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75节
“是的。”
林成刚点点头:
“但我的工作关系还是要挂在这边,只能以顾问的身份参与你们的项目……”
对于沈芳忠来说,这点小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要求:
“这些组织层面的要求,我们全都可以同意,资金和人手也会优先保障到位。”
他直接大包大揽地给出保证:
“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对接?”
这个架势,反而让对面的林成刚一愣。
完全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迫切。
“可能还得一阵子,装药成型之后的药柱强度还有些隐患。”
他语气中稍有些尴尬,于是紧接着又补充道:
“但我们已经在跟火炬实验室那边合作,对CTK系列推进剂的工作流程进行理论计算,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以他们的水平来说,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
好像是为了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一般。
林成刚最后一个字的尾音还没完全落下,办公桌左上角上的红色电话就铃声大作,打断了三人之间的谈话。
他探头看了一眼,然后直接伸出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喂,栗教授么……”
电话,自然是火炬实验室那边打来的。
由于常浩南最近基本常驻在怀柔科学城,所以之前跟林成刚联系的一直都是栗亚波。
然而这一次,听筒那头却响起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声音:
“是我,常浩南。”
“常院士?”
林成刚的身体反应比脑子更快,尽管隔着一根电话线,但还是蹭地一下就站直了:
“您怎么……”
“你那个体系的情况有点意思,正好这两天怀柔那边事情不多,我就抽出时间过来看看。”
常浩南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笑意:
“也是碰巧,就出结果了……”
对于常浩南口中诸如“碰巧”、“运气”、“顺便”之类的词,林成刚已经有了十足的抗性,连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信。
想必是有什么栗亚波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才摇来了自己的导师进行支援。
只不过这属于人家师门内部play的一环,他也不好过问太多。
“那我马上过去……”
正准备结束通话,林成刚又突然瞄了一眼办公桌对面二脸懵逼的沈芳忠和李建强:
“常院士,二院负责红旗9型号研发的沈芳忠总师和空军装备研究院的李建强主任正好在我这边,您看……”
他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常浩南自然也不会拒绝:
“一起过来吧。”
……
因为时间紧张,常浩南甚至来不及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而是直接在计算中心的地下机房里接待了一行人。
“因为不是理想溶液体系,加上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相变,所以整个计算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所以我就长话短说。”
他说着调出了一张大约100个分子厚度的表面模拟图:
“二次点火失败实际上涉及到了两个独立原因,所以成刚同志你单从宏观工作参数上分析不出结论也是正常的。”
林成刚一时间有些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应该为此而感到欣慰。
好在常浩南也没给他太多纠结的时间,便从旁边的桌上随手抄起一支笔,指向图上的一个位置:
“为了保证控制效果明显可见,你用三维多孔聚乙烯醇作为粘合剂,提高了整个体系的电阻,使其只有同时满足高电压与高压强两个条件时才能实现高速燃烧,又通过金属钨进行调节,应该说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这才刚听完主题部分的第一句话,林成刚就已经呆立当场——
对方讲出的这些内容,几乎和自己在开发时的心路历程完全一致。
而他此前却并未跟任何人透露过。
“但这个体系不仅对电压敏感,也对热敏感,持续暴露于高温火焰中会因过热而发生熔融软化和化学分解,所以在你的测试中,冷却状态下一次点火的成功率是100%,而二次点火就容易发生失败,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收集到的残骸中观察到的药柱开裂现象。”
林成刚深吸一口气,露出恍然大悟状:
“难怪……”
稍等了几分钟之后,常浩南又打开了另外一份计算文件,继续介绍道:
“另一方面,钨的燃烧特性和电学特性确实都很好,但密度却达到19.35……根据我的计算结果,在推进剂组分混合搅拌或药浆静置固化成型过程中,大概会有70%的钨粉沉淀在药浆混合液底部25%的区域内,这个很容易导致药柱结构内部缺陷。”
如果说前半段内容还让三人听得云里雾里,那这后半段就相对比较易懂了。
沈芳忠面色旋即严肃起来:
“这是不是意味着,药柱的体积越大,留下的隐患就会越大?”
