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电影世界穿梭门

电影世界穿梭门 第636节

  考不不说了,一但考,这辈子算是妥了,哪怕不想做官,给新开业的商铺写个牌匾,弄个对联,一辈子也是大富大贵,普通人根本想象不了人家的生活。

  “王兄,王兄!”

  王旭走到前面,听有人在叫自己,抬眼一看,居然是张小妹的哥哥张许。

  张许也是秀才,之前说过这届要下场,捞个举人功名回去。

  在这看到,意料之内,情理之,王旭并没有显得太意外。

  真正让王旭意外的,反而是张许身边的张小妹。

  王旭这段时间,一直在闭关读书,还以为张小妹会被关禁闭,狠狠收拾一顿呢。

  此时再看到,张小妹不但没有清减,反而胖了一些,一脸羞涩的看着他。

  对王旭的目光,张小妹的脸瞬间红了,也不跟他打招呼,羞涩的躲进了马车里。

  王旭看的很是怪,询问道:“你妹妹怎么了?”

  “等你出来你知道了。”

  张许一脸热切,看那副样子,好似丝毫没有责怪,张小妹去杭州府找他。

  王旭被绕晕了,身为大哥,自己妹妹跟人不清不楚,外面也是风言风语,结果看到当事人,当哥哥的居然跟没事人一样。

  不,不是没事人的样子,甚至还很高兴见到他,跟见了自家的实在亲戚一样,这是什么态度?

  王旭自问,要是他有个妹妹,留下一封书信,离家出走去外地找野男人去了。

  不管男方有理没理,先把他的腿打断再说。

  张许可好,还挺热情,难道张家决定让这件事过去,当没发生过了?

  要是这样,还真是个好消息,这年头多个朋友多个敌人好,王旭也不想跟督漕运使死磕。

  “考生各各位,领取腰牌,接受检查,准备入场!”

  王旭没等再问,进场的时间到了,只能将后面的话压在心底。

  不过,他还是觉得张许话有话,这事没那么简单。

  张家的态度不应该是这样,哪怕他跟张小妹真的没什么,又做出了补救,也不至于对他喜闻乐见吧。

  有猫腻...

第934章 考场内

   “将书箱打开,一个个检查。”

  古代的科举,入场前的检查非常严格,不但携带的行李要被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考生也要脱掉衣物检查身有没有夹私。

  电影那种,将四书五经写在内衬里,穿在身能进考场的现象,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这根毛笔是你的?”

  走在王旭前面那位,被翻出的毛笔,显然藏有机关。

  考生哆哆嗦嗦的点头,只见负责搜查的学官冷冷一笑,啪的一声将毛笔折断了,笔芯内赫然塞着一卷纸。

  将纸铺开,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舞弊证据确凿。

  “压下去!”

  学官大手一挥,自有衙役将人带下。

  被押走的考生嚎啕大哭,苦求着:“大人,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被赶出去我全完了。”

  学官不理,罔若未闻。

  王旭看的暗暗摇头,科举舞弊,历朝历代都不能幸免。

  舞弊不是错,手法这么笨是你的不对了,一没人,二没关系,想凭一些小聪明得逞,真当这些监考的学官是吃干饭的。

  “检查好了,你可以进去了。”

