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我能升级避难所

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136节

  这样的效率无疑是惊人的,但却是动力装甲应有的发挥。

  而秦岚则问工人借了一把铁锤,单手拿着便直接往墙上抡,几轮下来,也成功将另一堵墙砸出了一个凹陷,一脚踹上去踹出了一个大窟窿。

  这样高效的拆墙速度当然比工人们自己抡锤子砸墙来得快,事实上就算是被陈新和秦岚拆了一半的砖墙,工人们拆起来都很费劲,通常要吭哧吭哧半天,才能拆掉那么几块砖头,进度相当慢。

  只是即便如此,陈新和秦岚也没有再用动力装甲帮着拆墙,而是找到了施工负责人和对方确认起了这个避难所的结构。

  虽说这里被确认成了同位素温差电池的生产线,但生产线的具体施工图纸还没有出来,因为图纸本身是需要根据场地的结构来进行修改的,尽管正常情况下是厂房根据设备要求来修建,但也有设备需要根据场地来安装的。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更何况虽说是场地什么的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但实际上因为完全没有先例可以参考,生产线还只是陈新脑子里的构想,完全没有化为成品。

  当然,这对于陈新来说也完全不是问题,有构想就足够用系统的升级功能来把生产线升级出来了。

  按照陈新的构想,整条生产线应该包括原材料加工、金属零件铸造、放射性装料加工、高精度零件生产等数个方面,最终汇聚到总装线上。

  这当中比较难布置的是金属零件铸造和放射性装料加工这两个部分。

  金属零件铸造主要是用于电池内部的辐射隔离,保证电池内部放射性同位素所释放出来的辐射不至于泄露,所以这部分会采用铅合金作为材料,进行高精度的整体铸造。

  而铸造零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一个高温的熔炉,将材料融化到可熔铸的状态。

  当然,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制造也不是不行,只不过现在这种环境下,用水压机显然不太合适,反倒是熔炉更适合一些。

  好在既然已经做出了同位素发电机,足以负担电热熔炉的用电需求,完全不需要操心能源的问题。

  电热熔炉的耗能好解决,但这玩意在工作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就不是那么好解决了,毕竟是在封闭的地下,使用熔炉带来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去考虑。

  熔炉工作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释放的高温、冷却时需要的精确控温环境等,都不是轻易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如果陈新没有系统,想要安排好这些事,可是需要详细的论证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之后才能去准备熔炉的安装的。

  至于说放射性装料加工,这个倒是比熔炉好安排一些,只要做好防辐射措施,甚至让国家在其他地方将作为原材料的放射性同位素加工好送来都可以,这边只需要负责装填就完事了。

  虽说防辐射工作不好做,但考虑到这个生产线基本上除了最初的原材料加工之外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接触到辐射,整个小型避难所就是需要做到全程防辐射的地方,这其实只能算是硬性要求,反倒不需要另外计算和安排了。

第307章 工艺参数

  虽说布置生产线很麻烦,也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但好在专业的事情有专业的人做,具体规划的事情陈新只需要将同位素温差电池的图纸提交给他们,并且说明需要的材料,相关生产线自然有专业人士来负责规划。

  陈新原本是打算自己来出这个生产线的设计图的,但他还在那个小型避难所和施工人员确认场地情况的时候,专门负责和他合作的专项小组就已经通过军用光纤线路将绘制好的设计图发了过来,甚至都已经打印完成了。

  这倒不是说国家就牛逼到这种程度,设计图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出出来,这种事情就算把设计师都逼成秃子他们也交不了稿,这不是确定方案的问题,而是单纯的把图纸画完就不是这么短时间能搞定的。

  事实上这份图纸也确实不是现画的,而是国家在拿到了陈新提供的同位素温差电池样品时就已经开始生产线的设计了。

  那个时候情况还没有现在恶劣,加上国家还是保持着一定的通讯手段,所以各方面技术的交流沟通也比较顺畅,图纸自然很快就确定了方案并且拿出了草稿。

  不过同位素温差电池的逆向破解进度没有这么快,关键性的技术指标一直没有确定,虽说在实验室里试制出了10KW的样品,但距离定型生产还有着相当远的距离。

  所以图纸也就一直处于草稿状态,并没有完成最后的细节。

  这一次陈新这边主动提出要建立生产线,专项小组接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便想到了这套半成品的图纸。

  于是花了一点时间,以几个设计师薅掉了大把的头发为代价,完善了设计图,并且通过军用光纤线路发了过来。

  当然,尽管薅秃好几个设计师,但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这份图纸虽说已经完善了,但要想靠着这个把生产线建立起来还是不可能的。

  因为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就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设备,勉强把设备定下来凑合着用,也不知道到底该生产个什么东西。

