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51节

  “但是普惠公司已经向我们通报,原本升力风扇的预变形设计被证明完全无法实现要求,所以罗罗的升力风扇需要进行大改,导致F135本身的研发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

  一瞬间,江珀脸上的笑容凝固住了。

  蒂特露出了一个无奈的表情,紧接着又补充道:

  “好消息是,大概率不会对首飞进度造成影响,但可能会像F22一样,前两批下线的飞机从硬件上就不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只能用于训练……”

  江珀已经有点绷不住了:

  “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一些F22战斗机的订单?”

  “目前F22的预计装备量只有187架,其中还有24架早期的block20……如果JSF不能按照计划在2010年之前服役,那我们的机队更新可能会出现问题。”

  他一边说话一边伸出两根手指:

  “现在很多主力战斗机中队的F15C和F16C已经服役了超过20年,即便经过升级,也很难应付我们的主要对手……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华夏空军最近五年已经服役了大约一百架第三代型号,虽然数量与我们相比还有差距,但在小规模对抗中已经不落下风,甚至能压制航空自卫队了。”

  实际上,他的这一段表述多少有些添油加醋的意思。

  空军这样的高技术兵种,并不是把战斗机发下去就完事了。

  华夏方面很多近两年才换装的单位还处在装备适应期,尚未开始承担战备任务。

  真正在东部和东南方向进行捉对厮杀的,主要还是那几支老部队。

  肯定不像是十年前那样单方面吃亏,但要说压制自卫队乃至美空军,那还是有些过于勉强了。

  真正让江珀担心的,还是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

  经验不足的蒂特显然有些被唬住了,愣在椅子上没好开口。

  但国防部长毕竟是老油条,只是推了推眼镜,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答道:

  “很遗憾,F22的订单已经无法继续增加了。”

  江珀眉头一皱刚想开口,就看到对方把手一抬,打断了他反驳的意图:

  “这次,不是……至少不全是经费的问题。”

  “F22的绝大多数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国内,生产成本和效率都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了……”

  “问责局在去年年末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供应商都已经陷入了事实上的倒闭状态,而他们负责的零部件生产也是通过外包进行……实际上,就连目前这187架订单的生产都非常困难。只是考虑到F22和洛克希德马丁的声誉问题,所以才暂时没有公开这份报告。”

  但江珀还是不想就这么放弃:

  “可是就算转产JSF,情况难道不也一样?”

  “当然不是……”

  国防部长摇了摇头:

  “JSF是一个多国合作项目……很多零部件本身就是由我们的盟友进行生产,供应链完全可以维持正常运作……当然,预期成本也远低于F22。”

  “至于你刚才说的,华夏空军有可能打破东亚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

  他稍微思索了一会:

  “或许……可以提前批准F22进行一次海外部署!”

第1190章 燃烧不稳定?

  就在常浩南一行人在连海附近对双锥体弹头进行验证的当天下午。

  镐京。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低温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研究中心主任李斌一边往身上套着淡蓝色的实验服,一边步履匆匆地走进一间独立的测试车间。

  里面二十几名和他装扮相似的技术人员正或站或坐地围拢在一台电脑周围,旁边还放着一块写满了公式和示意图的白板。

  看样子是在开会。

  一名略有些秃顶的中年人站在中间,正拿着一根天线当做教鞭,在白板上面指指点点。

  正是之前代表六院出席高超音速武器开发会议的陈志巍研究员。

  后者这会儿也恰好转过身,看到了刚刚从门口快步走来的李斌。

  当即停下动作:

  “李主任?”

  周围众人也随着这一嗓子转过身来。

  “老陈,同志们,好消息!”

  李斌脚步不停,挥舞着手里的两张纸,语气中也带着藏不住的兴奋:

  “刚刚接到来自上级的通知,今天上午,常院士和一院那边的同志联合二炮导弹部队,在渤海地区进行了一次双锥体弹头测试,并取得全面成功!”

