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91节

  波卡洛冷淡道:“我知道了,约瑟夫先生。”

  约瑟夫有些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波卡洛的办公室,他这一轮打算拜访至少五个议员,在走访完三个后,他已经没有动力了。

  这帮人的口吻几乎一样,都是得获得阿美利肯的同意,阿美利肯就跟他们的爹一样,还是亲爹。

  约瑟夫也想明白了,什么所谓欧盟在推进卫星星座计划上需要减少对阿美利肯的依赖,不能依赖SpaceX,需要有自己的技术。

  而预算不给欧洲航天局,要让欧洲范围内的商业航天公司来竞争,时间又给的少,2027年要实现卫星星座的部署,这压根就不是欧盟这帮商业航天公司能办到的。

  约瑟夫想通了,前期以提高自主可控程度为由先把预算给做了,后面再以时间压力为由,把项目给SpaceX做。

  现在你想借光甲航天来插一手,破坏他们的计划,欧盟的议员们这么冷淡完全能理解了。

  欧洲航天局在巴黎,约瑟夫只是偶尔来布鲁塞尔开会,他以前从互联网上看说布鲁塞尔乌烟瘴气,一帮傀儡,他还觉得是夸张了,现在他自己因为这事跑了一趟后才意识到,一帮傀儡都是低估了。

  在离开布鲁塞尔的时候,布鲁塞尔漫天乌云,约瑟夫在的这段时间里,阴雨连绵,事情推进不顺利带来的糟糕情绪再度加重。

  他没有选择回巴黎,而是坐上了前往科隆波恩机场的航班。

  约瑟夫在酒店刚放好行李,后脚就有人敲门,约瑟夫一度以为自己被人跟踪了,转念一想,这件事在布鲁塞尔已经失败了,不至于在这里给他来一枪吧。

  但他还是很谨慎地凑到猫眼前往外望,只见是乌尔夫,他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指望布鲁塞尔,而以欧洲航天局自身的能力,根本不可能绕过瓦森纳协定。

  所以这件事只能作罢。”约瑟夫说完后整个人更加疲惫了。

  乌尔夫和约瑟夫共事的时间很短,私交却不错,某种意义上来说乌尔夫是约瑟夫的老师。

  他听完后摇了摇头:“真是堕落啊,难怪欧盟会变成今天这样。”

  然后乌尔夫接着说:“最近我也一直在想这件事,我猜到了欧盟会是这个反应。

  指望他们帮忙做到这一点,不如指望自己。”

  约瑟夫读出了乌尔夫潜在的意思,他抬起头眼神中露出希望的光芒:“你是说?”

  乌尔夫点头:“没错,我们还有办法。

  现在已经没有SEP了。”

  约瑟夫想了想,然后意识到乌尔夫在说什么,SEP,全称是欧洲动力装置制造公司,火神发动机的研制方。

  “那火神发动机技术在?”

  乌尔夫继续道:“Snecma。”

  斯奈克玛,赛峰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主要做飞机发动机,主要为空客供货。

  “相比欧盟,巴黎的自主程度可要大得多,我得回巴黎。”约瑟夫说完起身准备收拾行李,不顾疲惫的身体,他拿出手机准备订票。

  乌尔夫没有让他留下来,和老友之间偶尔的见面相比,把光甲航天的技术买下来要重要的多。

  “注意安全。”

  只是乌尔夫不会想到,这是他和约瑟夫见的最后一面。

  和欧盟相比,法兰西可以说全是反骨,就在前不久***带队才访问了华国。

  在约瑟夫看来,说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火神发动机的技术和专利都在Snecma手里,我们可以选合适的商业航空公司,由Snecma把专利出售给这家公司,然后由这家公司来和光甲航天完成交易。

  而法兰西的商业航天企业将承担起帮欧盟星座基础设施计划发射卫星的职责,法兰西企业将掌握可回收火箭技术.”

  之所以不能由Snecma直接交易,还是因为怕被阿美利肯拉黑名单,拉黑名单之后会影响到Snecma常规发动机的出售,进而影响到业务。

  约瑟夫找到***之后成功说服了他,对方之所以会访问华国也是因为明年的大选压力,他急需政绩提振自己的民调。

  现在约瑟夫又给他送来了枕头。

  在***的操作下,约瑟夫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并且开始推动。

  大洋彼岸的法兰西正在努力当搅局者,要和光甲航天达成新世纪的阿波罗交易,陈元光此时还丝毫不知道。

  乌尔夫和弗兰克回去之后就没有消息了,而华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也没有任何反馈。

  他以为泡汤了,而大毛那边的火箭发动机技术交易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因此他都快要忘了欧洲那边的潜在合作机会。

  现在整个华国互联网上最热门的消息就是被命名为LK99的常温超导。

  如果只看知乎的话,你会发现全是超导体专家,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大家都在幻想常温超导实现后的美好生活了,地球直接要开启生产力爆发时代了。

  先是高丽团队宣布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他们命名为LK-99,这玩意能够在127℃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因为有完整数据,有图,看上去好像像那么一回事,网上吃瓜群众纷纷吃瓜,后来华国研究团队开始跟进。

  大家成功复现了零电阻,发现这玩意好像有点东西。

  大家吃瓜热情更高了,全部都开始烧砖,因为LK99的制造模式就是烧制,有点炼丹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将几种各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然后在高温下加热数小时,粉末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晶体。

