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28节

“不喝了,再也不喝了。”

看着抱头哭泣的夫妻两人,张栋轻轻拉了拉妻子,指了指门口,两人悄然离开。

在李辉之外,张栋又联系了云山大学的其余一些老师。

见到能平稳赚外快的机会,老师们十分踊跃。没几天时间,10位数学讲师,10位计算机讲师便全部到位,开始稳定的以平均每天一堂的速率产出课程。

为了契合老师们的时间,韩阳特意做出了安排,让他们分别在中午午休、下午下班之后开始直播课程,同时直播的老师数量最多不超过四位。

如此,同一时间对韩阳算力的占用率便极大降低,完全不影响自己的代练业务与日常事务。

学习计划平稳顺利展开,另一边,吕扬声答应的设备,也在一段时间之后送到了韩阳这里。

而在这之前,相应的原材料,金属线、塑胶板之类也已经购买到位。除此之外,韩阳还斥巨资购买了二十台工业机器人。

其中有十台工业机器人是固定起来的,就跟之前韩阳制造CPU的机器人一样,只承担固定的工作。

而另十台机器人,则是可以活动的过功能机器人。它们采取了仿生结构,有双腿双臂,双手也有灵巧的十根手指,可以完成人类能完成的大部分工作。

通过韩阳的一些改造,这十台机器人可以直接与韩阳的脑海连接,直接按照韩阳的命令做出行动。

至于那另外十台被固定住的,则无需连接。它们直接按照提前编纂好的工业程序运行即可。

此刻,高达一百多平米的研究室已经不再空旷。

墙边摆着的是五台电脑,负责资料查询、观看课程、自学等事情。中间则摆着五台机器设备,十台机器人穿梭其中,搬运原材料、操作设备等,一切井井有条。

生产,即将开始。

伴随着机器的低鸣,第一批原材料化作一根根细如钢针的线缆,从出口流出。

韩阳检查了一遍,发现质量不怎么好,一拉就断,且通电率也达不到要求。

“没关系,第一批试生产,都这样,慢慢调试就行。”

看着在研究室之中忙碌的十台机器人,韩阳心中满是感慨。

“这玩意儿是真好用。有了它们,我连一个工人都不用招,我自己就能搞定全部生产工序。

就是有些太贵了啊,一台就要30万。不知道后期大规模采购的话,价格能不能再压低一点。

还有算力占用也太高了一点,操纵一台机器人占用的算力,比一台打低端单子的电脑都多。”

为了操作这十台机器人,韩阳不得不暂时降低了代练业务的算力占比,调低了高端单子的接单数量,如此才能勉强维持下来。

受此影响,韩阳代练业务的日收入,自算力升级之后首次跌破了七万,只有六万八九的样子了。

第47章 缓存

现在复兴基地规模还小。等以后规模扩大了,不采购个几百几千台,基地不可能运转的起来。

尤其是,韩阳还打算等算力再次升级之后,就开挖地下基地了。

地表的复兴商城只是掩护,为了安全,韩阳一开始便决定,未来肯定是要在地下发展的。

可是地下基地的开挖,韩阳肯定不可能找一大堆工人,调集一大批重型器械来干。

还是要通过自己的算力控制机器人去挖。

到那时候,对算力的要求就更高了。以及基地建成之后,为了操作更多的设备,进行更多的科研,需要的机器人的数量也不会少。

想象一下等以后自己算力更大,同时控制数千台机器人在基地之中忙碌的场景,韩阳心中便满是期待。

但现阶段也只能先期待期待。研发不出更先进的芯片,提升不了算力,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在第一次试生产过去之后半个月,这一天,机器人仍旧如同往常一样,将堆放在研究室角落的一箱材料搬到生产线源头,拆开,将材料倒进了进料口里面。

固定机器人与机器一同协作,开始对这批材料进行加工。那十台可移动多功能机器人则像是尽职尽责的工人一样,在生产线之中来回穿梭。

进料、操作、分拣、整合、出料,一切俱都有条不紊。

整个偌大的研究室之中仅有韩阳一个人,此刻的他还在电脑之前听一名数学系讲师讲课。在他身后,一切全都交给了机器与机器人操作,就像是全自动化的流水线一样。

当这一批原材料也化作特定型号的线缆从出料口出来,然后被机器人集结成束,送到专用的检测设备检验之后,那仪器上的数字进入韩阳眼帘,立刻让韩阳精神一振。

长达半个月时间的反复修改、调试、尝试,第一批符合韩阳需求的线缆终于生产了出来。

这第一批生产总计有100根线缆生产出来。它们的长度是12.5厘米,两头俱都有一个细小的接头,看起来十分精巧。

另一边,另一台设备也轰鸣着,将一些小如米粒一般的东西生产出来,同样被送到了检验设备之中。

这些东西全都是晶体管。

线缆等同于电路,电路板等同于硅片,硅片、电路和晶体管,是构造一枚CPU最为重要的三样东西。

正规的CPU生产之中,晶体管和电路都是在硅片上,用光直接光刻出来的,根本用不到这么麻烦。

此刻的韩阳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对光刻技术的代替。

此刻,符合韩阳需求的电路板,以及第一批少量的线缆和晶体管已经准备好。

韩阳念头一动,一台多功能可移动机器人便小心翼翼的将这些材料拿起,放到了工作平台之上。

工作平台之上的固定机器人立刻迎来了韩阳的算力灌注。

在韩阳的直接操作之下,全新一代CPU终于正式开始制造。

在这段时间的长期学习之中,韩阳脑海之中已经渐渐构思好了全新一代CPU的架构和制造方法。

与上一代CPU相比,这全新一代CPU的逻辑结构更加复杂。韩阳为它添加了多个自创的指令集,并首次采取了流水线的设计模式。

流水线化的电路通过允许多个指令在同一时间,在电路上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的工作,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效率。