  其实他原本不是高超动力项目的直接参与者。

  甚至整个六院在其中的预计份额都比较有限。

  但常浩南却突然规划了一发验证弹,还是采用液体燃料作为动力。

  恰好可以让他们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借此进行实际技术验证。

  因此,院里面也相应把重视程度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当然,因为六院本身就还有好几个重点项目,所以高超方面的具体研发工作仍然由陈志巍来领导。

  不过同一個单位的东西,技术上总归会有些相通性。

  这才把李斌指派过来,作为整个验证弹动力系统研发的负责人,以便对全院的资源进行统筹。

  现在测试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李斌自然很受鼓舞。

  然而,他很快注意到,面前的二十来个技术人员,似乎并没有自己预想当中的那样高兴。

  “弹头已经达到了预定速度?”

  几秒钟过后,陈志巍才开口问了一句。

  但语气却显得有些怪异。

  李斌压下心头好奇,还是点了点头回答道:

  “没错,而且末端导引头成功开机……虽然导引头本身也是一个暂时的替代品。”

  又过了大概一秒钟,测试车间内才爆发出了一阵掌声。

  表面上听着还算热烈,但显然是那种在会议上面的、例行公事类型的掌声。

  这下子,李斌一时也顾不上再聊起弹头方面的事情,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远处的白板,和电脑屏幕上。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很快看出,上面是火箭燃烧室-喷嘴模型的控制方程及相应解耦方法。

  这让李斌顿时心头一动:

  “这是……遇到燃烧稳定性问题了?”

  陈志巍回头看了一眼,接着挠了挠已经不剩多少头发的头顶:

  “是……”

  他转身坐到电脑前面,重新调出了一张数据图:

  “在工作测试中我们发现,发动机在点火大约五秒之后,就已经发生了较大幅值的压力振荡,虽然目前还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什么严重后果,但我们把工作30秒以后的发动机拆开进行过检查,很多零部件表面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损伤……很难完整坚持过预期的工作时间。”

  说话间,他又伸出手中的伸缩天线,指向了一张被吸铁石压在白板上面的照片。

  李斌顿时对刚才那一幕场景的原因有所了然——

  自己这边的工作刚刚才遭遇困难,结果转头就听见队友那边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事确实很难让人高兴得起来。

  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手中的两张纸丢在一边,快步上前来凑到白板旁边。

  接着摘掉老花镜,眯缝着眼睛凑到近前。

  那是一个直径大约15厘米的金属盲板。

  应该是用在燃烧室入口处一个燃料输送阀门上面的。

  只不过,朝向内侧的一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褶皱,显然是受到了某种高频次的强力冲击。

  这一幕,对于他来说相当眼熟:

  “确实有些严重,而且……”

  李斌重新戴好眼镜:

  “我这边正在研制的一个型号,也刚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听到这句话的陈志巍先是面色一喜——

  这意味着自己可以获得来自院里其它项目组的支持。

  但旋即觉得这种反应似乎不太合适,所以赶紧把表情给绷住了:

  “您是说……大推力氢氧机?”

  随着华夏近些年对于轨道运载能力的迅速提升,原本由长征2/3/4组成的火箭序列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而新一代更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自然也是落在六院头上。

  “没错,不过我们也正在寻找解决办法,可能需要很多轮迭代试验……”

  李斌语气平淡地给出回答,紧接着马上追问道:

  “你们现在能分析出这个不稳定产生的原因么?”

  “是供应系统耦合型,还是燃烧室耦合型?”

  实际上,这也正是燃烧室入口处发生问题的最大难题。

  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本质上是推进剂输送、雾化、蒸发、混合、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燃烧子过程与燃烧室内部扰动场之间的耦合共振现象。

  而燃烧室入口恰好在火箭发动机两大主要系统的交界处。

  一旦出问题,有时甚至很难确定是哪个系统所导致的。

首节 上一节 1051/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