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78节

  所以整个一屋子的人都憋得非常辛苦。

  实际上,就连景志远本人,嘴角都微微抽动了两下。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两个地方绝不是常浩南随随便便选出来的。

  二者分别是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最重要的支点。

  如果能够向这两个位置稳定投送火力,那么基本就意味着整个岛链封锁策略的破产。

  对于华夏地缘战略层面的意义难以估量。

  只不过眼下毕竟算是半个正式场合,以他如今的位置,实在是没办法对这个名称做出太有倾向性的反应。

  倾向哪边都不合适。

  所以,尽管心里也觉得这两个名字不错,但他还是略显生硬地转移了话题:

  “如果以2009年中作为时间节点的话,那从头开始研发推进器肯定是来不及了,或许……可以在东风31A的基础上去掉第三级?”

  即便景志远并非技术军官出身,但在没办法研制新型号的的情况下,能整出来的花样本来也不算太多。

  某种程度上,他的提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许可。

  大概相当于“第二炮兵里面的资源你随便挑”这样子。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回答道:

  “定性上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更具体的改进方案,我会跟导弹研发团队的同志们做详细讨论。”

  趁着这个没人说话的功夫,一位跟在景志远身后的高级军官忽然开口:

  “景司令,常院士,如果是以东风31作为原型修改的话,会不会影响到武器的级别划定?”

  紧接着,因为担心自己说的不够清楚,所以又补充道:

  “我是指,短程和中程导弹都属于常规定义中的战术武器,使用门槛基本相当于不设限,但洲际导弹毕竟更加敏感,即便减去一级,5000公里的射程也是骑在一个门槛上……”

  景志远回头看了对方一眼,没有马上给出回答。

  但表情却变得严肃起来。

  作为具体负责军种建设和战术制定的单位,有这方面的考虑也实属正常。

  而这种时候,反倒是常浩南这种技术人员可以相对“口无遮拦”一点:

  “我觉得,战略和战术的定义更主要在于平时的威慑……如果真到了需要发射这些武器的时候,那么二者之间的界限本身就已经模糊了。”

  听到这里,景志远突然回想起了刚才的一个细节:

  “对了,我记得你之前好像提到过……模块化战斗部?”

  其实常浩南刚才就在好奇,对方为什么没问到这个关键点。

  看来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乘波体构型对于重心比较敏感,所以任务载荷的变化对于飞行包线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没办法像传统弹道导弹那样相对自由地进行排列组合……”

  景志远露出有些迷惑的表情:

  “都已经10倍音速了,不论反舰也好钻地也罢……还需要什么特殊的额外设计么?”

  他的思路显然还有些受限。

  “呃……我们设计了两种预制的可替换战斗部。”

  常浩南把屏幕上的剖面结构图放大,以便看得更加清楚。

  原来,中间偏后位置的载荷部分由两种不同颜色和阴影样式的图例构成,只是刚才图本身比较小,所以没能看清。

  其中一种红色的,含能装药呈两头粗中间细的漏斗型,周围包裹大量预制的钨合金破片。

  属于在弹道导弹上面不多见,但防空导弹领域很常用的线性聚焦式杀伤战斗部。

  应当是考虑到高超音速飞行体本身就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侵彻能力,所以战斗部只需要最大化在一定区域内的杀伤效果即可。

  景志远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把注意力放在了另外一种黄色标识上面。

  截面是上下两个卵型结合在一起。

  非要说的话,形似一颗花生。

  如果换个人站在这,哪怕是个技术领域的专家,恐怕也得愣上一阵子。

  因为没有任何常见的战斗部是这种奇特的形状。

  但却正好和景志远专业对口。

  “核战斗部?”

  他几乎脱口而出——

  上下分级的双卵形/双球形结构,是小型化核战斗部的最典型设计。

  位于上方相对较小的初级结构是一个作为扳机的内爆式裂变弹,只是会在中间加入少量聚变材料,用于诱发后续反应。

  而下方体积较大的二级结构则是以铀238-氘化锂6-钚239/铀235三层材料为主的聚变部分,用于真正释放出热核武器的恐怖威力。

  任由景志远目瞪口呆地看了一会儿之后,常浩南才解释道:

  “这个射程潜力,如果只能装一枚常规弹头的话,未免有些浪费,尤其是在威慑过程当中……核弹头重量轻但体积大,如果没有在设计阶段预先考虑,是没办法临时被替换的。”

