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68节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进入总结:

  “任重而道远呐,同志们……”

  ……

  简单布置了一下后续的测试工作之后,常浩南很快整理好了对X51A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接着便迅速乘车赶往了空军司令部。

  “怎么这么多?”

  现在距离长征9号返航也才过去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郑良群刚才接到电话的时候,还以为常浩南只是口头跟他说一些初步判断,甚至连今天的日程都没专门去改。

  结果打开档案袋之后才发现里面装着厚厚一沓的结论报告,不由得有些傻眼:

  “我记着你之前好像说过,可能没办法获得特别丰富的结论?”

  在某一个瞬间,他觉得自己好像对“丰富”两个字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主要是运气不错,对压缩隔离段的还原度非常高,而且也分析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常浩南面不改色地回答道。

  郑良群坐直身子,来了个肃然起敬.gif。

  “你先等等……”

  接着拿起电话,很快叫来了一名尉官:

  “让陆副参谋长代我去参加一下今晚上的会,就说有这边紧急情况,一时间脱不开身。”

  如此果断的抉择,让常浩南有点难绷:

  “这……不太好吧。”

  等那名年轻军官离开之后,他转头看了看门口,说道:

  “报告反正就放在你这,又不会自己长腿跑了……”

  郑良群摆摆手:

  “一个跟地方单位接触的务虚会而已,唱主角的是政治部,其余部门就是单纯露个面,让副职去也是一样的……”

  然后便把注意放回到了手里的报告上。

  因为是写给领导看的,所以常浩南在保留了数据分析的同时,也没忘了在每个部分后面都用尽可能简练的语句写一个小节。

  郑良群读起来自然也没什么障碍。

  “也就是说……”

  大约半小时后,他终于重新抬起头来:

  “你认为,美国人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个别技术不成熟或者某个细节缺陷,而是在路线层面就出了问题?”

  常浩南则已经轻车熟路地从郑良群办公室里找出茶叶,给自己泡了一杯:

  “还要更根本一些。”

  他放下手里的茶杯,回答道:

  “按照目前的情况推测,我想不光是X51A,他们就算去搞滑翔式高超,都会遇到很大问题……”

  郑良群的脸上瞬间露出惊喜,但很快收敛起了表情:

  “有可能通过以飞代测解决么?”

  “很难。”

  常浩南摇摇头:

  “以飞代测的前提是故障原因单一,而且能确定问题所在的位置,可如果只是单纯的模型选择错误,那么他们应该在地面测试阶段就能意识到,不至于让飞行器带着这么大问题上天,所以在工程管理阶段肯定也还有很大的漏洞……这样综合下来,估计连溯因分析都做不明白。”

  “实际我现在甚至想不通,他们当年的X43A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第1331章 问题不大jpg

  和常浩南所估计的情况差不多,在确认X51A飞行器测试失败并失去联系之后,波音、普惠和五角大楼在当晚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便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

  当然,毕竟只是一次正常范围内的事故,加之春秋笔法到位,所以并不至于触发问责机制。

  调查小组仍然是从项目团队内部组建,由项目负责人沙普尔·柯林杰博士领导,只不过加入了几名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工程人员,目的也并非为了监督,而是单纯出于旁观者清的考虑,作为协助者加快工作进度。

  在此之后,柯林杰按照惯例将整个调查小组一分为二,各自独立对遥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之后进行详细的故障树分析,以保证确认到的异常数据准确无误。

  即便在拥有全部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仅仅这个过程,就耗费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应该说,仅从事故分析角度来看,柯林杰指挥下的这一系列操作毫无问题。

  但理论和工程两个层面的失控,却并非他一个资深工程师靠个人之力所能挽回的。

  就在常浩南把报告整理出来并交到郑良群手中时。

  地球另一端的威尔明顿测试中心内,联合调查小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也恰好正在进行。

  柯林杰坐在长条形会议桌首位,面前平行摆放着两台笔记本电脑。

  那是两个故障树分析团队单独向他提交的分析结果。

  如果二者相同,那么就可以将其确认为有效危险源,而如果存在分歧,则需要返回到树状分析中最后一个相同环节,并重复上述步骤。

  “各位,这两份提交上来的报告,我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谢尔顿博士已经全部看过了。”

  距离事故发生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柯林杰那原本还算茂密的头发就已经出现了秃顶症状,说话时的语气也满是疲惫:

  “最终我们认定,两个团队所形成的事故树可以进行同一认定……”

