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我能升级避难所

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245节

  然而外形并不重要,因为从这玩意的结构上来说,这种结构确实比陈新原本设计的人形泰坦要来的方便不少。

  四条腿带来的稳定性可以让机体多负载一个矿斗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平衡设计和负载,而且四条蛛形腿所带来的通行能力也不是两条腿或者轮子能够相比的。

  而这对于地下的矿井来说,就足以决定将采矿型泰坦的造型设计成一只蜘蛛了。

  事实也证明,蜘蛛的造型确实很实用,在障碍测试环境下,四条腿的蜘蛛明显比两条腿的人跑的要快很多。

  而且这台采矿型泰坦的采矿效率也很不错,在陈新和研究员说话的功夫,已经将测试用的岩块破碎,全都装进了身后的矿斗里了。

  “这个设计不错,不过我记得蜘蛛是八条腿吧?”见测试已经做完,陈新摘下了头上的耳机,向一旁的研究员开着玩笑。

  研究员也和陈新一样摘下了耳机,此时听到他这么说,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这才向陈新解释道:“其实我们一开始是造了一台八条腿的泰坦的,那台样机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通行能力都比现在这台强不少,我们测试的时候,它甚至能够在墙壁上行走,采矿效率也是现在这一台的两倍还多。

  不仅如此,还能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防护,即便是在室外,良好的密封结构也能够抵御寒冷,且能够抵挡崩塌或者飞溅的碎石。”

  事实上眼前这台四条腿的采矿型泰坦也确实很难算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泰坦。

  尽管从体积上看,和之前陈新制造的泰坦相比,相差并不是很大,但考虑到这台采矿型上面还有一个占了身体三分之一体积的矿斗,它的本体体积有多小就可想而知了。

  机体的下半身和矿斗都没有安装装甲和外罩,看上去像是全都裸露在外,而上半身更像是拆了一套外骨骼之后直接接上去的样子,并没有真正泰坦那种可以将驾驶员完全容纳包裹的驾驶舱。

  与其说这是一台泰坦,不如说是升级加强版的外骨骼。

  只不过比起外骨骼来,这台采矿型确实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输出功率,都要大上很多,已经超出了外骨骼的范畴,可以划入泰坦的行列了。

  尽管这只能算是一台丐版泰坦。

  而陈新跟随研究员一起,来到一旁的仓库的时候,看到了他口中所提到的样机。

  八条修长的支撑足矗立在地板上,支撑起了比起正常泰坦来说,只是略显纤细的上身,四条机械臂连接着四根风镐,而下身则更是如同真正的蜘蛛一样安装了一对大鳌,可以将破碎的矿石直接吞入“腹中”,一个挂在身后的全覆盖式矿舱。

  如果将眼前的这台八条腿的泰坦形容成抽卡游戏里的SR角色的话,外面那台四条腿的和它相比,就只能算是个N卡狗粮。

  “哇哦,这家伙的设计审美很棒嘛!如果再加一点女性化设计,可以拿去手机游戏里骗氪了。”陈新看了个玩笑,走到这台泰坦前,拍了拍其中一条支撑足,对它满是赞赏。

  不过他并没有问研究员为什么不继续研究这一台,而是要造出外面那台四条腿的N卡。

  因为理由是明摆着的,就好像游戏里抽卡,SR角色要氪金才抽得到一样,眼前这台八条腿的泰坦明显比外面那台四条腿的看着都贵很多。

  尝试着打开了驾驶舱,陈新坐了进去感受了一下乘坐的手感,这才对站在一旁的研究员问道:“造一台这种型号的,可以造外面那种四条腿的几台?”

  虽然陈新并不制造具体的造价,但他也能够估算的出来,这样一台标准泰坦,在没有他参与的情况下想要制造出来,成本将是相当高的,而四条腿的那种简化版,可能造价还没有他现在坐着的驾驶舱贵。

  “一台标准泰坦,可以造五台采矿型。”研究员说出了让他们直接放弃量产标准泰坦的原因。

第589章 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

  标准型的泰坦好吗?当然好!