红旗9防空弹的体积是陆军所用短程弹的几倍不止,如果真如常浩南所说,那应用前景可就不太乐观了。
“这是必然。”
后者点头:
“实际即便不考虑钨粉的问题,CTK-2也只能在极小电极间距下通过交流电点火燃烧,对于大型药柱还需要额外涂覆导电层,更进一步降低了体系稳定性……”
这个结论,让带着巨大期待的沈芳忠难免感到有些失望。
他刚想再说点什么,常浩南却又话锋一转,抢先开口:
“其实林研究员的思路,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CTK-2的基底体系问题不大,尤其硝酸羟胺这个氧化剂的选择非常到位,只需要把粘合剂换成聚合度较高的聚乙二醇,再以硼酸作为交联剂,就能在降低点火功率的同时,明显提高力学强度,缓解熔融软化问题。”
沈芳忠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这大落大起的剧情,实在让他一个老头子吃不太消。
而林成刚则愣愣地看着眼前屏幕上的结果,突然有点怀疑世界:
“那钨粉……”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件事情了,也是你这个体系中最有趣的部分。”
常浩南饶有兴致地回答道:
“只需要调整金属添加剂的类型和工艺,就能从CTK-2的统一基底出发,延伸出至少三种性能各异,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配方体系……”
第1340章 端面燃烧
“等一下等一下……”
面对如此剧变的局面,最先遭不住的反而是林成刚自己:
“常院士您先让我缓缓……”
相比于火箭动力学出身的沈芳忠以及空中指挥出身李建强,他作为专门研究火箭动力和固体燃料的技术人员,对于理论化学处在一种“懂一点,但又不完全懂”的叠加状态。
而恰恰就是这种状态,让他既不能像纯外行那样忽略全部中间环节只听结果,也没办法迅速并完全理解电脑上展示出的计算过程。
毕竟那还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对于一个传统的工程师来说确实稍显复杂。
结果就是,还没等他完全消化前面指出问题的那部分内容,就又听到常浩南说在自己体系的基础上整出来了三种新花样。
没道心破碎就算是心理很强大的了。
好在常浩南也知道自己的进度可能有点快,所以在听到林成刚叫停之后,颇为耐心地等了一会。
不过,有些东西,不会就是不会。
如果一开始没看懂,那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自己琢磨明白。
所以几分钟后,林成刚紧皱的眉头不仅没有舒展开来,反而拧得更深了。
眼见这么拖下去不是办法,常浩南只好重新开口,打断了对方似乎没什么效果的思考:
“如果有什么不太理解的部分,也可以直接问我……”
听到这句话,林成刚的脸上闪过一抹纠结。
显然,明明是自己搞出来的体系,现在却还没有别人更懂,这对于一名技术人员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总归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他几乎在转瞬之间就做好了自我开脱。
“毕竟是常院士,没什么丢人的……”
在心里默念两遍之后,他故作镇定地点了点头:
“我在设计推进剂体系结构的时候,就考虑过聚乙烯醇的热敏性和水解问题,而且不只是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单独成分试验,也加工成药柱进行过全流程燃烧模拟,但是当时并没有发现类似的问题……”
实弹测试的结果就摆在这里,跟常浩南的计算也能对得上,林成刚肯定明白是自己这边出错了。
但具体错在哪,却让他一时间无法想通。
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构成方式,即便是同一牌号的不同批次产品,有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性能波动,可最多也就是在数值层面有个百分之几的差距,不可能波动出截然相反的特性才对。
“因为这属于一类个体差异非常明显的反应……”
常浩南回答道:
“别说是实验室模拟,就算是之前的试射,打出去的12发弹里面不也有10发是没出问题的么?”
他说着把计算过程翻回到前面的一页,然后解释道:
“正常情况下,就算是用最缓燃的方式工作,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时间也不会超过5分钟……实际别说5分钟,哪怕50分钟也根本不足以让水的消除反应蔓延到整个药柱,最多就是对性能有些不良影响,而且按比例来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那……”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