  当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整个会议室内顿时达到了一个极其微妙的气氛。

  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大部分子系统负责人,包括柯林杰博士本人而言,尽管测试结果本身未达预期,但只要能够正常走完事故分析流程,再针对性解决问题,总归称得上是一次不错的进展。

  但心里有鬼的丹尼尔·贾博伦斯基却瞬间就紧张到了极点。

  毕竟他再清楚不过,那份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测试报告是经过加工处理的。

  甚至无需进行事故树分析,只需要把全部原始数据找出来重新分析一遍,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转头看向旁边的梅尔丽·赫斯特。

  在经历过去年圣诞的阿拉斯加旅行之后,两个人已经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然而,后者却仍然面色如常,一副跟没事人差不多的样子。

  似乎是发现了对方的慌乱,赫斯特侧头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但这却并不能让贾博伦斯基冷静下来,反而愈发心跳加速了。

  他稍稍侧过身去,似乎想要跟赫斯特说点什么。

  但却被柯林杰的声音所打断了:

  “事故分析团队认定,飞行器没有成功加速到预期值。”

  “发动机开始运行后,观测到内部几个舱段内的温度和压力都出现异常,在研究了156个不同的节点后,发现事故源头指向了发动机后部排气口与飞行器机体安装管口之间接口的密封问题……”

  当第一句话说完的时候,贾博伦斯基差点就因为紧张而晕了过去。

  但旋即他便意识到,对方说的“没有成功加速到预期值”是指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之后,而不是之前。

  而后面的内容更是表明,事故分析团队完全没有往助推器出现问题这个角度去考虑,而是直接瞄准了飞行器本体。

  还没等他理清楚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就听柯林杰继续说道:

  “尽管在风洞试验时,我们就知道超燃冲压发动机和高超声速飞行会形成强烈的热环境,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这一效应的强度,根据传感器数据间接推算,在经历了140秒的飞行之后,超燃冲压发动机本体实际受热伸长了大约0.75英寸,给对发动机与飞行器机体连接的界面接口的密封增加了难度……”

  “两个团队分别将二号和三号验证机上的发动机拆除,最终发现密封无法承受如此惊人的高温与形变,导致发动机在工作时,一部分本来应该提供推力贡献的热气没有按设计的排气口通道排出,反而从破裂的裂口处泄漏进入飞行器尾部的几个舱段。”

  “这一方面导致不断升高的温度足以熔化遥测设备的电路板和其它关键设备的焊接,另一方面也使得SJX61-1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发生紊乱,丧失了部分推力,与试飞当日所观察到的情况一致……”

  “……”

  贾博伦斯基刚开始还听得非常认真,甚至记了不少笔记。

  但很快,他就关注到了一些技术以外的其它细节:

  比如在这份分析结论当中,同时提到了风洞研究、理论计算、弹体设计、发动机生产……等一系列问题。

  突出一个雨露均沾。

  似乎每个环节都跟这次“部分成功”有关。

  而众所周知,所有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就等于所有人都不用承担责任。

  至于他们负责的火箭助推器为什么没被提到……

  估计只是因为不够重要,所以被无视了。

  大约半小时后,柯林杰终于读完了那份冗长的初步分析结论,并以此为基础给重新合二为一的团队成员分别布置了新的任务。

  直到此时,心事重重的贾博伦斯基才终于不再惊慌。

  但提心吊胆很快又被惊疑和好奇所取代。

  因此,他很快单独找上了赫斯特:

  “梅莉,为什么……”

  后者似乎早就料到了贾博伦斯基会过来,甚至没等他把问题说出口就耸了耸肩回答道:

  “这没什么好吃惊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毕竟成功启动,而且还正常工作了两分多钟的时间,本来也不应该找到我们头上。”

  “再者说,只要能够找到事故原因,过于追根溯源对所有人都没好处。”

  这几乎相当于承认了,整个事故树分析过程存在猫腻。

  贾博伦斯基没有太多工程经验,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不追根溯源,那么找到的所谓“事故原因”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所以是柯林杰博士要求……”

  “当然不是。”

  他的话再次被赫斯特打断:

  “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意思,很难说柯林杰在其中知道多少……”

  在这个瞬间,贾博伦斯基突然意识到,尽管自己所在的团队是半路才参与研发计划,但在关系网遍布的导师,以及擅长交际的师姐运作之下,似乎已经相当深入了整个项目……

首节 上一节 1168/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