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27节

  加上病毒的流行,让莱维特身边有太多年长的同仁不堪其扰。

  他自己年纪也大了,病毒流行下去,Long COVID的状态他不认为自己能抗下去。

第50章 业界动态

  陈元光同样很开心,能为这个世界做出点贡献,“那就好,要是没有预测准确,那我们两都得被批评了。

  教授,感谢你帮我冒险。”陈元光说的很真挚。

  要不是莱维特帮他站台,science不会那么快过稿,开线上会议即便有MIT背书,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参加,他不会有那么好的布道机会。

  陈元光接着道:“辉瑞和拜耳肯定得有信心啊,他们的广谱疫苗完全是建立在我们的病毒预测模型基础上,我们的病毒预测模型表现得如此出色,准确预计了这两次的毒株突变点位。”

  莱维特笑道:“也是,莱特,是我应该感谢你,你做出如此优秀的成果,我在其中并没有起到太多的帮助,不过是分享了一些信息给伱。

  病毒预测模型完全是你的功劳,我会推荐你去评选明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的。”

  陈元光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莱维特作为前诺奖得主,也有候选人推荐资格,和盖茨基金会关系好的诺奖推荐人是少数。

  “教授,感谢,我会记得你为我提供的帮助的。”陈元光说的很真诚。

  因为他知道,这次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不是说最后拿诺奖的机会,而是最后一次去瑞典现场领奖的机会。

  明年靠着广谱疫苗,病毒被终结,他光环加身,又是做纯理论研究,去领奖也没什么。

  如果等到后面,他拿出更有影响力的成果,像一些能够改变世界的成果时,诺奖再颁给他,他也不敢去领奖了。

  这就是时机的重要性,错过了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教授,你刚刚是在和莱特打电话吗?”刚刚站在莱维特身边等他打完电话的是他手下的博士史蒂文。

  莱维特望向史蒂文:“是的。”

  史蒂文露出艳羡的表情,他感觉莱维特对陈元光远比对他们这帮莱维特手下的博士更上心。

  这区别就好像亲传弟子和外门弟子。

  史蒂夫感慨:“光是检验莱特预测模型的论文都发了好几篇在Nature、Science和柳叶刀上。”

  自从陈元光的研究结果发布后,各地发现的新毒株,在做完测序后,大家都会拿着去和模型进行比对。

  不一定突变点位都被模型所预测到,但是大部分突变点位都被模型所包含,而且最后流行程度最高毒株的突变点位,一定在模型预测范围内。

  因此每次测序都能发篇论文,9月英国发现的阿尔法毒株测序比对结果就被剑桥捷足先登,发表在了柳叶刀上。

  学术界的同仁们发现发论文如此简单,只需要测序比对就完事了,大家都开始抢时间,和病毒检测中心打好关系,看的就是谁速度快。

  慢慢的这类结果只能发表在二流期刊上,而且还得看手速。

  有学者把测序结果进行总结,搞了篇综述,居然发表在了Nature上,这下大家热情更高了。

  短短半年时间,陈元光的那篇论文被引频次就突破了两千次,成为全年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论文。

  这是陈元光没有预料到的。

  围绕一个好的结果,大家都能有口饭吃。

  这让史蒂文很羡慕,成果顶级,大佬青睐,还年轻,buff给他迭满了。

  “这就是顶级科研者的价值所在。

  像欧拉的手稿、成果、思考给俄国数学界吃了三百年。

  越顶级科学家的越是富矿。

  陈现在已经有这种潜质了。”

  莱维特也很感慨,他还记得前年年底的时候去华国参加科幻评奖,当时陈元光找到他谦虚的模样,让他以为对方只是来套磁的。

  结果对方自己就是鲨鱼,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锋芒毕露。

  莱维特作为诺奖得主,他很清楚诺奖得主之间也有区别,有人得诺奖,诺奖是他的光荣,而有人得诺奖,诺奖的光荣是他。

  在莱维特看来,才二十岁出头的陈元光完全能做到后者。

  史蒂文问道:“教授,你没有想过把莱特招揽来斯坦福吗?

  斯坦福应该随便给他一个教职吧。”

  说起这个,史蒂文露出奇怪的神情,他有点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因为他又想起陈元光拒绝他的离奇理由,因为他朋友在纽约。

  当时陈元光给他的理由是,他更喜欢巴文迪的研究方向。

  今年两人开始合作后,莱维特发现对方对生物计算兴趣和能力同样浓厚,于是又问了这个问题,陈元光这才说实话,说因为他朋友在纽约,波士顿离纽约更近。

  莱维特永远不会忘记当时自己的心情,简直和吃了鲱鱼罐头一样难受,敢情我的博士还不如朋友之间多看几面值。

  等陈元光做出预测模型后,他自我安慰,说天才就是这样有个性,天才有其超凡之处,自然个性也很突出。

  “我邀请过他,他可能不太喜欢硅谷的气候。”莱维特说完自己都不相信,因为加州气候明显要比波士顿更好。

  波士顿漫长的寒冬怎么比得上气候宜人的加州。

  他又补充了一句:“总之我邀请过他,他不太想来斯坦福。”

  史蒂文内心猜测,估计对方更喜欢MIT,所以教授才会露出这样的神色。

  史蒂文怎么都猜不到真实原因。

  “原来是这样,看来我短期内没有机会见到莱特了,他在生物计算上的成就真是惊人。

  我有朋友在硅谷,因为莱特的成果,这段时间硅谷冒出了很多主打生物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公司,专门为医药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他们招了一帮计算机博士和生物学博士,说是要提供新型医药外包服务。

  像辉瑞、阿斯利康、罗氏制药这些药企,也开始加大在AI上的投入,光是辉瑞,最近给英伟达下了超过两亿美元的订单。”

