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61节

  随着晶科、隆基、晶澳这些光伏大厂陆续找上门来,林甲意识到答应晶科答应的太早了,光甲航天手上的现金流没有那么多,只能拿出一小部分来购买债券。

  而他们愿意给的份额又太多了。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甜蜜的烦恼。

  甘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光甲航天的第一枚可回收火箭正在这里发射。

  之前媒体和外界对光甲航天的陌生,让陈元光意识到,他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到光甲航天是什么,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愿景。

  尤其小行星挖矿是一个能持续数十年的计划,在广大华国民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这对未来招募人才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

  当年看着光甲航天各类纪录片长大的孩子,在深造后入职光甲航天,这类人才的忠诚度直接拉满。

  “从来没有想过,能有机会采访光神,诶,Tim,在你心目中光神是什么样的形象?”摄像小李问。

  Tim作为B站头部Up主,还是罕见的超大型团队运作,得到了这一次光甲航天的邀请,将作为特邀嘉宾,全程参与在甘省酒泉进行的火箭发射。

  “我也没有想到过,B站官方通知我的时候,我惊呆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光神很少接受外界采访。

  目前各大社交媒体上积累的光神接受采访素材,还都要追溯到《吉隆坡往事》1上映时,那时候光神参加电影路演留下的各类素材。

  那之后,光神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更别提接受专访,大部分时候得到他的消息,都是在财经频道或者科技频道上,知道他最近又有什么突破。”Tim说。

  “对他的印象的话,就是牛逼,除了牛逼没有别的。

  越了解,越觉得牛逼,这种在大学期间发表Nature,写小说拿金奖,小说改编电影票房过十亿,MIT读博期间为病毒流行的终结做出卓越贡献,回国创业也创办了两家千亿级别的公司。

  单纯看履历的话,除了牛逼我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词,随便一件都不是大家能做到的。

  所以我们这次得赶快出发,提前去甘省,抓住一切机会,多拍点素材回来。”

  Tim觉得这期视频肯定会爆,有陈元光,有星辰大海,有国产火箭,充满了观众感兴趣的元素。

  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好的外界形象,唯一一家能够直面陈元光的频道,这不比央妈还有牌面啊。

  另外一边,发射时间选择的是12月5日,陈元光提前半个月就已经到了酒泉,为最后的火箭发射做准备。

  陈元光有些紧张,星辰大海对每个男人来说都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他希望尽可能做的更好。

  “虽然这一次,我们发射的火箭只是实验性质,我们对它的要求只是验证我们的设计是否正确。”

  “我们设计的结构,整个指令结构设计,包括我们用到的AI技术是否能帮助它准确回收到预定的点位。

  变推力的发动机,整个发射过程中的算法,箭载计算机在发射过程中积累的数据。

  所以这一轮我们对它的要求很低,别到半空中爆炸就行,能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后自由落体能到预定区域最好,到不了预定区域能找回来也行。

  总之大家轻松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陈元光说。

  光甲航天在酒泉租了个办公室,这边办公属于流动性质,有事才过来。

  这一次因为是他们第一次发射,所以整个光甲航天内部和火箭发射稍微沾点边的研发人员都来了,把整个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

  陈元光说完后,林天旻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站出来说:

  “这一轮我们在开拓者一号身上搭载了大量的传感器,即便失败了,我们也可以通过传感器回收的数据,回去分析故障原因,把故障排除。

  老板,再怎么样它也不会在半空中爆炸。

  我们并没有采取激进的设计策略”

  航天研究院的大牛还在脱敏期,只能远程观看他们的直播。

  发射时间选择的是早上7点33分。

  当天早上五点,在酒泉发射中心,Tim带着摄影人员见到了陈元光,陈元光戴着毛绒帽子,穿得严严实实,不是工作人员介绍,Tim肯定认不出他来。

  “光神,你好,我们频道的工作人员都很崇拜你,听到这次能来采访你,而且能参观光甲航天的首次火箭发射,大家都争着要来。

  我们内部还进行了抽签,抽到的才有机会过来。”Tim同样穿得很严实,衣服领子上别了一个麦克风。

  他一边在说,光甲航天的工作人员一边在帮陈元光衣服上也别一个麦克风。

  “哈哈是吗,很荣幸,今天我们大概有半个小时可以聊,半个小时后我们要进入发射基地,那时候就不太方便接受采访,那时候你们能拍摄,但是需要尽量保持安静。

  所以现在有什么问题,我会尽可能回答。”陈元光说。

  Tim点头:“明白。”说完后他面向摄像头:“我再次重申,我们这次采访没有台本。

  会在尊重嘉宾的前提下,尽可能自由发挥。”

  没有台本是指,问题没有提前和陈元光沟通过,他们内部肯定是会把问题反复商榷后才确定。

  “光神,那我们就直接开始,我在来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知道这几年其实国内一直有企业在做可回收火箭。

  因为SpaceX的成功,大家都在尝试,光甲航天这一轮的火箭发射和其他公司的火箭发射有什么不同呢?”

  陈元光:“之前华国发射的固体火箭没有采取捆绑式的,我们这是华国第一款捆绑式的商业火箭。在全球商业航天企业里,也只有马斯克的猎鹰九号是固体捆绑式火箭。我们相当于是第二。

  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是捆绑式火箭,但是商业火箭里之前没有过捆绑式的。

  捆绑式相对来说难度要大得多。

  因为固体火箭点火之后,整个内部会产生高压,这种高压会导致整个火箭和助推器被拉长,它就要求所有的连接必须是柔性的,这也导致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像气动设计之类的难度非常高。”

  Tim:“光神讲得很接地气,即便我是文科专业,也能理解它的技术难点。

  刚刚光神提到了马斯克,那和马斯克的猎鹰相比,这一次光甲航天要发射的开拓者一号怎么样?”

