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33节

  盖茨听到脚步声,下意识转过头。

  “阁下,有紧急消息。”

  被叫做玛丽娜女秘书把手里的东西递给盖茨。

  后者接过来扫了两眼,面色顿时大变。

  舍尔心里好奇,但又拿不准自己好不好开口。

  倒是盖茨主动把电文纸递了过来:

  “少将,你不愧在华夏生活多年,刚才的判断非常准确……”

  “嗯?”

  舍尔根本没听懂,还迷糊着对方到底说的是哪次判断。

  结果定睛一看——

  【空军航天司令部侦察中心:确认在当地时间今天上午十时许,华夏完成了其第四代战斗机的首飞工作,更多具体消息仍在确认当中】

  尽管舍尔自认为在华夏多年,已经算是了解华夏军队并且料敌从宽,但看见这条消息的时候还是不由得心颤了一下。

  同时也有些尴尬——

  原来是最开始随口瞎说的那次猜中了。

  还真是突然袭击?

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战略对手(二合一)

  美国使馆内的一间秘密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看着墙上投影仪投出的卫星图像,五角大楼代表团一行人已经良久没有人说话,只是一味地抽着烟。

  华夏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立项开始研发新一代主力战机的事情,在座各位当然都是知道的。

  只是根据洛马技术人员的说法,第四代战斗机相比第三代有着近乎于本质的变化,其演进幅度远高于过去任何一次划代升级,几乎相当于60年前从末代电风扇到初代电吹风的跨越。

  而当年即便强如英美等国,也是经过了十来年的研发和测试,才最终完成了新老两代技术之间的交替过渡。

  这还是在期间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

  至于第四代战机本身,则并没有太多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在美国综合国力最强的年代,ATF项目从开始研制到首飞总共度过了漫长的11年。

  即便从洛克希德马丁的YF22方案胜出开始计算,也有6年时间。

  而铁幕另一边的老对手由于经历了解体风波,与ATF同时期的米格1.44和I-21两个项目则永久停留在了早期验证阶段,直到2006年,勉强结合了前两者技术的T50项目才重新立项,大约与华夏的二十号工程同期。

  但毕竟有着过去的积累,所以情报部门此前给出的分析一直认为,前者将在2009年左右率先试飞,而正式服役可能还需要等8-10年以后。

  换句话说,F22+F35的组合,在技术上仍然能维持至少10年的优势。

  至于后者,则始终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分析结论,一般都是用“进度可能会略慢于T50”一笔带过。

  虽然也有部分报告中提到,根据蓉飞集团方面的物资采购和人员轮换情况分析,华夏方面的研发进度可能远远快于预期。

  不过情报分析这种事情,其实最忌讳加入“可能”、“大概”、“也许”之类模棱两可的限定词,更别提部分单位为了推卸责任,会用遍历法把几乎所有可能的结果全都写上一遍没这样事后分锅大会的时候,总能找到其中猜对的部分推卸责任。

  结果就是情报的参考价值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即便情报本身是正确的,决策层也没有直接采纳的信心。

  总之,面对着眼前这张照片,整个代表团都突出一个手足无措。

  当然也包括盖茨本人在内,

  眼见着距离下午的会谈时间越来越近,他终于有点坐不住了。

  实际上,这种给谈判对象来个“下马威”的操作,美国人并不陌生。

  只不过,以前基本都是他们在给别人做,而这次终于风水轮流转了而已。

  “各位,谈谈你们的看法吧。”

  盖茨说着抬手在半空中挥了挥,驱散掉面前浓郁到几乎挡住视线的烟雾:

  “虽然下午的只是初步打个照面,实质问题要等到明天才开始谈,但要是先被对方在气势上给压住,那后续的工作可就很难开展了……”

  有了老大发话,大家也不好继续当闷葫芦。

  可因为之前毫无准备,又不可能在这种时候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所以一时间竟然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好在,还是很快有人打破了冷场:

  “虽然报告中给出的判断是飞机当时正处在起飞过程中,并且红外侦查结果也表明发动机尾部有明显的热流,但卫星图片几乎是来自正上方的俯视图,飞机的投影又恰好位于跑道上方……有没有可能是一次地面测试,或者单纯的假目标?”