  之前的西南地区抗震救灾中,泰坦的优异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种大型人形机械载具的优秀。

  他们结实抗造,灵活方便,几乎和人一样可以适应各种岗位和环境。

  而且各种不同型号的泰坦更是让它们几乎可以应用于绝大部分场合,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具备着极高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标准型的泰坦价格不菲,国家还是打算将其量产的原因。

  但这东西的造价也确实不便宜。

  一台标准泰坦的造价即便再怎么精简,也几乎和灾难之前一架最新式战斗机相当,灾难之前国家倒也不差这个钱,但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只能说咬咬牙先小规模的造一批用着了。

  大规模的制造泰坦,这对于国家来说,着实负担不起。

  即便陈新将其精简,把成本压缩到了一辆主战坦克的价格,也不是可以大规模量产的。

  这也是为什么陈新虽然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和好东西,但国家更多的还是将原来的老东西改改再用的原因。

  不是不舍得用好东西,而是真的用不起。

  所以在采矿型泰坦这个项目上,设计小组秉持的只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便宜,可以大规模生产。

  原本可以将驾驶员完全包裹的缓冲驾驶舱被去除,改成了使用者直接裸露在外,防护只剩外骨骼的头盔和金属框架。

  驾驶模式也由带电脑智能程序辅助的人机交互操作改造成了更加傻瓜式的受力反馈式操作。

  仅仅只是这两条修改,就将采矿型泰坦从标准泰坦直接降级成了只比外骨骼好一点的机械框架。

  当然降下来的还有原本高昂的成本。

  泰坦本身价格贵,当然和它的驾驶模式有很大关系。

  那可是几吨重的金属造物,就算内部有各种助力机械来让这个庞然大物动起来,那也不是靠驾驶员手动能够拉得动的东西。

  这就好像飞机的操纵杆一样,老式的飞机这玩意和机翼是用钢丝连接的,当年驾驶飞机这玩意全靠飞行员蛮力硬扳,所以动画片里那种飞机操作杆拉断的镜头真不是瞎编,有的时候确实掰断了都不一定拉的动。

  而现代飞机的操纵杆就有液压助力或者电子辅助,越大的飞机这方面越复杂,自然而然的成本也就越高。

  泰坦也是一样,想要让这种几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要写出复杂的操纵程序,让安装在驾驶舱里的电脑能够准确识别出驾驶员的指令,并且及时作出反馈,这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同样也需要设计出相当复杂的操作系统。

  不是指装电脑里那个,而是操作整个泰坦的系统。

  这东西就是成本的大头了,毕竟一个个电子元件、线路、机械传动结构之类的玩意都是钱。

  但是换成外骨骼式的就简单了,几根金属液压连杆,一套受力感应反馈模组,齐活。

  和标准的泰坦比,采矿型泰坦一台加在一起的成本,还没标准泰坦一个驾驶舱来的贵。

  可这也是它的优点。

  这东西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矿场的采矿效率,也就是说让矿工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开采出更多的矿石。

  那台八条腿的采矿型泰坦原型机确实效率优秀,一台可以有最终定型的采矿型泰坦的两倍工作效率,但这却是建立在五倍的制造成本,以及需要专业的泰坦驾驶员的前提下的。

  专业的泰坦驾驶员虽然一直都有在培养,甚至于在科研中心附近还兴建了一座培训基地,但人数并不多,仅仅只比目前制造出来的泰坦总数多那么一点点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可能让宝贵的泰坦驾驶员去干挖矿这种工作的。

  最优解的情况应当是直接将采矿型泰坦配给基层矿工,直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采矿型泰坦为什么会做的这么丐版,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陈新对此倒是有些不太满意,这倒不是说他对采矿型泰坦的设计思路有什么不满,而是觉得可以再改进一下。

  问研究员要过了一台正在测试的采矿型泰坦,他自己坐了上去,试着操纵了一下,和之前坐过的原型机也进行了对比。

  不得不说对比着实强烈,驾驶的舒适感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然,总体来说,采矿型泰坦还算是凑合,虽然驾驶室……不,那只能叫驾驶位,驾驶员完全裸露在外可称不上是个“室”。

  虽然驾驶位的舒适感不足,而且完全裸露在外,但考虑到矿工的工作环境是在地下几百米的井下,这种简便的设计倒是没太大问题,就算是露天矿场使用,只要工人身上穿好防护服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简陋的外骨骼也易于操纵,只需要一两天时间的培训就能够完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只是对于这玩意的采矿效率,陈新觉得还是可以提升一下的。

  只有一台风镐,这效率实在是和原本的人力开采,没有太大本质上的提升。

  “联系一下矿业部门,让他们安排一口矿井,我们需要把这台采矿型泰坦拉去现场做一下测试,我总感觉它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陈新从采矿型泰坦上下来,对着一旁的研究员如是说道。

  然而听了他的话,一旁的研究员却有些好奇的问道:“院士,您是觉得什么地方还可以改造?现在这个样子应该是最合适的了吧?这已经是我们按照最低制造成本简化的了。”

