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36节
而常浩南也正是在这样一次闭门讨论的过程中,把之前和刘永全讨论过的问题正式搬上了台面。
“永全同志我想各位已经不算陌生了,不用我再多介绍,他汇报的情况只会相对保守,不会夸大其词。”
在涡扇10G项目顺利落地之后,刘永全应该很快就会以兼职形式进入航空动力集团的管理层,他这也算是提前给对方刷一些存在感:
“最近几天,我们对外联络办公室的同志又和达索方面的代表接触了一下,发现对方虽然在官面上反响平平,但包括查尔斯·艾德斯坦纳在内的几名代表私下都对我们的隐身技术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尤其是低雷达反射率的设计算法,以及能够实际测量RCS值的微波设施……”
实际上,当说到这里的时候,旁边就已经有几名参会者露出了些许怪异的表情。
不过出于对他本人,以及过往辉煌战绩的尊重,倒是还没有人打断。
常浩南既然选择在这个场合抛出话题,就已经想到了可能面对的情况,因此完全没有被其他人的反应所影响,而是继续道:
“英法联合的FOAS项目告吹,对于欧洲人来说最大的损失倒不是失去了一个可能存在的飞机型号本身,而是在涉及到下一代航空技术的研究中被耽误了大量时间,以至于直到21世纪都还没来得及建立起配套的硬件设施和理论基础,在这方面别说跟已经有或者即将有第四代战斗机的三个国家相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正处在野心顶点,不断跃跃欲试想要突破限制的日本。”
“所以我判断,对方所表现出的态度应该是真实的,至于为何不在明面上直接提出来,应该是觉得这个想法过于大胆,担心遭到拒绝之后,连现有的合作都会受到影响,而如果我方能旁敲侧击地表现出一些积极主动的要素,应该可以促使对方再向前一步……”
“……”
一番发言结束,换来了一众人的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跟他关系比较熟的李忠毅率先开口:
“常院士,你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但是……”
作为一名在军工系统里面根基不算深厚的外行领导,他甚至有点担心自己接下来的问题会不会显得过于清澈。
不过,毕竟前半句话都说出来了,所以最后还是有些犹豫地问出了那个大家都比较好奇的问题:
“但这一套操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再说……总不能真帮欧洲搞出一种第四代战机?”
尽管最近十几年的对欧合作都比较融洽,无论工建委系统还是李忠毅本人更是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但他的思维整体上还是清醒的。
或者说,至少没有把个人得失放在大局之前。
华夏和欧洲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积极的关系,关键是趁着90年代中后期美国人头脑发热,不把全世界放在眼里的功夫,在几个欧洲核心国家拉起来了一批拥有在华利益的政商两界人士,形成了相对牢固的捆绑。
问题在于,因为缺少直接干涉的意愿和手段,导致这种操作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对欧洲的控制,但得益于历史原因,只要及时挽回思路,就仍然有通过潜移默化方式挽回,甚至扭转局面的可能。
尤其如今的白宫是驴党做主,在豢养代理人方面更是轻车熟路。
所以长远来看,欧洲能在太平洋两端的竞争中保持中立都已经是华夏的巨大胜利。
而在最核心的军事技术上,更是不得不防。
好在,常浩南也不是没有理智的人。
“李主任放心,帮法国人搞第四代战斗机,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摆了摆手:
“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提敏感技术的问题,实在不是我看不起对方,但从他们过去二十年的行为逻辑来看,恐怕法国,或者整个欧洲也拿不出足够的资源和决心来稳定供应这样一个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庞大计划。”
“一旦中途有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个巨大的麻烦,如果项目停留在论证阶段或者早期验证阶段倒是还好,可要是不上不下,又已经搞出了些诸如原型机之类的财产,那可就有的撕逼了。”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清晰地听到两边传来了不只一声松了口气的声音。
尤其航空工业集团的总经理谭松瑞,更是直接端起杯子,猛灌了几口茶水——
要是常浩南真提出什么意料之外的疯狂计划,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还是他。
结果,水还没咽下去,就听见常浩南继续道:
“但对方的关注点也明显不在一款真正的第四代战机上面,大概率是希望能以现有的阵风为基础,在较短周期内以较小的成本,研发出一种战斗力可能接近第四代的型号……按照我们过去用过的说法大概算……3.75代?”
也就是老谭身经百战,加上以前跟常浩南接触不少,算是有点心理准备,否则非得被这口水给呛住。
“这不可能。”
他一边心说小祖宗您可别再吓唬我个老头子了,一边赶紧把茶杯放下,连连摇头:
“从上世纪末一直到二十号工程正式立项之前,我们曾经好几次认真研究过在歼10或歼11基础上改隐身机的可能,并且也跟苏霍伊方面进行过相关交流,但结论都是不看好这一思路的前景,要么改进幅度大到跟从头研发一架新飞机无异,要么战斗力提升的幅度根本达不到跨代的标准……JSF项目在早期方案阶段也有过类似F16改的方案,但也根本没能留到正式的竞标过程中。”
说完还苦笑着接了一句:
“常总您在这方面也是专家,了解的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
提议被直接反驳的常浩南却并未有什么不满,反而笑道:
“那如果放宽对低可探测性的要求,只需要达到部分隐身,也就是完全不考虑侧后方的情况,只将作战状态下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维持在0.5-1平方米级别呢?”
继而又补充道:
“比如对机头和座舱盖做出修型,用雷达遮蔽器处理进气道,再设计半埋式挂架或者经过隐身处理的弹药吊舱,让飞机能在相对静默的条件下携带一部分弹药……”
谭松瑞的脸上露出迷惑,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阵风在干净构型下的RCS本来就相对比较小,经过专门处理之后带弹维持现有的水平应该不算困难……可这能有什么意义?”