  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命题,给了陈元光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

  陈元光对于差距直言不讳:“从技术上肯定是不如SpaceX,毕竟他们发展历史比我们久太多。

  像发射成本,猎鹰的发射成本只有1700美元每公斤,而国内商业航天公司的成本是它的十倍。

  我们这次的平均发射成本估计在3000美元每公斤,这是建立在发射成功,回收成功的前提下。

  如果光甲航天这一轮的火箭发射顺利,那么我预计我们明年在成本上能够赶上SpaceX。

  因为他们是大火箭,猎鹰高达22.8吨的运载能力,让他们能把成本摊的足够薄。在光甲航天之前,国内商业火箭他们运载能力大概就两三百公斤,好点的也不过1.5吨,这个运载量就决定了他们的成本便宜不了。

  我们今年的运载量是7吨,明年会把这个数字提高到20吨左右,在成本上追平SpaceX。”

第102章 光甲号

  酒泉卫星中心在JQ市的东北方向,天气很冷,但是天亮的很早,他们五点钟在这的发射大厅等候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成本追上SpaceX根据我的了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SpaceX和其他做火箭发射的商业航空公司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

  真的能短短一年时间就在成本上把SpaceX最大的优势给抹平吗?”Tim朝双手哈了口气,让自己的手不那么冷。

  他在来之前做了大量功课,同时这些年随着特斯拉的爆火,马斯克旗下的其他公司在华国也知名度颇高。

  SpaceX因为和太空挂钩,加上从19年开始,他们的星链计划正式启动,19到21短短三年时间里,在病毒流行影响下,他们都发射了接近两千颗卫星。

  各路媒体都把SpaceX的优势分析得非常清楚,力大飞砖的模式跑通以后,他们的成本压到了特别低的水平,比其他商业航空公司低太多。

  陈元光语气坚定:“一年够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猎鹰九号实际上已经迭代了三代。

  从最开始的猎鹰九号1.0到现在的猎鹰九号1.2,而即便是猎鹰九号1.2也经历了三个版本。

  因为SpaceX没有上市,没有具体对外的数据,他们之前和NASA签的合同,每次发射是6000万美元,SpaceX高管对外宣称的每次发射SpaceX的成本是2800万美元。

  我们在每次发射成本上能压缩到2800万美元以内,同时载重量不会低于猎鹰九号。

  华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产业链足够全,我们尽可能采用国产供应链的产品,能够有助于我们压低成本。

  目前来看,包括发动机、整流罩、控制系统、推进器、核心引擎这些我们都会自研或者和国内供应商合作。

  明年会有一个初步的结果,我们平均到每公斤发射成本上会对标猎鹰九号。”

  陈元光接着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路线不用自己探索,有明确的方向,同时这几年关于可回收火箭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大家做的尝试足够多。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情报,朝着明确的方向去推进,这能节约大量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加上光甲航天在国内的资金优势,我们的资金体量是国内其他商业航空公司的上百倍,我们能很快拿出一个相对成熟的结果。

  当然明年只是一个初步版本,具体明年能做成什么样的效果,还需要看明年的发射次数。

  像猎鹰九号,他们的1.2版本,一共发射了三十多次才成熟。

  我们明年一季度的发射都会放在酒泉,从二季度开始,我们的发射会转移到烟台。

  从二季度开始会在烟台发射开拓者二号,也就是更大的对标猎鹰九号的重型火箭。

  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陈元光接着说。

  这些不属于什么商业机密,随便就能查到的信息。

  Tim听完后很好奇,因为在他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在陕甘宁这些地方才有火箭发射基地,要么就是海南的文昌发射基地。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鲁省烟台能发射火星。

  他好奇道:“烟台也有火箭发射基地吗?”

  陈元光点头:“没错,最近才开始建的东方航空港项目,这是海上发射基地。

  像文昌,虽然是在海南,但是他们发射依然是陆地发射。

  烟台是开船出去,从船上发射。

  最后的回收点也会在海上,和陆地发射相比,海上发射回收起来故障率更低,如果回收预测足够准确的话,海上发射的回收难度也更低。”

  陈元光在做光甲航天后,专业程度直线上升。

  在这之前,他只知道自己的母校江城大学发射过名为珞珈一号的遥感卫星。

  “烟台的话,国内第一次海上发射就是在这进行的,当时发射的是长征十一号。

  后面他们又陆续投资了两百多亿建了东方港海上发射基地。

  我们今年年初的时候和YT市合作,我们投一半,YT市方面投一半,一起建了一艘名为‘光甲号’的海上发射船。

  这艘船也会在明年二季度建好投入使用,今年这只是一个试水,明年才会是光甲航天的密集发射年。

  到时候我们再邀请Tim你们来参观,我们更大当量的海上发射。”

  烟台方面嗅觉相当敏感,在知道光甲航天成立拿到20亿美元融资后,他们的招商专员密集和光甲航天联系。

  疯狂推销他们的海上发射计划。

  Tim听的两眼放光,因为男性大多都对太空充满向往,他在来酒泉之后,内心就萌生出一种他们也要发射一枚卫星的想法。

  这种想法疯狂占据了他的大脑。

首节 上一节 6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