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03节

  保罗听完后失落地点头,“好,谢谢教授。”

  保罗到华国后可能会失望,因为陈元光已经不在申海了,或者说他未来一段时间都不在申海,他已经到了华国的西南地区。

  陈元光还是第一次来绵阳,他之前对这里毫无印象。

  “陈博士,未来会在这里规划常温超导体的生产基地。

  这整个大概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区域,都会规划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围绕两个大型项目,常温超导的应用和光刻厂的落地。”

  陈元光惊讶道:“光刻厂?这是什么东西?”

  对方大致介绍了一下整个项目,然后说道:“这个项目是水木大学赵教授提出的概念,它之前一直都只是纸面计划,在内部立项的时候因为和主流方案有着太多差异,没有路线可以借鉴,所以被否了。

  现在又打算在这边重新启动。”

  陈元光听完后点头:“是因为常温超导带来的变化吗?

  这条技术路线我刚刚听你介绍下来,里面最大的难点在于同步辐射,同步辐射所用到的扭摆器需要的能源是海量的,同时因为它需要稳定的电源,不然根本没办法实现聚焦。

  而利用常温超导优化同步辐射能大幅度降低所需能源,并且使用常温超导体能保证电流的稳定。”

  对方心中惊讶于陈元光的敏锐度,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里面的技术关键点:“没错,之前在内部技术讨论上,我们确定了光刻厂计划的启动。”

  陈元光说:“可是依然存在很多技术难点要解决。”

  对方:“没错,所以我们内部给这个计划的预期是十年到十五年。

  量子计算机能解决短期内的算力需求,而光刻厂是我们彻底解决民间算力需求的方案。”

  陈元光问:“为什么不考虑量子计算机提供算力,民众使用网络调用算力呢?就类似现在很多公司用的云电脑。”

  对方:“好像是会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量子计算机做高并发会有一些小的困难要解决。

  而且我们终究需要芯片,这样我们的电子产品才能出口。”

  陈元光:“那电池和量子计算机呢?”

  对方:“量子计算机会放在合肥,国盾量子会负责这个项目,电池的话会专门成立公司,因为常温超导技术在电池上的应用还没有落地,所以我们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

  陈先生,您短时间内的办公地点需要暂时在这,关于常温超导只有您最了解,一些相关技术应用需要您的配合。

  当然您自己的工作我们不会耽误,不管是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还是欧洲航天局的火箭运输,又或者是空间站的建造,这些我们都会有专门的方案配合您远程工作的。”

  因为申海入境人数大增,入境者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一时间无法区分,考虑到陈元光的人身安全,华国方面在和陈元光商量过之后,把他先暂时安排在绵阳半年,半年后再回申海。

  正好前沿科技的下属企业在绵阳,前沿科技负责技术转化,那么下属企业则负责具体的产品落地,第一期就投资了一百亿rmb。

  当然制造业一百亿并不多,光是常温超导制作中要用到的磁场控制设施,单台价格就超千万。

  “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访问华国的第一批专家已经在申海降落了,他们在交大校园内看到了GJ01,一帮头发花白的教授,看着GJ01的神情和大学生没区别。

  在观测以及测量完数据之后,雅克·比奥问道:“莱特博士呢?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不可思议的产物,是人类智慧闪光的结晶。

  我们有太多太多问题想请教莱特博士了。”

  雅克·比奥是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院长,巴黎理工学院由五所工程师学院组成,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正是其中之一。

  “抱歉,莱特博士最近不在申海,你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解答。”陈先辉面露尴尬。

  陈先辉作为唯一和陈元光当面交流过常温超导理论的专家,被有关方面从中科大临时调到申海交大来,负责对外交流工作。

  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一批客人的问题就集中在陈元光身上。

  “哦真是个噩耗,那他什么时候能回来?”雅克·比奥不肯罢休。

  今天突然加班晚回。。。只有4k,客观原因请见谅~

第140章 涟漪

  “莱特博士最近去主持新的科研项目了,具体回来的时间我也不清楚,如果你有问题的话,我会尽力给你解答。

  我无法解答清楚的问题,你可以留下来,等莱特博士回来后,我们会通过邮件给伱回复。”陈先辉说道。

  即便陈元光人在申海,华国也不打算让这些国外专家和陈元光接触,来自全球的学者,谁知道里面是否会有带着特殊任务来的。

  雅克·比奥听到新的科研项目,眼神像是捕捉到了什么关键信息一样,连忙追问道:“莱特博士又要给大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惊喜了吗?”