这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技术。现代社会之中,就算最古老的CPU都已经大量采取了这种技术。但对于韩阳手搓出来的电路板CPU来说,使用这项技术还属于首次。

按照理论预测,这种技术将极大提升自己所制造的CPU的性能。

除此之外,韩阳还首次为这枚CPU添加了一个高达4KB的高速缓存。

现代CPU一般具备三级缓存,最大化的提升性能。但对于韩阳来说,弄一个缓存结构就已经是现有技术的极限。

众多新设计的加入,让此刻这一套CPU架构比以往复杂了许多,相应的,制造难度也提升了许多。

虽然韩阳已经提前将这一套架构设计好,但韩阳清楚,理论终归只是理论。

在具体的制造之中,必定会有众多自己以往没有发现的新问题源源不断的涌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是韩阳此刻唯一可行的方案。

果然不出韩阳所料,这第一批500粒晶体管和100根线缆还没有用完,问题就涌现了出来。

焊接精度不够。

线缆和晶体管太过细小,在通过焊接的方式令其固定在电路板上时,焊接口与焊接口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电路短路。

这是一个以往从未出现过的问题。

韩阳为这个问题颇耗费了一番脑筋。最终,韩阳花高价加急买了一台高精度焊枪,并购买了专用的焊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此,第一批晶体管和线缆,以及电路板全部报废,变成了垃圾。

幸好,第二批晶体管和电缆已经造了出来,才没让韩阳继续等。

解决这个问题之后,韩阳继续开始制造。

然后不久,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

韩阳发现,自己原本的设计存在BUG。CPU之中的两个模块之间距离太远,分别位于两块不同的电路板,之间需要通过长度达到62厘米的线缆连接。

而现有技术制造的线缆无法达到要求的精度和速度。

没有办法,韩阳只能调整架构,将这两个模块造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将原本定在这里的模块挪到其余的电路板上去。

但这样一来,就又影响到了整体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模块之间的通信可靠率、通讯延时等等,全部都要重新考虑。

幸好这只是整体结构上的调整,不涉及细节,不算太麻烦。韩阳用了五天的时间将这一切调整完毕。

之后,制造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第三天之后,韩阳的工作再一次停止,再一次开始研究与思考,中断两天之后,工作继续,然后在持续了四天之后再一次停止,之后,又进行了三天之后再一次停止……

第48章 再次邀请

在这段时间之中,韩阳一直没有停下不间断的听课。20位大学讲师,总计20门课程,每天20堂课,一天都没有落下。

虽然现在讲师们所讲的都是一些较为初级的课程,不会对韩阳此刻的具体任务带来多大益处,但韩阳仍旧感觉到了这种系统性学习一门学科所带来的好处。

系统性学习所教导的是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它涉及到的是一系列相似问题的本质。掌握了这个本质,面对类型千变万化,但本质相同的问题,便可以自行得出解决方案。

韩阳向张栋教授等顾问团成员的提问,类似于没有学会乘法之前,询问老师“22*36”等于几,顾问团成员会直接给出答案。

此刻的系统性学习,则是在学习乘法这一技巧。学会了之后,不管问题是“22*36”,还是“15*56”等等,自己都可以做出解答。

这带来了逻辑方式层面的改变,并没有加速韩阳此刻的制造进程,却提升了韩阳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问题的时候,韩阳尝试着使用此刻已经学会的知识,自己去思考,去尝试,收到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

如果不是这样,韩阳的制造进程可能要比现在还慢一点。

“致学网的规模还要继续扩大,还要邀请更多行业,更多数量的老师来授课。”

韩阳暗暗下定了决心。

此刻,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漫长忙碌,全新一代CPU的制造已经接近尾声,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虽然收尾阶段是最艰难,最复杂的一步,但至少,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

到了这个阶段,韩阳开始思考另外一些问题。

全新一代CPU建成,自己算力再次提高之后,按照之前规划,地下基地就该开始建造了。

因为必须要隐蔽,且所有工程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缘故,韩阳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才能开始。

“嗯,一个地下基地的建造,涉及到的学科,有工程学、建筑学、地质学、给排水、电路、散热……”

粗粗估计一下,韩阳就列出了二十多门学科的名字。

云山大学也有相应的专业设置。所谓一事不烦二主,韩阳干脆又将这件事情托付给了张栋,让张栋去联系相应学科的老师来开始授课。

张栋满口答应,对韩阳连连感谢。

这段时间,整个云山大学那么多教授、讲师,谁不知道致学网的大名?甚至这个名字都已经冲破了云山大学的范畴,连其余院校的老师都有所耳闻。

谁不知道致学网这里给钱痛快,钱多事少离家近?不,不是离家近,而是直接在家里就能做。

首节 上一节 28/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通关了现实日常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