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54节
罗宾逊差点惊得后者停住脚步:
“海外部署?”
他用有些难以置信的语气确认了一次。
由于美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其装备部署到盟国基地的门槛颇低。
可即便如此,刚一服役就马上海外部署,还是显得有些过于着急了。
但他作为训练单位负责人,似乎也不太好直接说不行……
所以只好委婉地回答道:
“飞机和飞行员当然没有问题,只是F22的维护和保养程序与三代机差异很大,海外基地没有相关设施设备,也缺少有足够经验的地勤人员……”
但还没说完,就被江珀一挥手打断了:
“不是长期部署,最多一到两周时间,会出现问题么?”
上校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谨慎地回答道:
“短期的话,正常飞行倒是没问题,但吸波涂层每隔最多约6-10个飞行小时就要在专业机库中进行维护,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那隐身效果就会打些折扣……当然无论如何,肯定是比其它型号强得多。”
“这倒是不要紧。”
江珀当即回答道:
“我们本来就是为了给华夏人一些威慑,所以在整个部署周期里面,最多可能也就是飞1-2个起落……再说,如果他们真的完全发现不了这些飞机,那反而会失去效果。”
听到“威慑华夏人”,罗宾逊上校眼中冒出了一丝精光。
以他现在的岁数,大概过不了几年就要转入领导岗位了,所以很想在职业生涯末期再干点刺激的事情,而不是一直蹲在这个训练基地——
虽然教书育人也没什么不好,但一线对于我来说还是更加海阔天空嘛.jpg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我认为没有问题。”
罗宾逊终于给出了非常干脆的回答:
“是时候让他们感受一下真正的压制力了……”
接着又额外问了一句:
“另外……不知道您能否提前透露一下,具体会部署到哪里?”
江珀看了一眼战意盎然的上校:
“名义上是要和航空自卫队进行联合演习……所以暂定是在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
第1193章 反隐身的新要求
两天之后。
五角大楼。
一场例行的美国国防新闻发布会已经进入了尾声。
随着2004年末轰轰烈烈的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以及紧随其后的全国选举先后落下帷幕,两河流域的局面至少在表面上已经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阶段。
白宫方面也已经重新承诺,为了“让小伙子们尽早回家”,将会在2007年前从这一地区撤出70%以上的驻军。
虽然这几年来小灌木丛先生的承诺几乎完全失去信誉,但这一次,得益于联军权力机构进行的有效媒体管制,最终被披露出来的照片和视频基本完全聚焦于绿区内部安定祥和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些身处美国国内的办公室媒体来说,还是有着足够的欺骗性。
也正是因此,这次新闻发布会平静到有些无聊,仅有极个别相对尖锐的问题,也被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用早已经准备好的宣传素材给堵住了嘴。
整个会场内都弥漫着相对轻松的气氛。
很多记者看了看周围的情况,甚至已经提前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穿准将制服的空军军官突然从侧面的一扇小门处现身,接着快步走到惠特曼旁边,跟后者低头耳语了几句。
因为距离较远,没有其他人听到二人之间的对话。
但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惠特曼脸上的肌肉连同嘴角一起,出现了一瞬间的抽动。
很明显,能让这位经验老道的发言人出现如此剧烈的反应,而且还是临时通知,必定是除了什么大事。
很多刚才已经把工具收回去的记者,见状又飞速重新掏出了纸笔或者电脑。
果然,在空军准将离开之后,惠特曼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重新用平静的语气开口道:
“各位,刚刚接收到的新消息。”
说到这里,他还刻意停顿了一下,给下面的记者们留出记录和按快门的时间,然后才继续道:
“空军已经决定,将在下个月F22战斗机正式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之后,第一时间派驻到嘉手纳基地,参加与空中自卫队联合进行的‘安全天空-2005’军事演习,以展示我们保卫盟友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消息并不算长,但却如同平地一声惊雷。
刚才还有些昏昏欲睡的各路媒体,瞬间仿佛打了鸡血一般,陷入到兴奋当中
……
“当然是要威胁我们!”
