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50节

常凯申赞道:“明诚真是栋梁之才,希特勒先生也是慧眼识英雄。明诚你几番拒绝征辟,我知道你不喜欢做官,不如来担任我的私人顾问吧。”

“算了。”周赫煊摇头。

“为什么?”常凯申问。

周赫煊不咸不淡地怼回去:“就怕委座你顾而不问。我的主张是全民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你会采纳吗?”

“呃。”常凯申尴尬的笑道,“治国是大事,须分清主次。”

周赫煊说:“国难当头,攘外是主,安内为次。我的观点和委员长刚好相反,又如何做你的顾问?”

事实上,常凯申邀请周赫煊担任顾问,只不过是看重他的名气而已。人家希特勒都发出顾问邀请了,常凯申不能不表态啊,否则岂不要被嘲笑识人不明?

还有,最近周赫煊连写两篇文章,表现得太过活跃,常凯申也打着招安的主意。

常凯申又说:“最近看了明诚的文章,写得很好,特别是战和之论。你文章里的那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比我的情报还详细。”

周赫煊对此很头疼啊,只能用老办法来解释:“我是‘共济会’的亚洲区执事。”

“共济会?”常凯申满头雾水。

周赫煊忽悠道:“共济会是一个世界性的秘密组织,诞生于1701年,理念是宣扬博爱、慈善和美德精神,终极追求是探寻人类生存的意义。我们的成员有学者、商人和政客,包括日本的一些学者和政客,所以我对日本的某些信息比较清楚。委员长记得几年前的《田中奏折》吗?那就是我通过共济会得到的。”

对于《田中奏折》,常凯申当年也派人调查过,但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

常凯申惊讶道:“日本政府也有你们的人?”

“不错。”周赫煊继续忽悠,“就因为我公开了《田中奏折》,导致日本共济会遭受打击。我们的日本共济会成员,大部分都是文职,这几年日本发动了两次政变,共济会成员被清洗三分之二。所以,对于中日的外交,我们共济会无法帮忙。委员长如果派人到日本仔细打探,你就会知道,共济会已经被日本军部列为非法组织。”

常凯申又问:“共济会在中国还有其他成员吗?”

“有,但是不多,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个。”周赫煊胡诌道,“共济会不是谁都能加入的,中国有资格加入的人并不多。委员长请放心,共济会不是党派,只是一个民间组织而已。比如罗斯福,他以前就是共济会成员,所以我能轻松跟他交流。但自从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就被共济会开除了,因为他的某些政策违反了共济会的利益。”

“美国总统以前也是共济会成员,而且还被共济会开除了?”常凯申听得一脸懵逼。

“是的。”周赫煊说,“共济会以前虽然策划过法国大革命,但现在我们很少过问政治,主要追求的是商业和学术。希特勒以前也想加入共济会,但他资格不够,不过他跟共济会保持着少许的联系。我上次去德国,就跟希特勒聊过,他答应尽量支持中国。比如向中国低价出售武器,我是说更低价,他亲口答应我的。”

常凯申内心翻江倒海,镇定地点头道:“确实,这次跟德国的军火交易,他们愿意再次降价,而且把交易量也提高了。明诚,你是否能利用共济会的关系,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可以,但主要是在学术方面。”周赫煊说,“爱因斯坦是共济会成员,他答应来明年再来中国访问交流。居里夫妇两个月前不是来了中国一趟吗?他们也是共济会的成员,答应我帮助中国的研究院提升物理化学的科研水平。”

“就不能是其他的吗?比如外交和经济支援。”常凯申道。

“很难。”周赫煊摇头说,“特别是英国、美国和日本,正在大肆打击共济会势力。而在苏联,共济会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要知道当初列宁也是共济会的人,但他们夺权后就翻脸了。”

听到列宁的名字,常凯申已经彻底麻木,问道:“共济会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周赫煊笑道:“总部对中国没有兴趣,他们觉得中国太落后了,我还是在游历欧洲时加入共济会的。”

常凯申对周赫煊这番话半信半疑,回头就让人打听关于共济会的信息,然后跟土肥原贤二一样,直接被共济会的各种传闻给吓尿了。同时,他也对周赫煊更加重视,是那种真正的重视,而非只重视周赫煊的名望。

两人聊天的第二天,南京政府正式举行授勋仪式,由常凯申亲自授予周赫煊卿云勋章。

第七百三十四章 孔大公子

“污~~~”

长江水面,汽笛轰鸣。

刚满18岁的张满怡,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跟几个姐姐比起来,她显得实在太斯文了,跟陌生男子说几句话都要脸红。

江轮客舱里,张满怡低着头怯怯说:“爸爸,我不想那么早嫁人,我想先去国外留学。”

“又没让你马上结婚,这次只是去南京相亲。”张谋之笑道,“男方是贺厅长家的公子,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听说品行和才学都极为出众。等见了面,你若是喜欢,那就先订婚再留学。你若是不喜欢,那就当没这回事儿。”

“论才学,谁能比得上三姐夫?”张满怡嘀咕道,显然心里很不高兴。她所说的三姐夫自然是周赫煊,至于所谓的相亲,其实跟定亲没两样,几乎没有让她做主的可能。

“你三姐夫那是万中无一,又有几个男人比得上?别挑三拣四了。”张谋之说道。

张谋之这几年顺风顺水,美国那边的避孕套生意,已经全部交给三儿子打理。二儿子由于有周赫煊的美言,已经当上了一省建设厅长,父子俩一官一商配合得极为默契。

从九江到重庆,张谋之的生意遍布数省,主要以房地产、代理经销和轻工业为主。刘湘都被张谋之用金钱腐蚀了,重庆的菜园坝、上清寺、李子坝、观音桥一代,到处都有张家负责修建的别墅洋房。

说起张老板,重庆和九江的百姓都要竖起大拇指,仁义啊!

张谋之是跟女婿学的,生意做到哪儿,慈善就办到哪儿。钱没少赚,名声也好得很,他隔三差五就要捐钱修路、施粥、建学校。

这段时间,张谋之听从女婿在信中的叮嘱,专门跑去上海抛售产业,然后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女儿前往南京,参加周赫煊的授勋仪式。

张满怡闷闷不乐的留在舱内看书,张谋之则来到甲板上透气,然后就看到精彩的一幕。

只见甲板之上,一个青年两股颤颤,头顶苹果,带着哭腔哀求道:“社长,你绕了我吧,打偏了要死人的。”

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手里拿着把毛瑟手枪,对着苹果瞄来瞄去。他故意把枪口垂下,对准了青年的裆部,恶作剧般笑道:“你腿别抖,不然我的手就要跟着抖。安心站好了,本社长的枪法好得很。”

“我不抖,我不抖……”青年已经快哭了。

孔令侃再次瞄准苹果,举枪喊道:“嗙!”

其实根本没开枪,但随着孔令侃发出声响,那青年直接瘫坐于地,面色惨白全身颤抖,裤裆里渗出大股的不明液体——吓尿了!

“哈哈哈哈哈哈!”

孔令侃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好半天才走到青年面前,踢了一脚说:“于老二,你也太怂包了,亏你还是南尖社的骨干。丢人,忒他妈丢人!”

孔令侃这辈子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是姨父常凯申,另一个是希特勒。

“纳粹”在上海话里谐音“南尖”,于是孔令侃便组了一个“南尖社”,并自任社长。随着孔令侃执掌中信局,南尖社的规模迅速扩大,江浙一带的商人很多都是社员。

首节 上一节 750/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