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闲臣风流

闲臣风流 第631节

周楠心中一凉,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忙收摄起心神回答。

嘉靖:“现在什么时辰了?”

周楠:“卯时了。”

“不过是鸣金收兵,来日再战罢了。死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就这么偃旗息鼓?等着吧,会有更大的风暴来临。”嘉靖无力地冷笑:“请罪?他们又何罪之有,不过是做个姿态罢了。先前你也听明白了,他们口口声声说什么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看来这天下和朕却没有任何关系了。”

周楠心道:本来就同你没什么关系啊,老大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政治体制。文官治天下,皇命最多下到县一级,再下面就是乡绅说了算。说穿了,你老人家也就是庙里的菩萨供在那里给人朝拜的,没人拿你当回事。难不成你还能把文官们都杀了,如此,谁能替你管理明朝这家大公司?

他口头却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嘉靖:“王臣,王臣,嘿嘿,什么是王臣,朕也就能任命几个内阁阁臣和部院部堂,再下面的人事认命,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四品以下的官员,也就是内阁提名,司礼监批红,吏部就能任命。人说,内阁是雨,司礼监是风……咳咳……”

周楠又扶了嘉靖一把,让皇帝斜靠在锦墩上。

嘉靖咳得满头热汗,继续虚弱地说道:“人事任命,内阁自己就能说了算,还真是广施雨露啊!不过,这雨要落到什么地方,落到谁头上,还得看司礼监的风把这雨云吹到什么地方去,落到谁头上。不管是风啊雨啊,好象都没朕什么事,咳咳……”

“就拿科举来说吧,出题是他们,考官是他们,任命官职也是他们,朕也插不上手。每三年一次的殿试,朕就在想,这些当中未来要出多少宰辅。不过,他们就算走到那一步,也不会念朕的恩。录取他们的是座师房师,提拔他们的也是内阁。”

周楠:“这是太祖高皇帝当初定下的祖宗家法,制度如此。”这可是关系到国体关系到政治正确的事情,他可不敢乱说。

嘉靖:“现在好了,文官们把手伸到朕这里来了,逼朕立储,甚至不惜以死相拼,这是胁迫啊!龚情死了,开了个好头,谁知道接下来还有谁要用死来逼朕?”

周楠神色黯然“陛下,龚御史性子急……”

嘉靖:“他们好厉害,胆子够大的,之所以如此,还不是当朕身子不成了。若是四十年前,谁敢这样?”

周楠闭上了嘴。

嘉靖:“周楠,看来朕不立储君是不行了,不立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这话当真是石破天惊,旁边的黄锦和两个贴身太监小声抽泣。

周楠身子一震。

第五百零六章 如果让我选

嘉靖:“周楠,如果是你,选谁?”

周楠吓了一跳,忙道:“陛下,臣惶恐。立储君乃是天家的事情,全凭君父心意,臣如何敢乱说。”从古到今,涉及到皇位之争的事情莫不是凶险莫名,一不小心就会杀得人头滚滚。

嘉靖又是何等精明的君主,一个应答不妥,今天还真走不出这玉熙宫了。

周楠只感觉背心出了一层毛毛汗

黄锦也小心地说:“这是陛下家事,外人何敢多言。”

“朕的家事就是天下事,你们也不要顾虑。”嘉靖却道:“帝位交接,你们文官不都是要议上一议?以往各朝立太子之时,不也有百官公推,但说无妨。”

黄锦:“奴婢只知道服侍老爷,别的事却是不知道。”

周楠知道今天这话是无论如何不能说的,索性闭口不言。

嘉靖:“看来,朕得点名了,周楠,你来说。”

这下周楠没有办法了,从他内心中来说,自然是希望景王被立为太子的。立小万历,开什么玩笑,真那样,自己得考虑辞官回家了。

不过,话不能这么说。

他心中立即一动,顿时有了个主意:“陛下,站在文官的立场上,臣推举裕王朱翊钧入主东宫。”

嘉靖:“是何缘故,百官真的是这个心思?”

从他的语气中周楠可以听出皇帝对周楠这个应答是满意的。

嘉靖一向喜欢小万历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在二龙不相见的箴言之下,他也只能从小万历那里享受到天伦之乐,在晚年得到情感上的一丝安慰。

不得不说,小万历年纪虽小,却异常的早慧,也能读书。相比起性格粗暴冲动,又显得愚蠢的景王而言,无论怎么比都有一代明君的气派。

而且,嘉靖伤痛于小万历年幼失醐,感情上更倾向这个孙子。

“是,百官都愿意拥戴裕王。”周楠肯定地说:“从朝廷内外相和各部院大臣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立一个年幼的君主。”

黄锦意识到不好,严肃地喝道:“周侍讲慎言。”

嘉靖的目光变得凌厉:“让周楠把话说下去。”

周楠:“就好象正德十六年武宗皇帝大行,能继承皇位的宗室也有好几个。杨廷和与百官公议,最后拥戴了年方十四,少年英武的陛下,那是陛下的德行所致啊!”

黄锦惊得浑身冷汗,禁不住叫道:“周侍讲,你别说了。”

“你,好个悖逆之徒!”嘉靖一张脸变得血红,指着大门:“滚,滚出去,朕这里不需要你侍侯了,滚,别叫朕看到你!”

“臣惶恐,臣告退。”周楠装着惊惧模样,忙狼狈地跑了出去。

说起来,他在西苑已经住了有一段日子,今日得闲正好回家去看看两个夫人。

坐在轿子上,周大人抚摩着鼻子琢磨起来。

今天他在嘉靖那里所说的这句话,显然是成功地将一颗种子种下去了,皇帝应该能够掂量其中的轻重。

所谓杨廷和当初之所以一心立嘉靖为新君这事,倒不是嘉靖有什么德行。实际上,当年的皇帝远在湖北安陆,一年也就进京祭祀太庙的时候刷个脸。明朝那么多藩王,谁认识你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屁孩是谁。

嘉靖能够在一众皇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关键是年轻。这才应了官场上的一句话:文凭少不了,年龄是个宝。

明朝从来都是将藩王当猪一样养,朝廷巴不得你越笨越好。

如此一来,各地的王爷们整日无所事事,尽干些欺男霸女、提笼架鸟的勾当,整一个造粪机器。成年人如此,更别说一个十三四岁的孩童了。

首节 上一节 631/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历1592

下一篇:极品驸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