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61节

周赫煊笑了笑说:“墨宝我收下,名单请拿回去。”

他的意思是接受李石曾的道歉,并愿意和李石曾和解,但不支持设立北平大学区,更不想接受那个副厅长的任命。

想想都知道,就算周赫煊答应当教育副厅长,身边和手下全是李石曾的人,他屁的发言权都没有,除了按月领工资外啥都不能干,这种官当来做什么?

李书华不解地问:“周校长,你为什么要反对教育独立?”

周赫煊笑道:“你可以转告石曾先生,我并不反对教育独立,我反对的是盲目改革。”

“你认为现在是盲目改革?”李书华问道。

“实不相瞒,昨天我拜会了胡适,又看了许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情况非常糟糕。”周赫煊苦笑着说,“诸位教育改革家们的精神,我是非常佩服的。为了策划教育改革,有的先生甚至连续几个月加班工作,每天休息只有四五个小时。这种爱国和爱教育的公心,没有人会质疑。但是呢……”

李书华问:“但是什么?”

“但是这种改革必定失败。”周赫煊分析道,“第一,教育改革内容自相矛盾。改革宗旨是教育独立,改革内容却以三民主义教育为依托。这等于是一边奉行党化教育,一边又要闹独立,岂不是自相矛盾,自己给自己设置改革阻力?第二,两个月前的全国教育大会,足足开了半个月,核心内容是讨论教育经费独立。可这教育经费怎么来?居然要求国家财政的10%到30%用于教育事业。你们又要政府出钱,而且还是那么多钱,却又不让政府来插手管理,谁愿意把钱给你们?教育经费无法独立,又谈什么教育独立?第三,大学区制跟中国的国情不符。法国屁大点地盘和人口,都要划分17个大学区,而我国的一省甚至数省却只划一个大学区,将原有多所大学强行合并为一所,其规模庞大可想而知。再加上更为庞大的中小学基层教育,也归这个大学区管,你们那点人管得过来吗?行政效率必然低下!只高校合并产生的种种矛盾,就够你们头疼好几年,基层教育问题根本没法处理!”

周赫煊说得很透彻,李书华细想之下,瞬间对教育改革的前景担忧不已。但他还是嘴硬道:“改革矛盾肯定是有的,我们必须坚定决心,才能战胜这些困难。如果教育不能独立,那管理教育的官僚很可能没读过几天书,外行指导内行,贪污腐化盛行,把教育系统弄得乌烟瘴气!”

周赫煊笑问:“你就保证教育独立后,那些当权的学者不贪污?”

李书华支吾道:“学者终归更有底线。”

“底线是什么?我不知道。”周赫煊不屑地说,“我只知道,江浙两省试行大学区制后,浙江大学校长是蔡元培的学生蒋梦麟,中央大学校长是张静江的侄子张乃燕,劳动大学的校长是李石曾的姻亲易培基。在中央研究院,蔡云培倚重杨杏佛为左右手,而在即将设立的北平大学院,李石曾又要大肆任命亲信。他们哪个不是在任人唯亲,哪个不是在教育系统划地盘、占山头?”

听完这话,李书华表情显得有些痛苦,他所尊敬的几位长者,竟被周赫煊赤条条地说穿本质。

历史上,李书华是这几派当中,立场最中立和公正的,也积极地协调各派矛盾。

因此在常凯申亲自兼任教育部长后,特地把李书华任命为教育次长,因为只有他当副部长,各派才都不会表示反对。

周赫煊笑道:“我相信立志教育改革的先生们,人人皆有一颗公心。但也人人都有私心,甚至为了公心而生私心。李宗吾先生前段时间发表了篇《社会问题之商榷》,里面有一部分就是讨论人之私心的,用力学阐述心理变化,我觉得有些道理。大学院里的那些先生们,其公心终究要因权利向心力引导为私心。”

李书华叹了口气,抱拳道:“周校长,我会把你的话,转述给石曾先生。但他能不能听得进去,我无法保证。”

“我也不指望他能听,等北方的学校开学以后,他就知道自己的改革有多困难了。”周赫煊说道。

教育改革的流血事件,历史上就发生在北平大学区内。

李书华离开的时候,对周赫煊说了句:“周校长,你提及的那位李宗吾先生,此时就在南京。我前两天跟他聊过,此人的理论荒诞不堪,不可尽信。”

“哦,李宗吾在南京,那我可得去见见。”周赫煊笑道。

第二百四十四章 厚黑教主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军政、训政和宪政。

“军政”自不必说,就是用枪杆子打天下;“宪政”是最终目的,就是用宪法治天下。

“训政”夹在中间是什么意思呢?

革命家们认为,中国百姓素质太低,大字不识几个,没有能力去承担和运用民权。因此政府就要进行训导,提高国民素质,普及民主意识,为最终的宪政打下基础。

“训政”是在今年开始施行的,如今国党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工作,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党部利用“训政”来揽权,教育系统利用“训政”来进行改革。“训政”本是走向“宪政”的方法途径,现在却成了各方面的办事工具和借口。

不管是党部还是教育系统,都在推行三民主义教育,实则就是党化教育。

党部那边,还召集全国有名的学者,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三民主义、阐述三民主义,以此来证明三民主义是完美的,是不可或缺的。

李宗吾本来在四川那边搞教育工作,就因为前不久写了一篇《社会问题之商榷》。他在文章里说,三民主义是符合力学原理的,还讨论了孙中山思想的社会分配问题。

好嘛,国党的中央党部一看,觉得这位李先生有前途、有内涵、有思想,快来用你的理论为三民主义添砖加瓦吧。

于是乎,李宗吾就被调到南京,专门进行三民主义理论研究。

让“厚黑学”的创始人研究三民主义,这想想都觉得有点讽刺意味。

李宗吾刚开始还很高兴,觉得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发挥。结果在南京住了一段日子后,他就觉得索然无味。一方面国党的所作所为让他很反感,另一方面自己整天埋首故纸堆中,费尽心思拍三民主义马屁,实在是让人难受。

李宗吾可不是个爱拍马屁的人。

他原字“宗儒”,意思是宗法孔孟之道。后来某天大彻大悟,认为“宗儒”不如“宗吾”,宗法自己才能泰然处世。

李宗吾连儒家思想都不宗,他会宗三民主义?

“妈卖批,天天都写写写,哪有恁多思想主义来写哦,写得歪点还说我开黄腔!”

李宗吾把笔一扔,从抽屉里掏出本《狗官外传》来读。

不管是《神女》还是《狗官》,整个西南地区都比较少见,毕竟现在信息流通不发达。

李宗吾来南京后,无意中发现了这几本书,瞬间爱不释手。特别是狗官梦醒后的《狗官外传》,李宗吾尤为喜欢,因为书中情节很符合他的厚黑学理论。

抽着烟,泡杯茶,看小说,李宗吾就这么悠哉悠哉地度过了一整天。

辞职信,李宗吾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党国四老”之一的吴稚晖,对李宗吾特别赏识。他要等吴稚晖从北平回来,拜访感谢过后,才辞职回四川老家。

“长吁短叹啰,咦哟哦,愁压云鬓损钗环,恨填心头步蹒跚。夜无眠……”

李宗吾口中哼着川剧下班,走到背街小巷里,对凉菜铺的伙计说:“整半斤猪脑壳,多放点海椒面哈。”

“啊?”伙计听不太懂他的四川话。

李宗吾只好改说国(川)语(普):“麻烦整半斤凉拌猪头,多加点辣椒。”

首节 上一节 26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