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07节

  常浩南停下筷子,回答道:

  “而如果按照第一个滑翔周期的中间点来算,那就是4080m/s,大致相当于常态下的12倍音速……”

  听到这个数字的郭林突然咳嗽起来,可能是被被碎花生壳给呛到了。

  常浩南则伸手替他拍背,腕表表盘在灯光下泛着冷蓝的光。

  好不容易缓过来之后,郭林再次开口:

  “所以说跳跃式弹道真能形成长期且稳定的黑障效应……”

  郭林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布上画出一条正弦曲线。

  “乘波体构型的气动特性是关键。”

  常浩南已经不是第一次回答类似的问题了。

  他用筷子蘸着茶水在桌面勾出压缩面的大致轮廓:

  “激波层在80-100公里高度会形成周期性压力震荡,就像蜻蜓点水……而在这个高度,控制气流和控制等离子层的分布,在本质上其实是同一回事。”

  尽管早就对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但真正从常浩南口中确认这个消息的时候,郭林的表情还是多少有点复杂。

  作为一名雷达工程师,他从立场上很难接受这种简单粗暴到毫无美感的低可探测性手段。

  当然更关键的是——

  似乎完全无法对抗。

  等离子体隐身当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之前一般都被认为是某种狂想。

  然而在这次简单的攻防对抗当中,郭林和他的雷达有幸成为了第一个被此项技术压垮的目标。

  “实际上,速度虽然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关键指标,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标。”

  常浩南把一根已经剃干净的羊肋骨放到旁边:

  “就像刚才老郭说的,多变的弹道也是突防和隐身的重要一环,所以我们后续优化的重点也在这里,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发射端的操作难度……不能以参试部队的标准对待第二炮兵的其它单位……”

  他的意思其实是,810旅有包括刑牧春在内的甲方专家组进行指导,每次发射之前又有短则几星期长则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对新知识的接纳水平自然完全不同。

  可这句话听在旁边的梁彦刚耳朵里,就完全是另一个意思了。

  这是对他们水平的认可啊!

  恨不得把嘴角都咧到天上去。

  “到底是总师啊,就是有眼光。”

  虽然是这么想着,但他还是故作谦虚地摆了摆手:

  “都是刑总他们指点的好,我们也就是负责输几个参数再按个按钮罢了……”

  这个回答在常浩南看来有点突兀,但还没等完全想明白,大受鼓励的梁彦刚就反过来问道:

  “常院士,不知道咱们后几次测试的详细时间表有没有定下来?我想带着同志们针对性准备准备……”

  考虑到在场的也都是知情人士,所以前者拿起另外一根羊排,几乎不假思索:

  “第二枚和第三枚原型弹已经在组装和调试了,预计8月和9月各打一发,然后年末之前应该还有三发,明年年初再打最后一发,没什么意外的话就可以设计定型了……”

  “好……”

  第一个字刚出口,梁彦刚就把后面的内容憋了回去:

  “竟然这么快?”

  他本来都做好了长期在两地工作的准备,但这么看来大概一年也就差不多了。

  常浩南点点头:

  “嗯……不过明年测试结束之后,你们旅应该马上就要执行新任务了。”

  梁彦刚此时还没有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

  “换装嘛,常院士您放心,我保证把全部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旅其它同志……”

  然而还没等表完态,就被打断了。

  “换装是例行公事……”

  常浩南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准备给对方一个惊喜:

  “不出意外的话,你们旅大概率要直接赴京,准备参加明年的60周年阅兵!”

  果不其然,梁彦刚筷子里夹着的油焖笋片晃动几下,接着直接落到了桌布上。

  “明年……阅兵……”

  东风3作为一种早期型号,只参与过1984年一次阅兵,他当年还在上中学当然不可能参与。

  原本以为就算换装,这种黑科技型号也要再等些年才能公开,到时候他都未必还在旅里面任职。

  结果,机会就像是那枚从天而降的玄鸟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到了他的面前。

  跟过去的情况类似,国庆60周年阅兵式也有个专门的保障项目叫做“0910”工程。

  只不过这一次,0910工程真正回到了其最本来的功能。

  也就是为整个任务提供后勤和装备技术保障,而不会再专门将某个型号的研发项目纳入其中。

  毕竟10年前,部队连个像样的三代主战坦克都凑不出来,只能拿原型车顶上。

  而10年之后,连高超音速导弹都将完成设计定型。

  确实是是好起来了。

第1379章 千目巡天

  戈壁滩的热风裹挟着砂砾拍打在食堂的玻璃窗上,郭林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不锈钢餐盘里凝结的油花倒映着天花板上晃动的白炽灯光。