  雅克显然对和陈先辉交流不感兴趣,在他看来,对方只是凑数的,对方在常温超导上的了解不足以支撑他们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噢,这是秘密,连我也不清楚的秘密。”陈先辉回答道,他也看出了对方对他不感兴趣,自从成为院士后,第一次被人忽视,陈先辉内心不太爽,看到这白种人长相的老头,他又不能发作。

  “比奥先生,后续关于如何制造常温超导,莱特博士写了一篇论文,会同步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不过现在有初稿,可以给你看看。”

  发论文也是舆论阵地争夺的一部分,你说我没办法量产常温超导,这只是运气产物,那我把怎么造的都告诉你,你能靠战术欺骗民众,但是你能欺骗资本吗?

  用磁场控制生产的常温超导,只要制造出来了,之前的数据就会保存在设备里面,用同样的步骤复现实验即可,无非是成功率高低的区别。

  从零到一的步骤已经完成了,对华国来说后续无非是从一到一百,把常温超导的产能提上来,把成本控制下去。

  雅克·比奥有点震惊,有些长的白色眉毛抖了抖:“华国不愧是负责任的大国,这种信息居然都愿意和全世界分享。”

  陈先辉拿出初稿递给雅克·比奥:“我们和阿美利肯不一样,我们希望推动全世界一起进步,而不是借助技术剥削全世界。”

  听懂陈先辉潜台词的雅克·比奥笑了笑,然后把论文递给他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抱歉,我不是做超导理论研究的,给我我也看不懂,由我们超导领域的专家卡弗拉里教授先看。

  我相信这会是近五十年来,Nature和Science最重要的论文的。

  常温超导经过验证后,我们会提名莱特博士为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次诺贝尔奖总不可能对莱特博士视而不见了。”雅克·比奥说。

  和法兰西致力于成为欧洲领头羊不同,瑞典他们对北欧的认可度更高,对广泛概念的欧洲缺乏认同感,同时瑞典支持阿美利肯大于支持欧洲。

  在面对法兰西表示阿美利肯应该在大毛这件事上给欧洲更大的支持力度,瑞典方面的反应是只有欧洲先支持阿美利肯,才能让阿美利肯在大毛事件上加大支持力度。

  瑞典的中立连口头上都做不到。

  当年陈元光为终结病毒流行做出卓越贡献,很多有资格的提名人都推荐了陈元光,像和陈元光密切合作的前诺奖得主莱维特,最后陈元光没有得奖。

  诺奖委员会对外的说辞是陈元光做的工作不具备原创性,私下则说陈元光太年轻未来有的是机会,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地缘政治。

  陈先辉听到雅克的话后内心感慨,有的成果是荣誉追着你走,要是诺奖不颁给常温超导技术,被质疑的会是诺奖。

  即便有人做出了比常温超导更有含金量的成果,陈元光拿诺奖无非是往后顺延一年,或者同时颁发给两个人。

  雅克·比奥在和陈先辉闲聊,卡弗拉里教授越看越激动,拿着初稿的手都在微微颤抖:“陈教授,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而你们拿出的成果也证明了这条路是可行的。

  原谅我冒昧的提一句,里面单纯有方法,却没有具体的磁场控制路径,这会让全世界的科研机构无法复现,没办法复现的实验,诺奖未必会颁发给莱特博士。”

  雅克·比奥点头道:“这确实会是一个问题。”

  陈先辉心想疯了吧,你们要是都能复现了,那这技术也就没有价值了,连我都不知道实验步骤,怎么可能对外透露,别说诺奖,连着十年把诺奖给陈元光,他们也不可能对外公布合成路径。

  之所以常温超导相关论文还是要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是因为这两本杂志的公信力最大,陈元光没有想法自己再重新整杂志。

  把科学、教育、文化等等一系列的释经权从西方世界手里夺回来,或者说瓦解,这是华国的事情,陈元光没有这个精力,更没有这个兴趣。

  而华国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契机,陈先辉想如果诺奖因为这个原因就不颁发给陈元光,那正好给了国内舆论乃至全球舆论扒下诺奖光环的好机会。

  “抱歉,具体的合成路径需要高度保密,对我们来说保密远远比奖更重要。”

  “对莱特博士来说也如此吗?”

