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22节

  唯一的问题,在于时间。

  农业这东西,不是靠人加班加点就能把进度赶上去的。

  常浩南当然明白,上级的意思不是需要他这百万亩地的产量去市场上救急,而是利用这个计划来给国内市场提供信心。

  国际资本不是机械降神的反派NPC,他们建仓炒货也需要找银行借钱,也要承担相对应的现金流压力。

  同理,四大粮商囤积大豆也需要租用地皮和粮仓,也要承担长期储存的损失。

  所以,只要能扛过去这一波进攻,等到明年春夏之交,预期的严重自然灾害并没有出现的时候,对方自己就会撑不住了。

  但明白归明白,常浩南还是压下内心泛起的兴奋和感动,提前给众人打了个预防针:

  “用固土剂进行沙地改造只是整个计划的第一阶段,后面还需要通过草本植物的根系进行二次加固,再用经过改性的大豆恢复土壤肥力,整个周期大概需要2-3年时间,对于这次豆荒问题,恐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另外,我们用于改性的大豆品种重点在于耐旱和耐盐碱,在产量方面并不突出……”

  果然,前面的领导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放心,我们不会提出脱离实际情况的要求。”

  “只要到明年夏天,规划中的那部分农田能绿起来,能长出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豆作物,这个‘塞北粮仓’计划,就算是立了头功!”

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应

  在总体计划确定下来之后,余下的就是一些技术上的细枝末节。

  比如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两种原料的配比、辅料盐溶液的选择、以及整个固土过程的详细步骤。

  其实一般情况下,这种高级别的会议,不会讨论过于具体的操作问题。

  毕竟如果过于事无巨细,那也就失去了逐级领导体系的价值。

  但这一次毕竟事发突然,很多资源都是由部委或总局一级直接下令调拨。

  所以免不了让常浩南和庄秉昌带着来一轮查缺补漏,以确保动工前的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不过,二人上次开会时就已经把情况汇报了个七七八八,能身居高位者又无不是心思缜密之人。

  倒是并没有发现任何差错。

  唯一可惜的是,眼下还没有适合改性沙地种植的高产作物,只能先花上几年时间把土地条件养好,才能种上和东北黑土地一样的品种。

  这也在众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能把无法利用且退化面积不断扩大的沙地变成农田,就已经属于意外之喜。

  哪还能有更过分的要求?

  然而,就在庄秉昌说完这件事之后,一位来自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却突然开了口:

  “常院士,庄教授,关于作物育种问题,我可以帮忙联系一下国内植物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奠基人,辛志文院士。”

  “98年的时候,辛院士主动协调燕京大学和港岛中文大学合作,建设了一个植物基因工程联合实验室,其中就包括水稻和大豆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后来他和咱们都更熟悉的袁院士合作,进行过抗倒伏和抗病水稻的研究,效果也相当不错……”

  说完之后,或许是担心被误会,还特地找补了一句:

  “在辛院士和袁院士的研究里面,分子遗传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和我们平常听说的转基因并不是同一种技术……”

  常浩南对于生物技术领域几乎可以说一窍不通,因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示意庄秉昌自行决定。

  而这个提议,相当于直接把后者的咖位给拔高了几个量级。

  自是欣然同意。

  “那么……”

  确认了众人都不再有其它问题之后,坐在首位的长老合上面前的笔记本,视线平静地而热烈地扫过面前的每一张面孔:

  “针对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家会成立一个专项工作组,其中的试点阶段将由我亲自负责……各位如果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可以越过中间层级,直接联系我本人解决。”

  “下面,我来分配一下任务……”

  “……”

  ……

  在最高决策层的直接干预之下,整部国家机器开始了高效且精密的运转。

  大豆畏寒,且生长周期较长,今年肯定是来不及种上一轮了。

  但九十月份却恰好是播种草籽的好时节,尤其被筛选出来的披碱草、裸燕麦、藏沙蒿等几种本就是原产于高原地区,耐寒且耐旱的品种。

  如果动作够快,那还可以在寒冬来临之前进入生长期甚至成熟期。

  种下这些杂草本来也不是为了收获,只是单纯利用其根系加固土体,因此哪怕提前下了雪也无所谓。

  一时间,整个蒙省中部的大兴安岭以南地区,都充斥着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火车和卡车将一袋袋原料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新建好的混合搅拌区,再与氯化亚铁和水按照0.25:0.045:0.03:25的质量比配置成乳状悬浊液,再与沙土搅拌形成固化沙。

  拖拉机牵引着旋耕起垄机,将原本已经光秃秃的干枯沙地按照农田的标准进行处理,紧接着将固化沙和额外的固化液一并填充到深坑和浅沟当中,最后播下草籽……

  总之,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脚下这片土地是黄色而非黑色的话,怎么看都像是在进行作物收获之后的秋耕……

  在一处田垄之上,两名穿着粗布棉服的农业技术人员正把两只胳膊揣在一块,紧盯着眼前正在和沙土混合的固化剂。

  或许是因为这项工作实在过于单调,二人还有不少闲工夫聊天打趣。

  自然而然地,很快就说到了他们手头这项听起来有些奇怪的任务上面:

  “我说老李,咱们就把这么一……坨东西给填下去,转过年去这黄沙地就能种出庄稼来?”