  他听见身旁传来餐椅拖动的声响。

  是刑牧春正端着个搪瓷缸子往这边走来。

  庆功宴已经散场,绝大部分人也早就离开,只剩下他们这几个刚才一直在讨论问题的人此时还有些意犹未尽。

  “实际上。”

  对面的常浩南见到刑牧春重新落座,重新开口道:

  “我之前到飞机上送首长离开的时候,注意到他们也很关心高超音速导弹防御,或者至少是预警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否则这次测试里也不会临时加入雷达对抗的部分了。”

  刑牧春坐回椅子上,灌了一口解腻的茶:

  “是啊……美国人虽然在X51A上面受了挫,但我看HTV2,就是那个猎鹰项目还是挺像模像样的,再加上滑翔式高超的技术难度毕竟还是不如吸气式,所以咱们这次虽然是拔得头筹,但我估计过不了太长时间,对方也有可能可能获得类似的装备,到时候肯定要操心防御问题。”

  一种武器,如果双方都有且都无法拦截,那么就形成某种类似核武器的威慑平衡。

  对于先手获得此项能力的一方来说,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常浩南正在挑着糖醋鱼身上最后几块没有细刺的肉,闻言撇了撇嘴心说未必。

  但对方说的道理倒是没错,所以他也没有在意那些细节:

  “总之这次的测试结果已经说明,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常规预警雷达即便做到极限,也很难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更别提组织火力拦截了。”

  说到这里,他把筷子撂下,起身穿上外套准备离开:

  “所以8月和9月的两次试射,我觉得就不用安排毛道雷达站进行对抗了……单纯重复多次也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反而还会影响到参试同志的士气。”

  对于一个雷达站来说,频繁面对一个完全无法对抗的对手,所带来的无力感是非常严重的。

  这和那些努努力就能实现,或者至少有希望实现的目标完全不一样。

  郭林马上点了点头:

  “我也这么觉着……”

  实际上别说是毛道雷达站那边,就连他都难免感觉到有些挫败。

  但话说到一半却戛然而止——

  他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出了些许弦外之音。

  八九两个月的试射不安排对抗,意思是再往后的试射还要继续?

  果然常浩南一边走出食堂一边说道:

  “等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再尝试一下新的预警原理……”

  郭林舟车劳顿半个晚上,这会儿又刚吃完饭,本来还觉得上下眼皮有点打架。

  结果听见这句话登时就清醒了:

  “要不然……我们到会议室细说?”

  ……

  这一趟,郭林本身就是带着疑惑来的。

  所以他带来了相当多一部分的技术和运行资料,

  “我们分析过去年西太平洋观测X51A试飞时候的记录,原始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导致的三维成像畸变率超过47%,但好在弹道稳定而且没有黑障问题,依靠多基站部署方式和我们积累下来的特征参数还能够实现稳定跟踪。”

  他的钢笔尖戳在复印纸上某个剧烈抖动的波峰处:

  “而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这个速度的两倍以上,即便沿用多基地部署形式也并不乐观,再考虑到其他干扰因素,期望半年时间就解决是否激进了一点?”

  如今已经是6月中旬,而刚才常浩南和梁彦刚说的是,年底还会安排两次发射。

  那满打满算也就是半年功夫了。

  “半年解决问题确实太夸张了。”

  常浩南抬手向下压了压,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

  “我的计划是,在年底之前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验证新技术是否具备可行性,如果可行,那么明年再考虑转正成为正式项目……至于真正通过验收投入使用,那恐怕不是近两三年的事情了……”

  郭林的嘴张了张,但一时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刚才这句话里的信息量确实很大。

  如果连常浩南都说一个项目最近两三年无法完成,那说明规模恐怕远远超出常人想象。

  然而郭林很难想象,以华夏目前的建设效率为标准,哪怕是7010这种规模的雷达,恐怕也不值得对方说出这种话来。

首节 上一节 1207/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