  尽管从理性上,大家都知道这种猜测的可能性不大,但眼下正是最需要建立信心的时候,所以在听过这番发言之后,竟然有不少人跟着点头。

  然而,大多数人还是没办法说服自己,相信如此离谱的判断。

  尤其负责与国内联络、也是之前最先通报这一情况的玛丽娜·莱戈洛女士,更是直接拿出了新的消息:

  “很遗憾,先生们。”

  她轻点几下鼠标,将投影在幕布上的画面切换到了另外一组照片。

  或者准确来说,应该是一组网页截图,只不过其中包括很多照片。

  从角度来看,明显是从地面拍摄的,内容正是一架刚刚起飞,正在半空中爬升的飞机。

  “一开始,我们确实考虑过伪造飞行痕迹进行假首飞的可能性,但公开情报分析人员几乎在同一时间就毫不费力地在华夏网络上找到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讨论、图片和视频资料,而且至少来自三个不同的角度……或许诱骗卫星侦察很简单,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能直接骗过如此多角度的人眼。”

  莱戈洛一边切换着页面,一边介绍道:

  “机场位于蓉城西郊,但其实近些年已经算是城区,并且华夏人完全没有任何控制机场周围的举动,甚至在试飞之前的四十分钟就已经把两架验证机拉出来摆在了停机坪上,所以到真正起飞的时候,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群众,甚至我们蓉城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在稍晚些时候去查看情况的时候,还在周围看到了不少维持秩序的保安和警察……”

  情报部门后续给出的详细报告非常贴心,甚至把截取的中文页面都给翻译成了英语。

  因此众人可以很轻松地阅读上面的内容。

  其中大部分都是各种方式的情绪宣泄和庆祝。

  当然也有一些根据已知条件而进行的技术分析,只不过这种靠目视加上脑补进行的判断意义不大,更何况这架飞机看上去还处在技术验证,或者最多就是早期原型阶段,后续还有很多的调整空间。

  而且就战略层面来讲,同一代装备之间的些许性能差异,反而是不太重要的部分。

  “看起来,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和我们差不多……”

  坐在盖茨对面的舍尔少将稍微松了松领带,好让呼吸更顺畅一些:

  “在上午11点之前的几个BBS主题里面,即便是华夏人,也普遍都认为这是一个假消息,至于图片则是经过PS技术处理的,直到越来越多的影像资料和目击者描述出现,才让人确定了整件事情的真实性。”

  “毫无疑问,这种安排就是故意的。”

  之前最先开口的那名成员闷着声音开口:

  “虽然飞机试飞的消息不可能完全保密,但能在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里凑出如此之多的围观群众,并且互联网上的讨论热度完全没有被压制的迹象,显然是有官方力量在后面推波助澜。”

  莱戈洛点了点头:

  “是这样没错……实际根据我们的时候追溯调查,早在大约一星期之前,互联网上就有过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但相关讨论很快被封锁或者隐藏,其中一部分直到今天又被重新放出,而且在很多网站上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基本可以确认是有统一的指挥。”

  恰好在这个时候,幕布上的网页里出现了一张新的图片。

  跟刚刚首飞的飞机无关,反而是五角大楼代表团一行人走下飞机时候的情况。

  这让盖茨有些好奇。

  “玛丽娜,等一下……”

  他叫住了刚准备点击鼠标的莱戈洛:

  “这张照片似乎是和我们有关……上面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像其他页面那样给出翻译?”

  然而这个问题却让对方面露难色。

  但最后还是放出了对应的翻译。

  标题内容就非常直白——

  【我觉得上面选在今天首飞就是故意的,不信的你们去看新闻,盖茨在下飞机时候的那个表情,就差把凝重俩字写在脸上了……】

  而下面的回复也纷纷表达赞同。

  【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下马威吧?】

  【听说对面这次过来,就是想威胁咱们吃掉他的一部分债务,结果这还没开始谈,自己就先被威胁了,哈哈哈……】

  【其实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帮他们维持住债务对我们也有一定好处,未必就不可行,但前提是绝对不能以被威胁的形式同意对方的要求……】

  【…………】

  本来,盖茨是想找个稍微轻松些的话题,驱散一下弥漫在会议室里的压抑气氛。

  结果这么一整,非但压抑没有缓解,反而还多了一层尴尬。

  尤其盖茨更是脸色阴沉的可怕,显然对此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实际上,他当时是在听取莱戈洛汇报使馆方面的准备情况,面色严肃也只是外交场合的气氛需要而已。

  况且从时间来看,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那架飞机都还没首飞,代表团更不可能提前收到未来的消息。

  但这段断章取义实在过于贴切,对于大多数并不愿意刨根问题的吃瓜群众而言欺骗性拉满。

  更让人感到闹心的是,经过一段驴唇不对马嘴的分析之后,最终的结论竟然还是对的……

  这事儿一旦传播到外面,那他盖茨的小丑形象恐怕就要完全坐实了。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的上任新闻发布会上,自己还明确说过“我们的空中优势至少可以维持到2020年左右……”

  更要命的是,网页上的内容让盖茨产生了一个有些地狱的联想——

  大约45年前,曾有人放处过豪言,表示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华夏就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1963年,此人在乘坐敞篷车时因脑洞大开而身亡。

  一年后,华夏就成功引爆了自己的第一枚原子弹……

  好在,一阵敲击桌面的声音打断了盖茨的尴尬:

  “威胁,这是明晃晃的威胁!”

  随行的副手米歇尔·弗洛诺伊发出愤怒的低吼。

首节 上一节 1233/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