  毕竟他们要生产的是同位素温差电池这种有着高放射性的危险物品,不是什么黑作坊里凑合着用的三无产品。

  这种高放射性的产品在生产工艺上精度要求极高,任何一点细小的误差都很有可能造成辐射泄露或者酝酿出更可怕的后果,所以科研人员在拿到了图纸之后,便找上了陈新,想要和他确认生产线的工艺标准。

  然而这却为难陈新了,他虽然能够做出同位素温差电池,也可以靠着系统的升级能力把生产线做出来,或者是等生产线布设完成之后直接将其调整到最佳状态,但要让他说出相对应的生产线工艺参数,这显然不属于他能够回答得上来的问题。

  不过这也并非无法可想,国家既然能够试制出10KW的同位素温差电池,显然是已经对这项产品和技术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才会尝试试制,陈新完全可以借鉴他们仿制的技术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先将生产线建立起来,然后陈新再通过系统升级来对生产线进行“调试”,就能够使生产线满足生产需要了,甚至还可以提升一下生产线的效率,让生产出来的产品良品率更高,避免浪费材料。

  对于陈新让他们直接使用现有的数据作为参考,这显然让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感到一阵难受。

  毕竟一条生产线的确立必须先把要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数量、产品的具体工艺参数都确立了之后,才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去确立和设计生产设备,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能够可以生产所有产品的生产设备,而生产线就更是如此。

  科幻作品中的冯诺依曼机之所以科幻,就在于它能够生产所有的设备,甚至包括复制自己。

  当然,随着3D打印之类的技术被发明出来,普适性的设备也在逐渐出现,但目前来说,还不存在可以随时调整工艺参数,能够生产任何产品的生产线。

  不同的工艺参数出来的产品会不一样,要想调整工艺参数那就必须对整个生产线进行修改。

  而这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的,如果不是陈新有着升级的能力,他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

  但陈新的能力这些科研人员也有所了解,他们能够理解陈新拿不出具体工艺参数的原因,所以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按照他的建议去用仿制的工艺参数设计生产线和设备了。

  事实上这些科研人员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们看来也可以通过陈新的帮助来对这些生产数据进行调整,从而搞清楚之前实验室仿制出来的产品为什么功率达不到陈新提供的样品的水准。

  毕竟10KW的输出功率和160KW的输出功率之间,就算有着技术原因,差距也实在是太大了。

  除了生产工艺参数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让陈新十分的关注。

  “现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线上的设备要怎么运进来?”陈新向科研人员询问着,这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场地在市府动员了足够的人手之后已经逐渐清理出来,工艺参数也有实验室方面帮忙进行整理,后期还有陈新可以进行调整,总体来说都问题不大。

  但设备该如何运到本市,又该如何安装到厂房里,却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因为暴风雪的侵袭,现在所有的铁路班次都处于一个严重延误的状态,虽然火车还能够把东西运达目的地,可为了躲避强风的威胁,这些火车不仅走得很慢,还很多时候需要停下来以躲避强风,显然不是一个畅通的运输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煤炭供应都很有问题,更何况腾出运力来运输工业设备。

  然而对此科研人员却只有一句话来回答陈新:“这一点请放心,专项小组为此特别调配了一辆专列,会将所需的设备都运进来的。”

第308章 核动力火车

  虽然科研人员回答陈新的只有一句简单的话语,但这句话背后所意味着的是许多人的努力付出。

  在距离陈新所在城市不远的湘省另一座城市建宁,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在厂房之中调试着一辆全新的火车。

  陨石天降,不仅带来了尘埃蔽日的长夜,也摧毁了原本遍布全国的铁路供电线路,以至于国家只能将原本的老式燃煤蒸汽车头拿出来再次使用,而原本的电力机车已经绝大多数都趴窝了。

  虽说还有一部分燃油机车可以使用,但因为油料紧张的关系,这些还能动弹的燃油机车全都被调配到了最关键的地方,用以负责最关键物资的运输。

  但除此之外,铁路战线的同志也一直在想办法恢复铁路运力。

  现在他们正在调试的这辆火车,就是建宁的火车制造厂为了恢复铁路运力所专门研究和开发的新车。

  火车的车厢进行了专门的保温、防寒、抗冻和抗风设计,在加厚了车厢壁的同时,也增加了车体的稳定性。

  按照原本的设计指标,这辆新车是需要应对十级大风和零下五十度的低温的,但现在显然这辆车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制造厂的工人们对其进行了调整和加固,为车身增加了配重,同时更换了车厢壁内的保温材料,确保其足以在零下七十度的环境下依旧能够有足够的保温效果。

  因为这列火车除了要用于运输一些贵重物资之外,同样也是国家为了恢复人员运输所做的一次尝试。

  在灾难之前,建宁就是炎国重要的火车生产基地,这里出产的火车头也是炎国声名显赫的存在,就连炎国重要的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列车也大多出产自这里。