  因为打算毕业之后去工业界,所以史蒂文格外留意硅谷生物方面的前沿动向,这关系到他后续发展。

  他对硅谷工业界的最新动态如数家珍,莱维特听完后说:“确实如此,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计算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

  传统的数学建模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术界的需要,我们需要新方法和新理论,现在新方法已经有了,但是新理论还是一片空白。”

第51章 事业和感情

  自从论文发表后已经过去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里全球各地发现的病毒变异都没有脱离模型预测的范围,这让全球科学界对结束病毒的大流行有了信心,同时也将陈元光在学术界的名气推向了新的高度。

  像盖茨基金会百万美元年薪招揽陈元光这件事,换成是其他人,这个新闻只会局限在华国内部,国外充其量给点小的篇幅进行报道,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

  因为是陈元光,这件事国内充分发酵后,国外的福克斯、CNN、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都争先恐后报道,顺便把盖茨基金会的offer和陈元光的科研结果联系在一起,将陈元光在全球民众心目中的舆论推到了新的高度。

  在国外也属于小有名气的范畴。

  “优秀的华国人,杰出的成果,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科学家,才让我们世界不至于变得那么糟糕。”这是纽约时报相关报道推特下的评论,正面且正常。

  “该死的华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岗位,阿美利肯该限制华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入境,阿美利肯是阿美利肯人的阿美利肯!”这是福克斯相关报道推特下的评论,非常狂躁。

  “华国人的科研成果吗?有没有窃取阿美利肯的科研成果?”这是CNN相关报道推特下的评论,传统艺能了。

  各个媒体的受众不同,他们的报道也会有偏向性,进一步筛选受众,媒体和受众相互成就,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信息茧房。

  “元光,恭喜你,很精彩的电影,和1相比情节和呈现效果上更是别出心裁的精彩。”雷君恭贺道。

  这是博纳在申海分公司的观影基地,由詹妮的接任者做东,邀请雷君和陈元光在《吉隆坡往事2》上映前进行观影。

  雷君兴致很高,看完后对于情节喋喋不休,还硬要拉着陈元光去他在申海的小米分公司坐坐,在车上还在聊传媒:

  “我一直想投资影视公司,早在15年那会,我就想投资光线传媒,老王对我太警惕了,先是把这件事捅到了媒体上,说是狼来了,然后和光线其他股东迅速签订了投资人一致行动书,搞的他的光线传媒和刺猬一样,让我找不着地方突破。

  这才作罢,再后来我们打算投资博纳传媒,结果被鹅厂捷足先登,搞的我以为我天生和影视行业犯冲。

  现在看来也不是嘛,我看了吉隆坡往事2之后很有信心,这又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雷君在车上侃侃而谈,大佬往事信手拈来。

  陈元光很佩服雷君,少有的起家没有原罪的华国富豪,除了被人诟病的耍猴、供应链整合方、吹牛(营销)大师、给自己发99亿股权激励等等外,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黑点。

  即便是这些,和早期起家的富豪相比,那也和白莲花没区别,只能算是瑕疵,不能算是黑点。

  “我一直觉得影视传媒公司有赌的成分在里面,你很难判断观众口味,和作品是否会成功。

  专业化公司的口味,只能作为参考,这种在投资的角度,其实不是好的标的物。”陈元光见对方说的这么开心,也说了说他的看法。

  观摩过林甲的资本运作,加上平时和林甲相处过程中的耳濡目染,陈元光对这类话题也能说上两句。

  雷君笑道:“是这个道理没错,影视行业一直享受的估值是偏低的,因为他们的不确定性。

  只是说站在我的投资版图角度出发,我们会觉得需要影视投资来完善整个投资版图,这样一些业务上的往来合作可以做到协同配合。

  像鹅厂他们进军影视行业,阅文、新丽传媒、猫眼娱乐、豆瓣、博纳影业等等,他们把这些打通之后,业务能够形成合力。

  无论是顺为资本还是小米,在这一块一直都是分散的投资,没有发挥投资人的作用,给予被投资企业的支持是很有限的。

  所以投资影视行业是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出发,是全局性考量,当然最后放弃同样是因为,在这一块我们并不像鹅厂和阿狸那样有那么强的需求。

  小米更多还是一家硬件公司。”

  在车上聊的话题很发散,从投资到病毒未来的变异情况,广谱疫苗科普等等,雷君说的多,陈元光说的少。

  等到小米申海分公司之后,雷君开始说起他的真实意图:“师弟,我看你也不像是会替别人干的样子。

  后续伱应该会自己创业吧?”

  陈元光说:“没错,最近我在筹备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这不是什么秘密,他注册了之后自然能查到,不需要保密。

  雷君接着问:“有没有资金需求,你尽管开口,你觉得公司值多少钱,能给我多少股份,我直接给你。”

  雷君表现出来的大气让陈元光感慨,大佬果然够豪爽,他也清楚这是因为他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导致的:

  “我暂时没有资金方面的困扰,如果有,后续一定来找师兄。”

  雷君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他接着问:“那你缺不缺人?

  公司成立,整个组织架构的构建,选人太重要了,这关系到整个组织是否具有活力。

  我看你的样子,不像是对管理这些感兴趣,我好奇问一句,你们成立的公司,你和林甲谁占主导。”

  陈元光有点猜到了对方要说什么,因此直接说道:“我和林甲在影视投资上合作,是因为我没有启动资金,需要借助她的资金。

  但是企业上,我会全资控股。”

  他的潜台词是,我暂时不想出让股份,林甲都不行。

  雷君问:“那具体管理职能上呢?”

首节 上一节 27/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