“我的意思是……虽然理论上雷达发现距离是跟RCS的四次方成正比,但现代雷达都针对中低反射率目标做出过优化,把RCS从5平方米减小到1平方米这种行为几乎不会在实际交战中带来明显的好处,反而无论半埋式弹舱还是隐身弹药吊舱都会大大增加飞机的死重,劣化机动性……”
“谭总说的没错,但可别忘了,提升战斗力既不是不是我们的,也不是对方的目的。”
常浩南解释道:
“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向世界给出一个证明。”
“过去,全世界只有美国人自己有第四代战斗机,这当然还好,但现在我们的四代机突然首飞,眼瞅着俄国人的T50也就是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初的功夫,所以法国人迫切需要向全世界,或者至少向欧洲证明,他们仍然在紧跟最前沿的脚步,至少没有被我们落下太多。”
“而我们则需要向法国人证明,或者换一种说法,发出明确的信号,就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方在航空技术领域积累下来的声望和影响力优势无法保持太长时间,从而让他们重新评估自己手中筹码的分量。”
当他提到“声望和影响力”的一瞬间,谭松瑞就已经豁然开朗:
“你是说,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影响我们和欧盟在民航技术领域的谈判?”
“不仅仅是影响。”
常浩南的语气放缓:
“镐发集团和罗尔斯罗伊斯联合研制的第一种航发已经开始了飞行台测试,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成为新一代空客A320的最主要动力……这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表明我们第一次用技术优势击碎了政策壁垒,从而成功进入国际主流航空市场。”
“而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彻底扫清我们航空产业面前的最后一道障碍!”
第1414章 故技重施
正所谓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
既然要搞个大活,那首先就得释放出一些诱饵来。
但又不能真的泄露太多秘密。
让外国人直接接触验证机状态的歼20显然绝无可能,而且实际也无法达到最终目的。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位于电科14所建在渝都的大型微波暗室抛出去。
虽说这东西背后的技术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歼20本身,但微波测试中心就像风洞基地一样是个相当大的范围,真正重要的控制室和分析中心都在单独的建筑里面,暗室本身只是个布满吸波锥和传感器的屋子而已,让人看看反倒没什么。
并且另一方面,测试中心的构造比较复杂,很容易布置一些线索让对方发现,从而引导别人“推测”出想要的结论。
这比直截了当地把相同内容告诉对方更容易取信于人。
把计划上报之后,上级很快批准同意。
而常浩南也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华夏-欧洲航空产业交流月”的机会,让刘永全直接邀请包括艾德斯坦纳在内的几名欧洲技术人员参观渝都微波测试中心。
名义上的理由是增进双方互信,并希望空客A320neo能够选择西罗公司“研发”的AE1500发动机作为首发动力。
欧洲人其实也猜得到,这里面肯定还有其它猫腻。
所谓增进互信,基本就是一些例行公式,而后一件事目前虽然还没官宣,但也已经谈的八九不离十。
根本犯不上做出如此大的动作。
但没办法,大型微波暗室这东西确实稀罕,再加上华夏第四代战机首飞的事情又是最近两个月国际航空界讨论最多的话题。
就算明知道是个饵,也得吃进去尝尝味道。
此外,常浩南也特地嘱咐过,邀请名单中不能包括罗罗的项目主管蒂姆·波迪。
因为后者曾经被他用几乎相同的套路骗过一次,不仅自己可能警惕性拉满,还有可能影响到同行的其他人……
……
当艾德斯坦纳走下考斯特中巴车时,感觉自己的头发几乎立刻就沾上了细密的水珠。
有点像他最讨厌的伦敦的天气。
不过,法国人的注意力很快就被眼前依山而建的灰色建筑群吸引,他看到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外墙上,蜂窝状的通风口像无数双沉默的眼睛。
“请各位先换上特制的衣服和鞋子,接下来请按照我们的引导进行参观……”
欧洲虽然没有同等规模的大型设备,但大家毕竟都是高段位选手,研究机构用的小型微波暗室还是见过的。
所以倒也没人多说什么,都用最快的速度换好装备,像小学生春游一般排着队等待进入。
整个参观团虽然是刘永全带头,但他毕竟不是电磁学领域专家,所以到了具体介绍的时候,还是换成了来自14所本身的杨杰负责。
“这是我们三年前落成的第二代多功能电磁场综合测试设备,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微波暗室,可以屏蔽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使测量活动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够抑制内部电磁多路径反射干扰,构建一种对来波几乎全部吸收的纯净的电磁测量环境……”
二人带着一众好奇宝宝来到一个挂着“RCS近”牌子的大门口,然后继续道:
“整个测试中心包括一间天线远场实验室、两间天线近场实验室、两间RCS远场实验室、三间RCS近场实验室、一间EMC实验室……而眼前的就是RCS近场测试区。”
通过翻译听到这句话之后,一众欧洲人虽然早有所料,但脸上还是难免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毕竟,如果只是绕着外面这么走马观花地来一圈,那似乎也没什么太大意思。
当然转念想想,这似乎才更加合理。
毕竟就连美国人,当年都只允许他们隔着几十米的距离远远看上一眼。
然而,他们刚做好心理建设,就看见杨杰掏出一张ID卡,直接把门给刷开了。
“请各位跟紧脚步,这里的结构比较复杂。”
看这意思,似乎是请他们更进一步?
艾德斯坦纳甚至怀疑是不是对方准备钓鱼执法,只等着自己一行人进去就直接以间谍行为的名义按住。
当然这种离谱的想法也只是闪过了一瞬间,而且他脚上的动作可比所有人都快,率先迈了进去。
“我们专门腾出了二号RCS近场实验室供各位近距离参观,以展示我们对欧洲同伴的高水平信任……”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