。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至于其他方面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还需要多看看解析,才能够知道。

  ...

  【为当时正逢战时,萧道成所率军队兵甲甚缺,其便用计镇敌,使敌军恐惧,不曾交战便退敌。】

  【这次战争后,萧道成迁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经过上面两次战役,萧道成的能力确被明帝认可,并提拔担一州事,他的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

  【泰始三年八月,萧道成以行南徐州事出镇淮阴,开始“收养豪俊,宾客始盛”,对此胡三省评曰“为后萧道成取宋张本。】

  【徵诸史籍,萧道成易宋建齐所依靠的主要军事将领,基本都147是在镇守淮阴时所拉拢、纠合的青徐集团人物。】

  【萧道成在淮阴召集的青徐豪族,不仅成为他建齐的主要军事力量,也成为萧齐建立后抵抗北魏侵扰的武力凭借。】

  【萧道成之所以能够在淮阴立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宋失淮北以后,青徐集团游离无主;二是淮阴军事地位的提高。】

  【薛安都等反叛,宋丧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

  【淮北陷落,使淮南变成了前线,在抵御北魏南侵的过程中,沿淮逐渐形成了一条新的军事防线。】

  ....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掌控大权,才方便造反!

  ...

  【而兖州治所淮阴正好就在这条军事防线上,并取代了彭城,成为这条军事防线东部最重要的军事基地。】

  【随着淮阴军事战略地位的大幅度提升,淮阴镇将政治、军事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萧道成正是在这种局势下,两次出镇淮阴。】

  【泰始三年八月,明帝遣沈攸之等出击彭城,使萧道成驻守淮阴。】

  【一年后,泰始四年七月,萧道成代沈攸之为南兖州刺史,督南兖、徐二州诸军事,加冠军将军,镇守广陵到泰始六年九月,再由广陵出镇淮阴;泰始七年七月“以淮阴为北兖州,徵萧道成入朝。”】

  【萧道成任南兖州刺史,又在泰始五年时加督兖青冀三州,淮阴又地属广陵,所以在萧道成镇守广陵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淮阴一直在其控制之下。】

  【因此,萧道成掌握淮阴的时间是从泰始三年八月一直到泰始七年七月。】.

  ...

  众人看到这,一个个都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怪不得这家伙能够在那种情况下,成为皇帝。

  毕竟,大家都想要当皇帝,怎么可能会让给他呢?

  这么看来,这家伙确实是有过人之处啊。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他掌控了大权,所以说,当时皇帝跑到了他的地盘去,然后还扬言要杀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将士当然是选择帮他,而不是帮那个皇帝。

  这么看来,那皇帝倒是愚蠢至极啊!

  众人现在对于眼前这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他们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淮北丧失,南北交争之地的淮阴战略地位提升,淮阴镇将的行为非常容易引起朝廷注意。】

  【萧道成在淮阴期间积极收罗招引青徐豪族的活动,此种行为不免引起宋明帝的疑忌,并且做出相应的举措进行破坏和阻止,但效果皆不尽人意,反而在一次次的阻止中激发了萧道成的政治野心。】

  【萧道成在淮阴势力不断增长,引起明帝猜忌。】

  【明帝并没有仅限于猜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明帝怀疑萧道成在淮阴私相结交有势力的官员,并从人事上进行干预处置。】

  【如泰始五年“` ~太祖在淮,安民遥相结事,明帝以为疑,徙安民为刘韫冠军司马、宁远将军、京兆太守¨` 。”】

  【李安民本为广陵太守与萧道成相互呼应,明帝闻此,便将李安民调为京兆太守,以阻止他们私相交结。】(得吗赵)

  【又如泰始五年正月王玄邈为青州刺史,次年改任还京时,“太祖镇淮阴,为帝所疑,遣书结玄邈。】

  【虽然王玄邈并没有附和,但说明在泰始五年到泰始六年王玄邈出刺青州时,萧道成就因为受到明帝猜疑,想结交王玄邈的。匀】

  【其次,明帝采取直接征召萧道成入朝的方式进行干预。】

  ....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篡位之人成为皇帝之后的变化!

  ...

  【萧道成长期在军旅,又颇有能力,生得一副贵相,民间有人传言有天子命。】

  【泰始六年“上疑之,徵为黄门侍郎、越骑校尉。】

  【明帝直接征召入朝的诏令,使得萧道成很是忧惧担心,后听得参军荀伯玉计策,诱使魏军数百游骑行于边境,萧道成借机上表奏闻,才得以留本任。】

  【最后,明帝为了排除危险,以心腹持毒酒做试探。】

  【泰始七年明帝不惜派遣心腹吴喜“持银壶酒封以赐帝。】

  【帝戎服出门迎,惧鸩,不敢饮,将出奔。”】

  【吴喜对萧道成坦诚相告,并先喝以示酒147真,萧道成才放心饮下。】

  【吴喜回到朝中,述萧道成无二心,明帝才放心。】.

  【泰始七年,明帝在确认过萧道成无二心后将其征召入朝,萧道成分析时局变化,做出立即就征的决定,结果也表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萧道成做出这个决定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明帝对于萧道成的一次次猜疑,使得萧道成每每身陷险情,想要保护自身,只有提升自身地位,有拿捏生死的权力,这才致使他做出此决定。】

  【二是外部局面变化,宋宗室权力减弱,萧道成压力渐轻,这也就是入朝契机所在。】

  ...

  众人看到这,都是赞同的点了点。

  这么看来,这个皇帝对于眼前的局势看的还是十分透彻啊。

  至少没有发生,明明身为皇帝,却一点儿局势都看不懂的情况。

  好歹能够证明,这不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

  倒是一个适合当皇帝的家伙。

  ...

  【明帝末年猜忌心重,诛锄兄弟,泰始七年二月诛刘休祐、五月诛刘休仁、七月诛刘休若,刘休仁在被害之际“孝武以诛锄兄弟,子孙灭绝。】

  【今复为尔,宋祚其能久乎!”面对宋明帝的猜忌(aeca)屠戮,刘休仁吐激切之语,却也点破出朝野内外对时局的一种无奈。】

  【不过,在中枢人人自危的局势下,萧道成明了明帝诛杀宗室的忧虑担心以后,反倒对明帝的征召持积极响应的态度。】

  【明帝下召征萧道成入朝,其亲信予以劝阻,萧道成直言:“诸卿殊不见事!主上自以太子稚弱,剪除诸弟,何预他人!】

  【今唯应速发,淹留顾望,必将见疑。】

  【且骨肉相残,自非灵长之祚,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

  【很明显,萧道成认为明帝之所以大肆诛杀宗室诸王,是因为太子幼弱,为了剪除太子以及皇权所面临的威胁。】

  【这是皇室内部的权力之争,与朝臣无关,而且这种骨肉相残的政治斗争,恰恰正是萧道成自身机会所在。】

  【可见,萧道成心有远计、野心扑张。】

  【胡注云:“史言骨肉相残,则奸雄生心因之而起,为萧氏取宋张本。”】

  【萧道成在此时萌发篡位之心,其底气在于已经在淮阴建立起坚固的根据地,而这时又能够顺理成章地回到京畿建康,参与政治。】

首节 上一节 761/8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