  “不不不,我要做的可不是再简化它的制造成本,而是要加强一下它的工作效率。”陈新摇了摇头,拍了怕这台采矿型泰坦对研究员解释道:“你们的简化做的很不错,它的成本确实有效降低了,但采矿效率也同样也降低了不是吗?虽然说降低成本是对的,也是必须的,但如果效率太低的话,就有点失去实际意义了。

  所以我打算把这台采矿型泰坦拉到矿场实地测试一下,看看它的实际工作效率如何,还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第590章 实地测试

  陈新所前往的是本市境内的一座钛铁矿。

  这是本市辖区内原本探明,却在灾难之前并没有开采的一处矿藏。

  不过随着灾难之后,国内重建工业产业的过程中对稀有金属的大量需求,尤其是陈新的科研中心建立之后对稀有金属的使用需求,使得像这样的已探明且开采难度不算太大的矿藏都被安排进行了开采。

  “这座矿目前还挖的不深,只有三百多米,整体开采难度也比较小。”一名矿井的技术员正在向陈新解说着矿井的情况,只是在陈新面前他显得稍微有些紧张:“不过因为是山区的矿井,加上这里开采的时间也很短,建设不足,所以目前我们主要还是采用人工开采的方式开采矿石,因此产量上并没有达到这座矿的最大允许开采量。”

  陈新注意到了对方的紧张,不过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这名技术员问道:“井下的工人主要使用哪些装备?”

  “这个主要都是国家规定下井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之前上面倒是为了提升产量配发了一些外骨骼,现在也都分发到了工人手上。”听到陈新问起井下的状况,技术员显得更紧张了,但还是很认真的回答了他的问题。

  听到技术员的回答,陈新倒是点了点头,有几分赞许的说道:“外骨骼对于这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来说,还是很实用的,你们这里配发了多少套?”

  技术员见陈新似乎并没有因为自己说的情况而有什么表示,倒是稍微镇静了些许,向陈新回答道:“额,我们这里是小矿,分下来的外骨骼不多,一共五十套,做不到人手一件,所以只能配给最底层矿井的工人,他们的工作量更大一些也更需要一些。”

  陈新微微点头,对于矿井的情况他也多少了解一些。

  在灾难之前,他还只是普通人的时候,他们那个求生群里讨论该如何躲避末日的时候,除了购买防空洞和自建避难所之外,也曾经有人提出来过用废弃矿井来改造避难所的想法。

  然而这个想法是非常不切实际,也非常不安全的。

  首先一点,在炎国想要购买一个矿井,哪怕只是废弃的矿井也是非常麻烦的,虽然比购买防空洞要简单许多,但依旧是一件要跑很多手续,还要审批资格的事情。

  这对于当时的求生群里的人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大家要的是马上可以开始执行的计划,而不是还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去跑手续的麻烦事。

  尤其是当时还是末日当头的情况,相关部门还工不工作都两说。

  而且对于矿井改造本身,也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是还没有开采完的矿井,本身倒是还好说,有坚实支撑的地下空间确实可以用作避难所改造,或者用于容纳大型机械设备。

  事实上国家在灾难来临之初,也确实利用了一部分矿山矿井,用来保护贵重的工业设备等重要物资。

  但是对于废弃的矿井,这就没有那么安全了。

  因为开采而被破坏的地质结构,长期无人打理而透水、腐朽、坍塌的坑道……

  这些都构成了相当致命的潜在威胁,就更不用说矿井内部的空气流通等一系列的问题了。

  虽说合理的改造,确实能够让废弃的矿井里的坑道变成可以使用,甚至是居住的空间,但这无论是成本还是周期,都太长了,根本不是当时的陈新等人能够负担得起的。

  脑海里掠过当初的事情,陈新微微摇了摇头,这些事情都是当初他们为了活下来而做出的尝试,在如今来说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留下的也就只有一些回忆和相关的知识了。

  从中回想起自己所需要的记忆,陈新明确的知道,在一口矿井中,是会不断的向下挖掘,并且在不同的深度同时挖掘数个工作面,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开采总数的。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矿井底部的工人无疑是最辛苦的,因为他们是要向下挖掘,在工作量上来说,是要比其他工作面的工人更辛苦的。

  回忆起这一点,陈新看向了一旁跟着自己一起来的研究员,对他问道:“采矿型泰坦准备的如何?”

  “带来的原型机和简化机都已经调试完毕,随时可以投入使用,进行测试。”研究员热情满满的向陈新回答着,他也很期待由自己参与设计的两台采矿型泰坦投入实际应用到底能有怎样的表现。

  陈新微微颔首,向一旁的技术员问道:“我们要借用你们的矿井进行新型工业设备的测试,这一点之前已经通知过了,试验场地准备好了吗?”

首节 上一节 245/3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下一篇:这世界危在旦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