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节

仅凭语言上的才能,周赫煊就能在这个时代找份好工作,比如去当翻译。

周赫煊在旅游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读书,特别是文学和历史著作,各国历史、名著他都非常了解,以后剽窃抄袭几部作品还是很轻松的。

上午折腾走了那么多路,周赫煊感觉有些疲惫,脑子里胡思乱想一通后,干脆裹着棉被倒头大睡。

“咚咚咚!”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敲门声将他吵醒。

周赫煊推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矮胖矮胖的。他很快反应过来,问道:“你是周夫人的公子?”

“是啊,我姓李。”小胖墩儿说,“我妈见你屋里没开伙,叫你过去一起吃晚饭。”

“吃晚饭?”周赫煊这才发现,外面已经天色渐黑了。

周赫煊常年旅游做背包客,也不懂得什么叫客气,人家喊他吃饭他就吃,当下便跟着小胖墩儿去了西厢。

那边屋里一大家子人,个个都是微胖体型。

周夫人介绍她的大儿子说:“这是我儿善基,他自己改了个名字叫李寿民。”

周赫煊总觉得在哪儿听过李寿民这个名字,但又一时想不起来,当下握手道:“寿民兄好,我是周赫煊。”

“赫煊兄,幸会。”李寿民用带着川音的国语说道。

第三章 仙侠宗师

李寿民又介绍了他的两个弟弟,分别叫李祥基、李守基。

众人寒暄几句,才各自落座开始吃饭。

这家人是很有规矩的,周夫人是长辈坐在主位,周赫煊是客人坐在右首,大哥李寿民坐左首,两个弟弟背对着门坐下首。

桌上摆的都是些家常小菜,只有一个回锅肉是荤的,刻意放在靠近客人的方向。米饭有点糙,而且色泽发黄,看样子是三年以上的陈米。

周赫煊只扫视饭桌一眼,就对这家人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门风家教很严,但经济并不富裕。

李寿民主动问起周赫煊的情况:“听赫煊兄的口音很正,是直隶人?”

“祖籍河北。”周赫煊开始编造自己的履历,“我幼时在南洋长大,后来家道中落随父母辗转各地。二老仙逝后,我就在西洋各国浪荡,前阵子才乘船回国。”

李寿民只读过私塾,羡慕道:“赫煊兄是西洋哪所名校的高材生?”

“说来惭愧,我虽然游历各国,却没有正式的文凭。”周赫煊苦笑说,“主要还是兜里没钱,能填报肚子就非常难得了。这次回国,我准备在天津先找份工作糊口。”

周夫人突然插话说:“善基,你可以帮周先生留意一下。”

周赫煊连忙问:“寿民兄在哪里高就?”

“高就谈不上,只在《新天津晚报》有份差事。”李寿民简单地说了下自己的情况。

他以前在北平内务部供职,算是个小公务员。后来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军阀胡景翼联合冯、孙倒直,李寿民便投靠胡景翼做了军中记室,辗转北方各地打仗,后又随部队进驻天津。去年4月份胡景翼病逝,李寿民失去靠山,便脱下军装进报社当校对员。

李寿民的二弟祥基,去年才刚满20岁,在天津励力书局做小职员,三弟守基还在上学读书。

周赫煊打听道:“报社薪资如何?”

李寿民笑道:“那得看什么报社,销量越大的报纸待遇越好。怎么,赫煊兄有意进报社?”

“我的文笔还行。”周赫煊模棱两可道。

李寿民热心地说:“那我明天帮你问问,看我们报社还缺人不。”

……

吃完晚饭,周夫人收拾饭桌洗碗去了,留下周赫煊等人继续闲聊。

李寿民说了许多国内的情况,周赫煊则乱七八糟的介绍西洋各国风情。他不敢说太细,只能讲讲英、美、法的民俗风物,多亏了穿越前的环游经历,周赫煊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

“要说这意大利国,最有意思的当属威尼斯。整座城市都建在水上,老百姓上街坐的不是车马,而是靠划船,城里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周赫煊扯开话匣子说。

李祥基惊异道:“那可稀奇了,城里全是水,潮气肯定很重。”

李寿民笑道:“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周赫煊又说:“威尼斯的狂欢节特别有名,到那天每个市民都要戴上面具扮演他人。在这时,人们不再有阶级、贫富之分,伯爵可以装扮成乞丐,农夫也可以打扮成王子,平民与贵族尽情享乐,演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大戏。”

“有意思,有意思,世上竟有这样的节日。”李寿民连连说道,他又问,“国外可有风光秀丽的山川险峰?”

周赫煊说:“世界第一高峰,当属中国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峰居然在中国?”李寿民感到很惊讶,这种科普小知识很多人都还不知道。

“在藏区边境,常年冰雪覆盖,人迹罕至,至今无人能够成功攀登。”周赫煊说。

李寿民最喜欢的就是登山畅游,幼时便三上峨眉、四登青城,后来又攀登了泰山、华山、祁连山、点苍山等名山。他憧憬道:“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去喜马拉雅山看看。”

周赫煊继续说:“世界第二高峰是昆仑山的主峰,塔吉克语称之为‘乔戈里’,意思是高大雄伟……”

李寿民拍掌赞叹道:“中华山川果然不同凡响,这世界第二高峰也是中国的!”

他的三弟李守基突然问:“就是传说中西王母那个昆仑山吗?”

“山上有没有西王母,那我就不清楚了。”周赫煊笑道,也不解释昆仑山和喀喇昆仑的区别。

众人一直聊到晚上10点多钟,周赫煊才起身告辞,离开之前找李寿民讨要了一摞废旧报纸。

回到自己卧室,周赫煊发现这些报纸大多是《新天津报》、《新天津晚报》和《新天津晓报》,即李寿民所供职的报社发行的报刊。

首节 上一节 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