  王旭的书篓内,只有笔墨纸砚,一张秀才功名的牒,一些干粮,一壶清水,检查片刻被放了进去。

  背好书篓,王旭对站在后面的张许点点头,取了相当于准考证的号牌,向自己的考区走去。

  号牌是一块木牌,面写着甲字考区,丁三号考场,三十六号考席,这是王旭的准考证。

  跟随着指引,王旭来到了自己的考场。

  考场很简陋,是用木板围起来的,不像人待的地方,弄得跟牲口棚一样。

  里面有一个个单间充当考生席位,王旭的三十六号考席在间位置,让他一见便眉头微皱。

  入眼,卫生间大小的考试席内,里面铺着一张床板,外面也有一张床板。

  人进去之后,将外面的床板放下,可以坐在里面的床板答题。

  累了,躺在床板可以睡觉,饿了可以坐在床板吃东西。

  一但开始考试,外面的床板是不允许放下来的,人在里面想要出来的话,必定会弄出动静来,从而被监考官发现。

  厕所也不是出来,而是掀开里面的床板,下面有马桶。

  马桶一天倒三次,早一次,午一次,晚一次。

  除了这个时间,你要是厕所的话,味道只能自己受着了。

  很多历史小说,考场内有公共厕所,考生可以自己请示去厕所的事,实际根本是杜撰。

  要知道,连考高的时候,途要厕所都得提前交卷,谁会让你半路走。

  你要是走了,在厕所内帮人舞弊,留下考试d-aAn怎么办,难不成还得派个人盯着你。

  没那个事,厕所在考席内,吃喝拉撒在里面,忍不了你别考,没人会因为这个迁你。

  另外,举人试的考场内,是有义务提供食物跟清水的,每个考生每天有十五的伙食补助。

  不过考场里的饭,很少有人吃,味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卫生不达标,容易闹肚子。

  类似王旭这种考生,都会提前自带干粮,肉干,连清水都不会喝这里的一口,只有那种实在穷的没办法,连干粮都舍不得自带的人,才会吃考场里的东西。

  在考场内坐好,王旭安心等待开考。

  半个时辰后,百位考生到齐了,考场开始封闭,由监考官下发卷子。

  举人试要考三天,第一天考四书五经,第二天考四书五经外的杂学,第三天考时政策论。

  两位监考官,带着四名军汉将考卷发下来,每人十张宣纸,两根蜡烛,还有十张草纸。

  草纸是让人打草稿用的,这种考试除了答题要正确,字迹也要工整,污卷与错别字是大忌。

  大多数时候,考生会先将要写的写下来,审阅一遍再抄在考卷,以免有错误不好更改。

  考卷下发来,大家准备好了,可是还不能开考。

  考试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在日三竿,也是正午的时候,伴随着三声铜锣,主考官才会将考试内容公布出来。

  在这里要额外说一下,在场的监考官,都是学宫内有品级的学士,可他们不算主考官。

  主考官考生是见不到的,往往都由知州,督察院御史,与本地县学的学政担任。

  正午时分,伴随着三声铜锣,有军汉带着密封好的考题赶来。

  考场内的监考官,当着众人的面拆开密封,里面便是准备好的考题。

  今天是第一天,考的是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

  考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给出题目写出下,一个是解读圣人含义。

  第一道考题,仲尼嫣学,何以治学。

  这是论语第十九篇,子张一篇,卫国公孙朝对子贡的问题。

  书面意思是,都说孔子是有大学问的人,可是他的学问从哪来,为什么可以教给大家学问呢?

  这道题并不难,属于送分题,考的是考试对四书五经的记忆。

  论语内,子贡当时给出了答案,只要按照标准答案回答,这道题便是正确的。

  王旭回想了一下论语,笔尖沾墨,写道:“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与武王的传承并没有灭绝,还是有人传承的。

  贤者能从学会大道理,普通人能从学到小道理,他们身都有王与武王的传承。

  孔圣便是一位贤者,能从小道理悟出大道理,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师,怎么是不学习呢。

  老师将诸多大道理,小道理,整理出来传授给我们,这是我们的幸运,老师有这样的本事,为什么不能治学?

  举人试,第一天的考试是最简单的,只要熟读四书五经便可通过。

  主考官给出的问题,受限于四书五经,万变不离其宗,答案也在四书五经之内,对王旭而言并不难。

  当然了,这是对王旭来说,有些人连四书五经都没有看全,更别说背下来了,遇到生僻点的问题很难回答出来。

  一连十道题,王旭听完对答如流,只用一个时辰便写出了答案。

  其余考生,有的下笔如流,有的绞尽脑汁,更有人进了考场便紧张,一紧张什么都忘了,坐在那里嚎啕大哭。

  众生百态在眼前,王旭见之,观之,不为所动,稳如泰山。

  第一天,便在这种宁静与焦躁渡过,写得好的人气定神闲,答不出的人抓耳挠腮。

  第二天,考试依旧在继续,题目也从四书五经,扩大到了杂学范围。

  杂学不是杂家学术,同样由圣贤铸造,只是相四书五经偏些。

  如春秋左传,公羊传,史记,尔雅,孝经,荀子,一大批圣贤著作。

  这有点偏门了,光是这些书籍,有很多人没读过,想要记下来更是难加难。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科举取士,同样也偏向于士绅阶层,因为寒门子弟要是没有机遇,根本买不起也买不到这些书,连书都没有你说你考什么。

  王旭依然对答如流,士绅阶层只要书读得好,肯努力,又有一点天赋,举人并不难,跟大学教授的儿子考大学,很容易考重点一样,有这个化底蕴。

  与他相,一些没读过这些书,或者读过,没有全记下来的考生犯难了。

  杂学本身是偏科,各种知识与译加起来数百万字,相当于一本千章的小说了。

  再加很多微言大义,一字之差意思全变,在场的考生写的很辛苦,有人写到凌晨都没写完,写点改点,便写边想,简直便秘都难受。

第935章 策论

   一连两天,先考四书五经,后考杂学,第三天考的是时政策论。

首节 上一节 636/9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旅人

下一篇:漫威里的德鲁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