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21节

“咦,大和尚也画完了?”周赫煊走到中庸法师身后。

“阿弥陀佛!”

老和尚合十微笑:“拙作而已,贻笑大方。”

周赫煊凑近了一看,发现中庸法师画的是一副泼墨。画面主体为山中竹林,隐隐现出寺宇和僧舍的轮廓,林间依稀可以看到点点人迹,左上角还有大量的留白。

那些留白之处,用毛笔写着四句诗偈:“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老和尚的画技和书法都只能算一般,难得的是意境比较妙,四句诗偈更有画龙点睛之意味。

这四句乃唐朝庞蕴所作,此人字道玄,又称庞居士,被誉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

相传,庞蕴当年前去拜谒马祖,问道:“谁能不羁万物?”马祖回答:“等你一口气喝干西江水,再来跟我说话。”庞蕴顿时恍然大悟,直接进入了禅宗的悟境。

从此之后,“心空及第归”就成为参禅妙语,意思是说,在某个场合见性开悟,就像高中状元一样兴奋。

中庸法师引用这四句偈语来给画作题诗,说白了依旧属于商业互吹。按照特定语境翻译过来,可以理解成:啊,今天有四面八方的贤者来聚会,个个都很牛逼。咱祥符禅寺乃英雄道场,讨论的都是天地至理,人人都能在文会当中有所领悟。

周赫煊笑道:“大和尚,你这幅画不如送给我吧。”

中庸法师说:“施主若是喜欢,尽管拿去。”

“那我就不客气了。”周赫煊顺手撸走这副墨迹未干的画作。

周赫煊又跑去徐志摩那边,只见徐志摩正在画工笔画。这家伙不仅诗写得好,工笔画的技法也相当不错。

只不过嘛,周赫煊看到他画的内容时,顿时一头黑线……

“喂,今天作画的主题是文会,你盯着一根竹子画什么?”周赫煊无语道。

徐志摩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自己的光头,然后指着竹子说:“此竹大有禅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请说人话!”周赫煊道。

徐志摩摊摊手:“好吧,我只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就随便挑了一根竹子。”

“那你继续。”周赫煊说完就走开,跑去陆小曼那边。

或许是徐志摩的这次出家,对陆小曼打击很大,她现在画的这一副充满了萧索之意:竹林里众人开怀大笑,而一个孤单女子站在角落里,望着摇曳的竹枝若有所思。

周赫煊不作任何评价,他其实是有点反感陆小曼的,这个女人太作了。

再转身走向林徽因,只见这位才女也在画工笔,但她画的是昨晚吃火锅的场景。众人围坐着一口口大锅,胡适站在中间翘起兰花指,一脸滑稽的媚态——估计胡适看到以后,会生出把这幅画撕掉的冲动,太特么丢人了。

等把所有人的作品都看完,周赫煊不禁感慨,民国的文人就是牛逼啊。不管本身是什么职业,对书画一道都有研究,再不济也能把素描画得似模似样。

就连一向表现得不学无术的张嘉铸,其素描都有专业美术生的水平。当年闻一多、余上沅等人离开美国时,他还亲手给每人画了一副素描做纪念。闻一多先生亦赠画留念,还给家人写信说:“新交中有张君嘉铸者……文学美术鉴赏力甚高,敦敦好学,思想亦超凡俗……”

阮玲玉溜到于佩琛身边,低声感叹道:“于小姐,他们怎么都那么厉害啊?”

“基本功而已。”于佩琛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她的书法水平就很高,画技虽然不够看,但也不至于太丢人。

“居然只是基本功……”阮玲玉不自觉的退得更远,顿时拉开了与这群学霸的距离。

事实上,阮玲玉能歌善舞,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精通英语,能说少量法语,毛笔书法也还过得去,最重要的是演技精湛。这样的女明星,如果放在几十年以后,已经足够被媒体奉为大才女了。

她此刻只是遇到了一群变态而已。

午饭时间到,周赫煊掐着点宣布绘画结束,带着大家一起去寺院的食堂吃斋饭。至于那些画,则被僧众们小心收好,挂在精舍之内等着大家互相欣赏。

等众人吃过午餐,都迫不及待的前往精舍,对别人的作品展开评论。

周赫煊那副漫画围观者众多,不时有人笑得合不拢腿。原因很简单,他这副漫画属于卡通风格,一个个人物全顶着大脑袋,虽然看起来比例不协调,但每个人的神态都惟妙惟肖。

比如胡适,被周赫煊画得眼镜奇大无比,而镜框后面的小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笑容里带着三分奸猾,右手还伸到咯吱窝抓痒。而徐志摩的大光头格外突出,甚至散发着亮光,而且还用手半捂着嘴打哈欠。

这副漫画,为了凸显众人的性格和外貌特征,进行了无限的艺术夸张,大家可谓是丑态百出。

超时代的卡通风格,不吸引人才怪,林徽因看着漫画里的徐大光头直接笑抽了。

第六百零七章 创作

到了下午时分,太阳再次变得火辣辣。

湿热的空气灼烧着皮肤,即便疯狂摇扇子也无济于事。每个人都恨不得像条狗一样,把舌头伸出来多散点热,坚决不肯再去竹林里聚会。

林徽因喝着绿豆汤,突然建议说:“不如写点什么吧,小说、诗歌、散文、随笔……任何题材都可以。然后再挑选其中最优秀的30篇作品,将它们汇编成一本《祥符文集》来出版。”

“这主意好,我来负责编撰工作。”胡适立即响应。

胡适擅长写评论,擅长翻译小说,擅长作学术研究文章,唯独对文学创作并不在行。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比较平庸,其中白话诗《蝴蝶》最具代表性——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从这首打油诗就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诗歌到底是什么水平——貌似都没有水平可言。

胡适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扬长避短。一听到林徽因提议即兴创作,胡适立马揽下了编撰文集的工作,这样一来,他既能避免出丑,又在这次的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此多的文化名人集体创作,《祥符文集》肯定能引起轰动。到那个时候,大家翻开书一看:咦,这本文集原来是胡适先生主编的!

周赫煊哪会不清楚胡适的心思,他只笑了笑,懒得去拆穿。

首节 上一节 62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