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58节

  “李总,我们刚刚得到了消息,光甲航天在钙钛矿电池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目前隆基、晶科这些厂商都拿到了样品。

  实验数据相当亮眼,根据研究部门的分析来看,钙钛矿可以应用在电车领域,具体能增加多少续航,得拿到实验数据。”

  新能源车企很多都想搞光伏,理想在明年就会入局光伏产业,而赛力斯和阳光能源合作搞了个19.4MW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已经启动了。

  因此李响对光伏、钙钛矿这些并不陌生,“去和光甲航天联系。

  如果实验数据足够亮眼,我们后续车型也要搭载相关技术。”

  李响想了想,打断道:“我亲自去和陈元光聊。”

  蔚来、小鹏这些新能源车企的反应差不多,他们都能意识到技术的价值,以及不能让友商专美于前。

  华为更绝,雷君晚上发的微博,薛志雄第二天一早先和林甲联系了一下,确定没有和小米签排他性协议,会和每家新能源车企合作。

  前脚确认完,后脚华为官方微博直接发了张渲染图:

  “华为汽车,搭载全新钙钛矿电池技术,带伱进入能源新世纪。”

  各路自媒体纷纷科普钙钛矿电池,原本大家只是知道这玩意好发文章,属于材料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之前为什么汽车不能搭载太阳能电池,因为之前只有阳光直射才能让电池运作,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效率特别低,远远达不到理论的转化率。

  而钙钛矿它在弱光环境下,哪怕是地下停车场那种弱光环境都能运作,它的效率和实用性要高得多.”

  随着这一轮华为小米之间的明争暗斗,钙钛矿电池很快被普及开来。

  “卧槽光神牛逼啊,这技术是不是能极大程度缓解新能源的续航焦虑?”

  “这得看具体实验数据,多多少少能缓解一点。

  这一代技术只是开始,后续随着技术进步,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还会提高,新的材料会被发现,里程焦虑早晚被彻底解决。”

  微博上一片欢腾,本身这几年新能源车发展,大家都切实得到了实惠,合资车,进口品牌也好,国产品牌也好,大家的价格都被或多或少地打下来了。

  加上新能源车是少有这几年还发展蓬勃的行业,网友们自然希望它发展得更好,这钙钛矿电池听上去就属于能给传统燃油车的衰落再来一铲子土的技术。

  大家都巴不得两田早点死。

  “如何评价光甲航天在钙钛矿领域实现的技术突破?”

  “谢邀,先科普一个冷知识,之前光神在MIT的时候跟的导师蒙吉·巴文迪是钙钛矿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一直到20年之前基本上每年要发表三篇以上钙钛矿相关的顶刊。

  陈元光在MIT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也有和钙钛矿相关的,因此并不像有的回答说的那样,这项技术不一定和陈元光有关。

  这技术百分之九十是陈元光主导下研发出来的。钙钛矿的大规模工业化制备一直是难题,其他人要是能解决,自己拿着去开公司,有的是光伏企业愿意给你投资。

  其次这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只是其次,更重要是在光伏领域,随着钙钛矿电池的大规模铺开,光伏在国内能源占比中还将大幅提升,新能源车普及带来的电能忧虑一定程度上能被钙钛矿电池解决。

  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产业发展的问题,终究会被技术发展所解决。一直都有声音,说新能源车需要用到大量电能,渗透率一旦突破多少,国内就会面临电能短缺的问题。

  现在来看,还没到电能短缺那一步就有新的技术涌现了。

  然后才是钙钛矿在电动车上的应用,肯定是能缓解之前的续航焦虑,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像两广地区,增加个两百公里的续航不成问题。

  之前你在路上趴窝,要找人来拖车,现在你开新能源在路上趴窝,直接靠边临停,等充上点电再开到充电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我很为合资车企担心,钙钛矿电池的普及会让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进一步加大,电动车占比增速会进一步提高,合资车企再不改变,之后就只有降价这一招了。

  期待看到10万以内的凯美瑞、10万以内的迈腾、15万以内的汉兰达出现。”

  明天早上再更一章!

第98章 率先叛变

  “我这段时间算是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炙手可热了。

  这帮新能源车企要比光伏企业热情得多,各个说话又好听,上门来各种拍胸脯要合作,我快要被烦死了。”陈元光满脸生无可恋。

  最近这短短一周时间,他已经见了四家新能源车企的创始人,这对他这样的社恐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林甲说:“这不是挺好?

  有热度,被追捧是好事,以平常心来看待。

  这些企业对钙钛矿电池的应用领域是不是都有不同的想法?”

  陈元光想了想:“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想法是类似的,把钙钛矿当成新能源车的选装项,加个几万块你就可以选装钙钛矿电池。

  然后作用也只是作为锂电池的一个补充,只有小米是想利用钙钛矿电池把汽车打造成一个恒温空间。”

  林甲说:“小米这样做,如果消费者认可,能有销量的话,其他新能源车企很快会跟上的。”

  她没有再过多的讨论这个话题,“因为钙钛矿电池的热议,陈静安和段执中都想来公司调研。

  他们都对这一代钙钛矿电池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很感兴趣。

  尤其是段执中,他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要自己经营,大规模生产钙钛矿电池的话,合肥方面愿意提供资金、场地,帮忙联系工人等等。

  只要我们把生产放在合肥。”

  地方政府对引进产业,解决就业也是够拼,尤其现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外资的投资逐渐减少,想拉动当地就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和他们说,我们没有自己生产的打算,我们更多的是作为技术提供方。”陈元光说。

  涉及到生产,还是像钙钛矿电池这样需要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品,会凭空增添大量的管理成本,以及增加管理难度。