  陈元光看到之后,第一时间跑到未来去查文献,看常温超导这玩意在未来是怎么实现的。

  未来时空是已经实现了常温超导的制备,只是这类材料大部分应用在芯片上,阿尔法给自己用的就是超导量子芯片。

  正是因为材料的迭代,才让阿尔法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高。

  而未来时空常温超导体的制备,要想在现代时空复现,陈元光估摸着没有个二十年弄不下来。

  因为太多基础材料要突破了,它不仅仅只是常温超导这一种玩意。

  而高丽人这次搞出来的那玩意,在未来时空同样有记载,属于一条死路。

  简单来说一般超导需要在低温或高压下才能发生,电子通过晶格时会发生震动,震动的粒子撞到通过的电子就会产生电阻。

  低温能够让粒子活泼性变低,让粒子不会因电子流过而有较大震动。高压则是让粒子被压力压住,让粒子因为高压下难以震动。

  沿着LK99的这条技术路线,用粒子间的压力来实现。

  他们用铜粒子在外围包裹住铅粒子,粒子间的空隙用磷酸盐去填住,因为铅是重元素不太会变化,这样一来用铅的粒子压力紧紧压住最中间的氧。

  放大的话可以理解成等于造一个铜皮铅心的管道,用铅的压力压住里面的氧粒子,里面的氧粒子被压力压住后难以震动,让电子流过就不会因粒子震动而产生电阻。

  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造出来的玩意也像那么一回事。

  看上去有所突破,能搞出超导体来,但是沿着这个技术路线做出来的超导体用不了,属于只有观察价值没有实用价值。

  但这玩意能忽悠人啊,陈元光迅速意识到,这技术有观察价值也够了,有的是人会愿意给它的观察价值买单,少说一两百个亿能卖到,光甲航天的资金缺口不就补上了吗?

  既然如此舆论炒得这么热,我就再来朝这上面添一把火吧,陈元光如是想到。

  LK99不仅在国内火,在国外也一样火,属于全球热议的话题。

  主要还是太久没看到这种颠覆性技术了。

  明天继续!

  求月票~求订阅~

第127章 陈元光到底有没有资格?

  陈元光很能理解大家为什么对常温超导技术热情如此之高。

  不管懂不懂都要关注,B站上一个烧炉子的直播间能有十万人在线观看,推特上大毛的直播同样有上万人观看。

  全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希望高丽人所说的LK99是真的。

  现实太残酷,科技陷入停滞,传统全球各国分工带来的红利已经消失殆尽,地缘冲突愈演愈烈,如果把时间拉长会发现每年热点地缘政治事件的烈度在逐渐提升。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看到希望,大家怀念千禧年前后的黄金时代,虽说依然有阶级存在,有贫富差距,但更有大量阶级流通的空间。

  和当下对比起来,显得无比美好。

  现实很难再回到黄金时代,而黄金时代大家的直观感受就是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和黄金时代高度绑定,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相关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爆炸是形成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

  当LK99出现后,人们意识到如果室温超导是真的,那么技术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蛋糕不够分,常温超导能实现,先是蛋糕能指数倍做大,其次是有预期了,技术的突破能给世界带来下一个黄金时代。

  少说也是三十年。

  正是抱有这样的美好幻想,所以人们对LK99的讨论度和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大家都希望它是真的。

  LK99的原始论文被华国科研机构们光速复现。

  在华国互联网上,哪怕这玩意是棒子研发的,大家也希望它是真的。

  因为一旦常温超导实现了,受益的是全人类。

  更直白点说,常温超导这玩意大规模应用,需要的是工业产能,全球能大规模爆产能的只有华国。

  知乎上大批网友把利害关系分析得明明白白,有网友戏称:“哪怕因此让高丽人垄断未来十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也希望常温超导是真的。”

  陈元光的微博下面也有大量的人希望他能讲讲这件事。

  作为华国在材料学方面知名度最广的学者,网友们希望听听陈元光的看法。

  “光神,你怎么看待LK99”

  “据说已经观测到了迈斯纳效应,如果常温超导是真的,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迈斯纳效应是指一种物理现象,当材料从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态时,会对磁场产生排斥作用。

  网上疯传的LK99材料在磁铁上方悬浮,说的就是迈斯纳效应。

  “光神,人们之前对于实现常温超导的方向是不是就是错的,力大飞砖才是正道?”

  从年初的ChatGPT到年中的常温超导,加上SpaceX的猎鹰九号,网友们感觉怎么这些爆炸式的科技突破,都有点力大飞砖的意思呢。

  像火箭发射,以前觉得靠火箭设计,靠燃料等等,SpaceX一个接一个发射,爆炸频率跟烟花一样,最终做出了猎鹰九号,摆明了告诉你靠马力,马力够大就能飞上去。

  一个发动机马力不够,那就两个,两个不够就四个,总之多搞几个发动机捆绑在一起总能行。

  之前以为人工智能核心在于模型,在于算法,ChatGPT告诉大家模型无所谓,重要的是数据和算力。

  结合这两者的成功,大家会认为常温超导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得靠力大飞砖,暴力出奇迹。

  高丽人靠烧炉子烧出来可以用的常温超导体。

  陈元光把最近关于常温超导的种种乱象浏览了一遍后,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常温超导无疑会是新世界的重要钥匙之一,它如果真的实现,那么新型电池、全球电力网络和量子计算机都将在成为可能,可控核聚变的研发也会加快。

  毫无疑问它非常重要,LK99是否是真的,我认为它本身不是超导体,它从实验上表现出来的超导性源于Cu2S的结构转变。”

首节 上一节 9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