  因此对于建宁火车制造厂的工人们来说,无论技术还是经验,他们都相当的丰富。

  事实上在灾难之前,他们就已经研制出了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下依旧能够正常运行的高铁列车,现在只是将技术更加优化了而已。

  只是在灾难之后,遍布全国的铁路供电网络被毁,电力机车失去了供电已经无法正常运行,原本先进的电力机车都趴窝了,即便没有因为电磁脉冲而损毁,也因为缺乏电力而无法运行。

  毕竟一个普通的干线货运车头的整备重量就高达240吨,牵引功率达到了9600KW,没有澎湃的电力供应,是根本无法挪动这个庞然大物的。

  所以这辆新车调试的重点其实是车头的动力系统,而不是车厢。

  因为已经无法通过输电线路来供电,所以现在必须让车头自身来产生动力。

  这一点还是很好做到的,无论是燃煤还是燃油,都可以做到驱动蒸汽轮机来发电,从而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的动力。

  不过这一次建宁火车制造厂的工人们制造的这列新火车所采用的却不是内燃机来作为动力来源,而是采用的小型核反应堆。

  这是一辆核动力机车。

  其所采用的反应堆是炎国本身的技术,原本是应用于核潜艇上的,但因为技术限制体积一直无法缩小,也不可能应用到火车和民用船舶上。

  而且核潜艇的吨位从几千吨到上万吨不等,能够驱动核潜艇的反应堆对于一列火车来说,也实在是动力过于澎湃,想要应用到火车上的话除了要缩小体积,还要进一步降低功率。

  然而这却非轻易可以办到的事情,除开反应堆本身的核装料部分,相关配套的设备就要占据巨大的空间,潜艇上是专门设计了一个舱段来为核反应堆提供安放的地方,在大型军舰上能这么干,但显然火车不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但陈新的同位素温差电池给了科研人员相当多的灵感以及技术支持,让他们成功的将原本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再度小型化,并且改进了相关的技术,得以成功的造出了能装在火车上的小型核反应堆。

  这个反应堆并不是传统的轻水堆,而是和同位素温差电池差不多的热电转化式,直接将热能转化成电能。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多多,充满放射性的堆芯可以彻底密封,阻止辐射泄露,因为只需要传导热量转化成电能,而不需要往反应堆里注入冷却水来烧开水推动蒸汽轮机发电,从能量转换的效率上来说,自然前者更加高效。

  而有了这样的小型核反应堆,驱动一列火车也就成了很轻松的事情,即便一列客运列车的牵引功率都有5600KW以上。

  因为一般的小型核反应堆指的是输出功率在300MW以下的反应堆,1MW就是1000KW,想要驱动一列火车,只需要10~15MW的功率就足够了。

  目前装在这列新火车上的小型反应堆的输出功率是35MW,除了可以驱动火车本身之外,还能为车身提供丰沛的电力用于取暖、照明等一系列用电需求,包括用来除冰和清障。

  这个项目在陨石坠落之前的三个月中就已经立项开始研究,车体的制造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其他部分的进展都很快,唯一受限的就是动力系统,这一直到陈新向国家提供了同位素温差电池,才将限制解除,也让这列新式列车终于成功的走下了生产线,即将投入运行之中了。

  而这列新式核动力列车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向陈新所在的城市输送生产设备。

  它也就是科研人员告诉陈新的话里所提到的专列。

  它的成功运行不仅是铁路运输状况的改善与运力的提升,也标志着核电应用有了更加便捷安全的方式。

  火车上所使用的这种小型核反应堆的发电量已经足够供给灾难之前一座小型县城的全部用电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一座城市如果能够有一座小型核反应堆,那整座城市的用电就完全不用发愁了,甚至还可以将供暖方式转化为电暖。

  炎国之前之所以不这么做是因为有太多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临时兴建新的核电站也来不及,所以才没有在灾难之前采用这种方式来为避难所供电。

  但现在有了安全可靠的小型核反应堆技术,炎国高层显然不会放过这样清洁高效又便捷的能源。

第309章 到站卸货

  当新式列车满载着生产设备抵达陈新所在的城市的时候,暴风雪奇迹般的开始减弱了。

  这场肆虐了大半个月的暴风雪终于有了平息的迹象,尽管气温依旧是零下七十多度,但风力却已经从十二级降到了十级。

  似乎在狂暴的横扫了大半个炎国之后,这场可怕的暴风雪也已经后继无力了。

  这也让已经忍受这场暴风雪大半个月的幸存者们看到了一丝希望,虽然对于本市来说,日子并不是那么难熬。

  关于暴风雪的成因,目前并没有定论,不过根据陈新从科研机构获得的一些信息来看,这场暴风雪应该只是过去的寒潮。

首节 上一节 136/3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下一篇:这世界危在旦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