  其中一位皱了皱鼻子,语气中带着些迟疑地问道。

  作为来自蒙省西部垦区的老技术员,他几乎半辈子都在跟沙漠化作斗争,自认为也算是半个治沙老手。

  但过去常用的手段,无非是先用草方格和固沙网形成挡风墙防止积沙,等到方格中间的沙地有效结皮之后,再逐步栽种少量的灌木和草种。

  有用确实是有用,但一般需要经过5-7年时间才能形成肥力一般的土壤,效率相对一般。

  而像眼前这样直接针对沙土本身进行的操作,此前绝对是闻所未闻。

  站在他对面的那位虽然被称为“老李”,但其实论面相反而还要年轻一点,一边把集水漏斗给换到下一个坑里,一边咂了咂嘴:

  “我估摸着……上面既然整这么大的阵仗,那应该是有谱……”

  俩人嘴上你来我往地说个不停,但手上的动作倒是一点没落下。

  直到处理完一整条垄沟之后,才扶着有些发酸的腰背直起身来,打算休息一会儿。

  “但是这和咱们过去的法子实在是差得太多了,要是搁在早几十年……”

  最开始说话的那名技术员随手掏出一盒烟来,准备再唠一唠自己早年间的经历。

  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

  “听二位口音,应该是来自西部区,那边属于干旱地区沙漠化,必须先用草方格这样的工程措施保水增肥,但东部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沙漠化,就可以直接用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固沙。”

  “刚才你们填进去的两种原料,同时有长链的疏水主链和表面活性的亲水支链,所以能和土颗粒表面发生包裹与交联连结作用,起到加固土壤的效果……”

  二人回过头,发现是一个估摸着三十来岁的年轻晚辈。

  穿着一身棕色的夹克外套,虽然上面已经沾了不少泥点子,但从白净的双手来看,不像是个长期干粗活的人。

  后面还跟着另一个看上去就相当壮实的汉子。

  又过了几秒钟,二人才意识到刚刚那句话是在回答他们无意中聊起的问题。

  显然,对方已经跟在后面有一段时间了。

  毫无疑问,这个人正是前来考察项目的常浩南。

  按照此前定好的分工,他只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即可,并不承担任何一线任务。

  但毕竟是拿了经费的项目带头人,在动工之初总不可能连个面都不露。

  也顺便是给忙了大半年的自己放个假。

  不过,按照常浩南的性格,闲肯定是闲不下来的。

  所以才在附近四下走动,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

  而之前给那两位解释化学固沙的原理,也并不是真的想让对方听懂,只是当成一个接上话茬拉近关系的机会而已。

  但还没等他把后面的事情问出口,庄秉昌就从远处小步快跑地赶了过来。

  “常——”

  称呼都快要喊出来了,但突然看到附近还有闲杂人等,于是赶紧收住,走到近前处才压低嗓音:

  “常院士,国家航天局的栾局长带了个考察队过来,说是马上就到,您看……”

  栾文杰会出现在这里,着实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预料。

  毕竟对方主管的业务跟眼前这黄土朝天可是半点不沾边。

  但毕竟是一个系统里的同事,既然遇见了,那总得接待一番。

  “走吧,带我过去看看……”

  两名技术员看着对方突然离开的背影,整个人却还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中。

  直到燃烧的香烟烫着了其中一个人的手指,他才猛地一缩胳膊,脑子也重新运转起来:

  “这人面相年轻,但是总感觉来头不小啊……”

  “确实。”

  另外一位也跟着把只剩下一个屁股的烟头丢掉:

  “我要估计,少说得是个农场主任!”

  ……

  蒙省东部的这一波开荒动作很大,光是直接涉及到的就有上万人和数千台套设备,根本不可能躲过其它国家的眼睛。

  或者说,本来也没准备掖着藏着。

  反而是从一开始就进行了相当高调的宣传。

  “不怕荒滩希望扬,再造一个北大荒”。

  从一开始,华夏就点明了要在全蒙省范围内建设一个产量对标北大荒集团的全新垦区,并且将第一阶段试点的全部面积都规划成为了大豆种植区。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和目前国际市场上期货的涨价趋势针锋相对。

首节 上一节 1022/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