  陈元光不想亲自下场做这类需要拼产能的制造业。

  “合肥如果想引进相关产线,可以和我们的合作方聊,我们可以把隆基、晶科这些厂商介绍给他们。”陈元光接着说。

  林甲和陈元光的看法一致,不管是陈元光还是她,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这种规模化生产的制造业。

  这涉及到太多方面,他们没有人才储备,和研发型企业不同,制造业如果你是从零开始,管理成本会特别高。

  “其实我完全能理解地方政府的想法,对他们来说,制造业能带动的上下游企业一起发展,包括周边配套设施。

  像之前我们研究过,富士康的话是一比三,富士康工厂雇员一万名,那么他们上下游供应链,配套生活设施这些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三万个,然后影响的家庭也差不多是这么多户。

  而汽车行业就更多了,汽车行业是1比5的比例,1万人的汽车工厂,会产生5倍的其他工作岗位,相当于一共能提供6万个就业机会。

  光伏行业的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估计也不会比这差到哪里去。

  鹏城无所谓,因为他们不缺就业机会,不太需要大规模的制造业,他们想走高精尖的路线。但对合肥来说很重要,10亿的利润不如投10亿在他们那建厂来得有价值。

  不过我同意伱的观点,我们现在不适合直接开始搞制造业,还是难度这么大,要爆产能的制造业,我们目前的整个管理层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我们现在最好的方式还是技术授权。”

  晶科能源动作最快,最先投降。

  本来这帮光伏厂商私下还想串联压价,他们觉得每造一片钙钛矿电池组件就要给光甲科技交8%的技术税太贵了。

  以隆基绿能为首的这帮光伏厂商不愿意交,或者说他们不想交这么多。

  越是头部的企业,爆起产能来就越厉害,需要缴的专利税也就越高。

  而对中小厂商来说,跟着大哥走,尝试把专利授权费用压下来对他们也有好处。

  谁知道晶科能源率先叛变。

  2个月经过了技术验证,制备方式证明没问题,晶科能源搭了条小的生产线确定了技术原理没问题后,率先和光甲航天签约。

  当然李海德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前晶科能源高管,他说服了晶科能源的高层率先妥协。

  晶科能源在光伏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隆基,虽说第二和第一差距有点大,但好歹也是第二。

  光甲航天和晶科能源在光甲航天总部举办了盛大的签约仪式,属于是千金买马骨。

  “陈博士,想请问您,光甲航天作为一家致力于商业航天领域的巨头,是怎么会想到去做太阳能电池,并且能取得突破的呢?

  是不是意味着光甲航天未来的目标发生改变,会逐渐转向研发型企业上去,偏离本身航天的属性?”记者问道。

  这件事本身存在大量可以宣传的点,而且是陈元光亲自出席签约仪式和后续的记者发布会,因此现场来了大量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士。

  把整个场馆都给坐满了。

  陈元光拍了拍话筒,他已经逐渐对这种场面驾轻就熟了,从最开始面对数个员工讲话都会紧张,到台下坐满了人也只是当成空气。

  “因为我们没有上市,也没有太多对外公开披露信息的渠道,所以可能大家会不太了解光甲航天今年做了什么,以及我们的整个路径。

  首先我们一直的主业都是航天,钙钛矿电池的突破只是航天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产物,我们需要把这些产物变现,来给光甲航天的经营和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刚刚你提到我们是否会偏离主线,我想说我们今年和SpaceX合作,一共发射了12枚猎鹰9火箭,这里一共花了2.5亿美元。

  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部分数据,我们自己也会做可回收火箭,我们目前第一款中型的可回收火箭会在今年年底发射。

  光甲航天一直都是以航天为主业,这位记者很好地提醒了我,我们虽然没有上市,但是还是应该多在外界做宣传,宣传我们做了什么,要做什么。

  然后钙钛矿电池,一直以来太阳能电池都是航天领域非常常见的组件,很多卫星都要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来为它供电。

  只是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它的光电转化效率有限,加上需要强光环境,其实是有问题的。

  而我们研发钙钛矿电池,对光甲航天来说,落脚点依然是在卫星以及后续我们要发射的航天器上。

  我们的卫星会借助钙钛矿电池,实现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能够搭载算力更强的芯片和更多的天线。

  这些都要借助更强的太阳能电池。

  阿美利肯同样在做这件事,他们的实验室每年都能从能源部和NASA拿到大笔预算。

  钙钛矿算是其中一个技术突破方向吧。”

  确实如陈元光所说,光甲航天做了很多事,目前20亿美元已经烧了5亿多美元了。

  SpaceX火箭发射花了2.5亿,然后买太空探测器和卫星花了1亿左右,华国复眼项目已经正式立项了,光甲航天提供10亿元,华国方面提供10亿元,这个单位是rmb。

  加上人员工资,零零碎碎加起来,差不多5个亿烧没了。

  当然陈元光自己还觉得这个烧钱速度慢了。

  等他们的可回收火箭设计完,开始试验之后,烧钱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所以钙钛矿电池的专利授权费算是回了一大口血,而且是一个持续回血的机制。

  不然压力太大了。

  台下的记者们拿着笔记本电脑疯狂速记。

  像新浪财经、界面新闻这种互联网媒体,直接现编微博,现发出去:

  “光甲航天与晶科能源就下一代钙钛矿电池达成合作”

  “陈元光声称钙钛矿电池技术为航天前置储备技术。”

  第一条新闻发出去之后,晶科能源股价大涨,这家千亿市值的光伏巨头直接被封死在了涨停板上。

首节 上一节 58/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