  “当然,我只是阐述一种技术层面的可行性,至于具体是要设计成单纯的常规型号,还是要具备核常兼备的能力,这点是由上级首长来做决定……”

  回过神来的景志远点了点头。

  他意识到,今天有关高超音速武器的话题,应该要到此为止了。

  再往下的部分,常浩南作为研究人员可以提议,但他作为行政领导,却不能越俎代庖做出回应……

  ……

  景志远一行人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又简单参观了一番怀柔科学城之后便准备离开。

  毕竟,回去之后还有大把的报告要写。

  行政上事务虽谈不上困难,但繁杂程度却并不亚于研究。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有些回过味来,止住了已经准备上车的脚步:

  “常院士,我觉得刚才那个方案,可能并不只是像一架飞机……”

  他盯着常浩南看了几秒钟:

  “它真的能够成为一架飞机,我说的应该没错吧?”

  对于常浩南来说,利用一个项目的资源对下一个项目进行预研属于捎带手的事情。

  所以被看穿了也就被看穿了:

  “只能说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

  他坦率地回答道:

  “拼接式乘波体在高超音速范围内的优化范围很大,但三马赫以下,尤其亚音速区域内的飞行性能仍然不够理想,如果把这个方案做成一架飞机,那有很可能像是航天飞机那样,只能自主降落,却没办法自主起飞……”

  景志远微微瞪大双眼。

  能考虑到这种程度,说明对方是认真的。

  他很快想到了一个用途:

  “如果用作临近空间侦察,也就是用飞机发射,然后自主降落,那倒也足够了……而且比卫星方便得多。”

  常浩南倒是也考虑过这种思路。

  实际上,他重生之前正在参与的项目,最终产品就是一个空中发射-高超音速飞行-自主降落的型号。

  但如今他对高速气体动力学理论的认识已经超过了上一世,因此已经不再满足于重复一遍当年的工作。

  而是准备搞点更大的花样。

  “关于这件事,您先别着急……”

  常浩南凑到近处,低声说道:

  “串联拼接方案只是拼接式乘波体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所以长远来看,确实有可能造出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飞机……”

第1344章 我们的动作已经展开,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就在景志远拜访怀柔科学城的一个月后。

  陇原省西部。

  第二炮兵效应测试靶场。

  靶场主任王宏让正套着厚重的防爆服,在一处焦黑的弹坑旁边进行采样测量,时不时还拿起挂在胸前的照相机,对周围散落的各式残骸进行拍照留档。

  在两年半以前的验证弹测试结束之后,这里便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宁静之中。

  毕竟,弹道导弹试射成本很高,准备周期很长,频繁试射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外部压力,所以不可能像火炮或者轻武器那样遇事不决就打上几轮。

  更何况这里主要承担新技术新战法的验证和测试,日常训练还有其他军区一级的靶场负责。

  直到大约一年之前,才陆续有各种工程设备进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场地改造。

  主要是铺设一条总长约10公里,其中包含两段半径1100米四分之一圆弧形的标准铁轨,并预先安置足够多的备用材料,以便在每次试射命中之后能够迅速进行修复。

  当然,如此大费周章肯定不是为了测试弹道导弹对于铁路的命中精度或者毁伤效果。

  而是要通过“旱地行舟”的方式,模拟一艘正在进行机动过程中的航空母舰,用于测试东风21D的雷达制导弹头对于移动目标的定位能力。

  这项工程看似简单,但由于戈壁滩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恶劣气候,真正执行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更何况对于雷达而言,地面的反射特征和水面完全不同。

  当年验证弹试射的时候,只是顺便验证合成孔径雷达制导的方案可行性,所以简单粗暴地拉高对比度即可。

  但对于一枚真要执行反舰任务的服役型号而言,还是需要考虑更多战术层面的问题。

  于是,直到三天之前,这里才刚刚完成了两年多以来的第一次测试任务。

  一枚安装了模拟战斗部的弹头从大约2000公里外发射,命中了正在以30km/h速度直线行驶、由一台内燃机车改造而来的模拟靶标。

  尽管不含装药,命中位置也不算正中圆心,但接近2000m/s的落弹速度还是带来了巨大的能量,将靶标内的柴油引燃,并随之诱发了一次不算剧烈的次生爆炸,导致残骸的散落范围远远超出预期水平,需要收集更多数据来还原命中当时所发生的情况。

  而身穿全封闭防护服在盛夏的烈日下搜索如此大面积的范围,显然不是什么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

首节 上一节 1178/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