空军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政委邓昌有面对这条突如其来的新闻,当场就拍了桌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往往是指挥线主官脾气更大,立场更加激进,而政工线主官则相对温和,往往发挥一個降温功能。
但实际上,二者同属于平等的军事主官,行事风格更多还是受到个性和环境的影响。
比如现在,就是作为司令的乔晨青赶紧摁住了老伙计,以免这张用了好些年的会议桌持续-1HP:
“按照上级在年初给出的应对原则,我们不能做出主动激化或者升级冲突的行为,但也要保证在对方发起挑衅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对等回击,保证国家主权和尊严不受侵犯。”
“现在美军的第四代战斗机前出冲绳,如果真如他们的发言人所说,只是在周边海域进行联合演习,那我们就以规模相当的海空联合演习进行回应,你演你的,我演我的,井水不犯河水,这样最好。”
“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另一种情况。”
乔晨青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就是对手借助F22战斗机的隐身能力,在我国空域附近进行试探,甚至尝试进行快进快出的入侵行为。”
整个会场内的气氛,因为他这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话而变得紧张起来。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提前跟踪……或者至少是提前发现这些飞机的踪迹,一旦发现它们靠近,就派出航空兵部队进行干扰和驱离!”
一时间,与会众人纷纷低头沉思起来。
又是反隐身。
又是那个老课题。
坐在这里的其中一部分人当然知道,六年之前,我国曾经在反隐身作战领域取得了无比骄人的成绩。
那架“堪萨斯州幽灵”号的一部分碎片,至今还保存在一个不对外公开的档案馆中。
但其中毕竟有很大的运气因素。
而且,经过改进后的雷达几乎是在贴脸距离上才稳定发现了正在进入攻击航线准备投弹的B2。
这对于东海上空的斗争形式来说显然不够——
一方面,不可能允许敌人的飞机飞到距离海岸线太近的距离。
另一方面,F22的隐身能力和机动性更强,留给航空兵的反应时间也更短。
因此,对反隐身作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空军雷达装备在这几年中自然也进行过升级,但毕竟不算脱胎换骨,大部分真正的新一代装备正处在研发关键阶段,并不可能在这一两个月里就投入使用。
而且,在己方没有隐身飞机作为陪练的情况下,面对底细不明的对手能发挥多少作用,谁也不敢打包票。
长达几分钟的沉默过后,空军装备研究院副主任,同时也是空军预警学院教授的李建强轻轻举起了手。
乔晨青示意他畅所欲言。
“报告首长,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根据巴尔干半岛的那两个战果,以及常总……常院士当年提出的理论,研究利用现有装备尽量提高反隐身能力的方法。”
李建强回答道:
“总的来说,在面对小RCS目标时,如果将四部单基地雷达中的两部只使用接受功能,另外两部只使用发射功能,组成一个复合式的双基地雷达网,那么在部署参数合适的情况下,有效探测范围将比四部雷达分别单独使用提高45%以上!”
第1194章 最好能联系一下常院士
双基地雷达,对于在座这些人来说都算不上是一个新概念。
简单来说,只要把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就能成为一部最简单的双基地雷达了。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发射机并不一定需要独立存在。
有时也可以利用非合作信号进行探测。
实际上,常浩南在多年前为了反隐身而给出的那个雷达改进方案,也可以算是一种简易版的双基地雷达。
不过,那时候之所以要搞这么一手,反隐身还是次要的。
主要是为了保证探测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以免被临近空域内待命的EA6B给物理压制掉。
跟眼下的应用场景又不完全相同。
当然,空军指挥线的绝大部分领导都是飞行员出身,并不是雷达系统专家,所以更深入的细节,就基本不再清楚了。
一旁的参谋长何荣猛地吸了两口烟,把烟头处那一团火光燃得通红:
“别的都不动,只要把雷达分开部署,就能提高对低RCS的探测能力?”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半个世纪前的老式雷达。
与集成度拉满的现代雷达系统不一样,很多老型号在设计的时候,发射机和接收机就是分开的。
当时只是因为元器件的功耗和体积太大,所以塞不到一块去。
但如果真如对方所说,那岂不是弄几部老式雷达过来,反而更容易发现隐形飞机?
李建强很少经历这么大的架势,虽然难免有些发露怯,但还是沉住气:
“虽然隐身飞机会在外层采用吸透波涂料,直接削弱入射的雷达波能量,但最主要的隐形措施还是通过外形设计,使入射的雷达波不沿原路返回,而是被波偏转散射到其它方向,这些杂波对于传统的单基地雷达来说几乎无法探测,但双基地或多基地雷达却能够加以利用。”
“当然,散射的电磁波波束很窄且强度没有规律,很容易被当做背景杂波并且几乎不可能连续接收,但90年代以来研发的新型雷达功能灵活性很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滤波方式,至少在远程预警领域有相当大的可操作性……”
何荣意识到,自己应该是把事情给想简单了:
“所以……这双基地,或者多基地部署模式,对于雷达本身也有一定要求咯?”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