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7节

“随你吧。”张学良笑笑。

周赫煊刚进门,就看到沙发上坐着个小胖子,正皮笑肉不笑地盯着他。

张学良介绍说:“赫煊,这是我兄弟冯庸,东北军空军司令。”

“冯司令好!”周赫煊抱拳问候一声,便对张学良说,“六帅,报馆那边已经准备妥当,下周一就能正式复刊发报。”

“嗯,很好。”张学良懒得管报纸的事。

冯庸突然开口问:“周先生是吧,听说你在西方各国游历了十多年,对那边的事什么都清楚?”

“略知一二。”周赫煊模棱两可道。

冯庸又问:“你对东北的情况又怎么看?”

周赫煊打哈哈道:“奉军上上下下英才众多,何必问我一个臭写文章的?”

“这人不老实,这人不老实啊,哈哈。”冯庸指着周赫煊大笑。

其实现在的东北局势,聪明人都看得清。从外部来说,就是夹在日俄两个大国之间特憋屈,这也是张作霖一心想入关的根本原因;从内部来讲,郭松龄一死,杨宇霆就成了关键人物,所有争斗都围绕着此人展开。

那是真不用周赫煊再多说废话。

冯庸又说:“既然你不敢说活人的实话,那就来评价一下死人吧。你对郭松龄怎么看?”

张学良颇为不悦,狠狠瞪了冯庸一眼,但也没出声阻止。

周赫煊整理措辞道:“郭军长的一腔爱国热情,我是很佩服的。但他是个武人,不懂政治,不懂外交,不懂隐忍,性格刚烈易折,对时机和实力的判断也有些拎不清。”

冯庸问:“如果你是郭松龄,你会怎么做?”

周赫煊笑道:“当然是先帮少帅巩固实力,迎合大帅迫切出关之心,利用军阀混战扩充军队、增加威信。与此同时,再联合旧派打击士官派,并虚与委蛇稳住日本人。如此一来,上有大帅支持,内有旧派附和,外有日人响应,三五年间大事可成矣。”

张学良听了脸色突变,呵斥道:“不准乱说!”

冯庸则是瞠目结舌,指着周赫煊大呼:“你他娘才是小诸葛啊,妈拉个巴子!六子,这家伙有点意思,就怕你降不住。”

周赫煊也不慌张,悠然笑道:“按我刚才的说法,三五年内确实可以掌控奉军,甚至能逼迫大帅下野。但这又如何?列强在背后盯着呢,苏俄全力支持南方政府,目的无非祸水东引,利用中国战事转移英美日法的注意力。最后打来打去,还不是中国人打中国人。有意思吗?”

冯庸脸上的笑容尽失,周赫煊这话说进他心坎里了,低声咒骂道:“他娘的,洋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是啊,内斗不休,国将不国。”张学良慨然叹息。他在郭松龄的常年影响下,也是反对父亲入关混战的,可惜做为儿子不得不听命行事。

三人沉默片刻,冯庸问:“你觉得该怎么救中国?”

张学良也打起精神,想要听周赫煊说真话。

周赫煊苦笑道:“救中国?我没那么大本事。只能多写几本书,开拓国人的思想和眼界,多办几所学校,提高国人的识字率而已,略尽绵薄之力吧。”

张学良听了这番话,有些失望,但也放松了对周赫煊的警惕。

在座的三人都差不多,希望国家强大,希望民族复兴。但他们都怕死,心里都有顾忌,不是那种能狠下心来争天下,一将功成万骨骷的枭雄。

什么抛头颅洒热血,去他娘的,跟咱没关系。

把话说穿以后,冯庸对周赫煊大有知己之感,就像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他哈哈笑道:“小周啊,我正打算回东北办大学。你肚子里有货,不如去我的学校当老师吧。”

“冯司令,只论年龄的话,我应该比你大一些,年初就满28岁了。”周赫煊笑道。

“28岁了?看不出来啊,你保养得可够好。”冯庸走到周赫煊身边,垫着脚勾肩搭背道,“那我就喊你老周,你也别叫啥冯司令马司令,喊我的名字或者叫声五爷都成。”

周赫煊刚刚说了一番惊悚之言,此刻无比低调,抱拳道:“五爷。”

“这才像话嘛。”冯庸拖着周赫煊的袖子,“咱们明天就走,回东北办大学去!”

周赫煊摇头道:“五爷,我认为办大学不如办小学。如果全民都能识字,懂得国家大义,这国家就算再混战不休,也总有强大的一天。”

“办小学能成什么事儿?”冯庸对此无法理解。

“要建高楼大厦,地基才是最重要的。”周赫煊目光坚定地说,“但凡我们办的小学堂,入学第一课的内容必须是:我是中国人,我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我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好,这句话说得好!你们那啥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算我老冯一个!”冯庸热血沸腾道。他是真的彻底厌战了,否则也不会打算辞去军中职务,散尽家财办那个免收学费的冯庸大学。

张学良亦点头道:“是该加入爱国教育内容。”

说出这句话,张学良又无比纠结。父亲把他的老部下送回来,意味着他要指挥军队打仗了,而且还是那种毫无意义的军阀混战。前两年他很多部下都死于吴佩孚的枪口,现在却必须跟吴佩孚联手,他觉得愧对死去的兄弟。

等这一仗打完,说不定还会继续跟吴佩孚打。整天你打我我打你,而且各方大帅还沾亲带故的,简直他娘的就是一笔糊涂账。

当然,纠结归纠结,仗还是要打的。

郭松龄倒戈事件后的张学良,已经失去了那股热血青年的魂儿。他良知尚在,但根本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就算明知是错的,那也必须去执行。换成以前,他还会顶撞几句,但现在连顶撞的念头都没有了。

随后的几天,张学良开始忙活组建联军司令部。刚刚被送回来的姜化南,被任命为第三、四方面军团副官处处长,刘多荃被任命为第三、四方面军团卫队队附。他虽名为总司令,但真正能够指挥的,还是只有他的两支老部队。

至于冯庸,则开始联络奔走,为组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而出力。

第四十七章 刀妃革命

“嗙!”

一尊青花瓷瓶被砸落地上,结结实实摔个粉碎。

溥仪完全丧失了平日的儒雅风度,他额冒青筋,胀红的脖子显得又细又长,指着府上的太监、侍卫和宫女们大骂:“都是酒囊饭袋,养你们干什么吃的?淑妃失踪半个月多,居然连影子都找不见!滚,都给我滚!”

“陛下,消消气吧。”婉容柔声相劝道,“不如联系额尔德特家,让他们也帮忙找找。”

“闭嘴!”溥仪厉声呵斥,“千万不能让文绣的娘家知道,这是丑闻!把我大清列祖列宗的脸都丢尽了!罪魁祸首就是你婉容,你平时不欺压文绣,她能离家出走吗?啊!你说啊!”

首节 上一节 47/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