  “莱特博士就更不在乎这个了,他不需要这个荣誉,是荣誉需要他来证明自己的公信力。”

  回到酒店后,雅克·比奥找到卡弗拉里:“教授,你怎么看华国人的常温超导技术?”

  卡弗拉里起身在酒店里踱步,看着外面现代化都市的光影效果,苦笑道:“毫无疑问,我们的莱特博士确实做出了常温超导体,那块材料就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至于论文,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技术路线,它将一维超导、磁场控制和拉莫尔进动频率相结合,提出的新方向。

  我回酒店之后看了几篇相关理论的论文,需要想出这一全新的方向,必须横跨物理、化学、生物多个领域,而莱特博士正好符合这一点。

  LK99的简单合成路线帮他补足了在超导领域的短板,他在化学和生物领域广阔的知识库和卓越的嗅觉,帮助他将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重塑,变成了这一全新的概念。

  从逻辑上来说没有问题,从结果上来说同样没有问题,从这套理论体系上来说,原谅我掌握的知识太少,现在无法判断。

  我想我们得组建联合科研队伍来对它的真实性进行讨论。”

  卡弗拉里越说越激动,对于一辈子致力于超导体研究的学者来说,接触真理的快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直觉告诉我,这条技术路线是对的,华国和莱特陈没有在这件事上隐瞒或者故意指出错误的方向。”卡弗拉里说:“如果是想像媒体们所说那样,战略欺骗的话,不用想这么复杂的技术路线出来。

  直接用其他技术路线,说自己就是做出来了,比如LK99,直接用LK99的合成路线,说你们烧出来的不是常温超导,我们就是能烧出来。

  包括刚刚陈教授也表示了,后续常温超导体的产能上来后,会向全世界出售,我们买来一些做样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实验,研究它的性质,同样能对莱特陈提出的理论进行判断。

  他的理论能让我们从微观上观察到常温超导体特殊的稳定结构。

  从华国方面的坦诚态度来说,他们没有战略欺骗的想法。”

  雅克·比奥接着问:“我们沿着这条技术路线,复现出常温超导体来吗?”

  卡弗拉里说:“不知道,因为最重要的实验步骤缺失了,华国人显然不会把实验步骤交出来。”

  没有做这个实验之前,卡弗拉里不知道实验的难度,他是偏向超导体理论研究,而陈先辉做过大量超导体合成实验,包括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富勒烯超导体,铁基超导体等等,做过大量实验。

  陈先辉一眼就看出了这逼实验纯属运气产物。

  “好吧,回去之后爱丽舍宫那边会单独成立一家研究机构,来负责常温超导体的复现,你如果有意愿的话现在就得去争取了。”

  “元光,我看国家层面成立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来负责常温超导体的商业化运作,我想来咨询你一些问题。”

  即便身在绵阳,也不断有电话打过来,陈元光只能做到把手机静音,看到未接来电再选择性回复。

  他这天看到手机上雷君的未接来电,对他的来意能猜到个大概:“没问题,师兄,随便问。”

  雷君在电话那头说:“我和我们工程师讨论过,常温超导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电力相关领域。

  所以我想问问有没有可能利用常温超导体打造一款超级电池?即便只是实验室产物。

  我知道技术从诞生到落地需要时间,小米汽车明年开年就会开始启动,我想的是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利用超导技术来打造一款概念车。

  比如只有十台甚至一台,它的续航能够超过一千公里,充电速度五分钟能充满。

  我就想问问现在能否把常温超导应用在电池上打造出类似的概念产物。”

  还有一章!

第141章 人体冬眠中心

  “时间太紧了,我研发的是一维超导材料,它没办法直接替换电池的电极或者电解质。

  因为它只有一条超导通路,这条通路你可以理解成一根很细的线,电子在里面流动没有阻碍,它应用在电池上需要克服很多现实中的困难。

首节 上一节 103/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