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96节

当然,这是晚年时期的汤因比,他对西方文明抱有悲观态度,所以才认为东方文明将主导世界。

中年时期的汤因比,还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是浪漫主义者。

两人没有在纠结宗教问题,汤因比说:“文明的发展,在于面对挑战、克服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就是这个文明的一次进步。”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周赫煊笑道。

台下的学生非常惊讶,因为汤因比所说的文明挑战,前段时间周赫煊刚给他们讲过,两位大师的理论居然出奇一致。

周赫煊又说:“西方的工业革命,就是一次挑战与应战的过程。西方文明战胜了挑战,所以获得质的飞跃,并且带动整个人类文明在进步。而中华文明如今也在面临挑战,只要能迈过这道坎,中华文明就将迎来新生。”

汤因比笑着说:“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来说,它肯定能战胜挑战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中华文明属于全世界最独特的文明,它已经具备战胜各种挑战的内核,前提是要修复大一统状态。”

“中国正在等待一次机会。”周赫煊笑道,“比如再来一次世界大战。”

“很有可能。”汤因比黯然地说,“如今欧洲的形式不容乐观,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隐患层出不穷。未来20年内,欧洲不是要爆发大革命,就是要爆发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进行改良,否则将会一步步滑向深渊。这种改良,必须通过革命,或者战争洗牌后才能顺利进行。”

我草!

周赫煊感觉极为震撼,大师不愧是大师,特么的能看穿历史啊!

汤因比不仅是历史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还对经济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有效道路就是自由。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工业革命的本职,就是自由竞争取代了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使得生产力获得极大的释放。但自由也并非完美的,自由放任可以打破垄断和管制,却会诞生出新的垄断形式,然后酝酿出激烈的社会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控制的力量来介入,把过度的自由拉扯回正确有序的轨道。”

国家资本主义思想?

周赫煊还没来得及说话,汤因比就笑道:“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阴阳理论,这可以用来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世纪管制下的经济制度,就是极阴状态,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就是极阳状态,它会转化成阴。这个时候就需要阴阳调和,嗯,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说,就是中庸之道。”

“汤因比先生,你对中国文化理解很深刻啊。”周赫煊好笑地说。

汤因比摇头道:“我不懂中文,更不懂中国的文言文。我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的一切,都是经过朋友翻译转述的。说实话,中文太难学了,我没有那个经历去深入研究了解。所以,我的论著关于中国部分,很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多谢你之前的纠正。”

周赫煊笑道:“说起中国,汤因比先生似乎不认同夏商周的存在?”

汤因比道:“我认为夏朝属于传说,商和周确实存在,不过有可能并未形成有效的政治实体国家。”

“汤因比先生请看。”周赫煊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叠照片,那是《大公报》记者拍的。

汤因比兴致勃勃地仔细观察,问道:“这是最近山东那个考古现场照片?”

“对。”周赫煊指着图片上的玉器说,“这是璋,这是珪,这是璧……这些都是从上古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礼器。它们有很多作用,比如下聘,比如外交,最重要的作用是祭天和祭神。礼器是礼乐制度的物化表现,有礼器出现,就证明已经形成政治制度。这些礼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说明从那个时候起,中华文明就一直延续至今,它的核心精神依旧保留着。”

“那也不能证明夏商周是政治统一的国家啊,只能说明中华文明的超长延续性。”汤因比说。

周赫煊笑道:“我们前面说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周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天子,意思是代天牧民,天和人是统一的。大统一思想也萌芽于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凡当时使用这些礼器的部落和民族,从理论上都是要信奉天子的。即便权利没有统一,但周朝在文化和政治上是肯定统一的。”

“不不不,你的说法太牵强了。”汤因比连连摇头,“我有研究过周朝的分封制,就相当于欧洲的封建制。打个不太形象的比喻,周天子就像哈布斯堡的皇帝,名义上代表着正统,可也只是摆设而已。你能说失去权柄的哈布斯堡皇帝,能够统治西欧和中欧吗?当时的西欧和中欧,又能称为一个国家吗?”

周赫煊无奈苦笑:“好吧,我们终止这个争论,因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真没法辩论,因为中国和西方考古界的标准不一样。西方的标准就是要有神庙、有城墙、有青铜器,而中国则更重视玉器的发现,因为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汤因比和周赫煊两人漫无边际地聊着,一会儿是人类文明,一会儿是欧美政治,一会儿是东亚文化圈,偶尔还扯一扯经济。

学生们听得眉飞色舞,负责记录谈话内容的罗家伦,同样也心潮澎湃。

两人的谈话内容,有许多都是猜想和推论,也有各种学术思想突破。这些东西对后世而言,可能一个初中生都能说出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

但如今可是1920年代末期,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性、预言性和突破性。

可能随随便便一句话,在好些学生听来,就宛如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对历史、对文化、对世界的认识都产生了改变。

俗称,刷新三观。

第二天,清华的校办学刊,便全文详细的刊载了两人的交流过程,新闻标题叫做——《东西方两位大师的思想碰撞》。

这份学刊被学生们争相传阅,甚至连北平的其他大学也拿去转载,在北方文化学术界造成极大反响。

直到80年后,这篇报道被人从故纸堆中翻出,全文贴到网络上,立即引发轰动和热议。因为里面预测到二战,预测到资本主义改良,预测到中国的崛起。

网友们开始恶搞,把周赫煊和汤因比的照片做成各种表情包,戏称他们为“大预言者”、“律令法师”。

第二百七十八章 婚期将近

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客房内。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美女秘书(助理)维罗妮卡打开房门,微笑道:“你好。”

“小姐,您的咖啡。”酒店侍者恭敬地说。

“交给我吧,这是你的小费。”维罗妮卡拿出一块银元,不等侍者感谢,便端着咖啡转身回到房间。

汤因比正在阅读《枪炮、细菌与钢铁》的法文版样书,看着看着又不时地翻回前面章节,反复思考和回味书中的某些观点。

维罗妮卡说:“先生,喝点咖啡吧。”

连续喊了两声,汤因比才猛地抬头,然后说:“放茶几上。”

维罗妮卡虽然年轻貌美,但并非胸大无脑的女人,她对各国历史和文化也是有研究的,否则就不会有资格成为汤因比的助理秘书了。她好奇地问:“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世界各民族,或者说各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汤因比感慨万分道,“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比我的文明发展学说更加理性和系统。简直难以置信,居然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它足以轰动整个历史学界。”

“那么厉害?”维罗妮卡不可置信道。

汤因比苦笑道:“关于文明的发展,我一直认为必须要有挑战,没有挑战的安逸族群,是不可能成长为强大文明的。但看了这本著作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观点太过片面了。只有挑战并不能形成强大文明,还必须有适合发展的环境因素。周赫煊先生在书中,解释了美洲和非洲落后的根本原因,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维罗妮卡笑着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这本书了。”

首节 上一节 296/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