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43节

  导致从停机坪的角度看上去,反而更像是某种工程起重设备。

  基地工程师王振国正等在舷梯旁边,常浩南跟他握手的时候,注意到对方眼角有着相当明显的晒斑。

  这是年初时候还不存在的,显然最近这段时间没少户外作业。

  “常院士,韩研究员这会儿正在对辅助冷却设施进行检查,所以没亲自过来。”

  王振国说着递上一顶安全帽,然后把常浩南引上身后的猛士越野车。

  “这倒没关系,测试准备工作是第一位的……”

  说到这里,常浩南系安全带的动作顿了顿。

  因为他突然透过后视镜看到,一群穿着海军蓝工作服的人刚刚完成集合并踏上一辆中巴车,然后朝着跟自己一样的方向跟了上来。

  “咱们基地还新接了海军的测试项目?”

  鼎新基地虽然归属于总装备部管理运营,但毕竟是常浩南提议设立的,所以就算不是后者的项目,他问上几句倒也无妨。

  “那倒没有……”

  王振国回头往后瞅了一眼,然后摇摇头:

  “应该是海军工程大学马明伟院士的技术团队,来考察这里的测试条件,但还不知道具体是准备上什么项目。”

  这个名字让常浩南顿时来了些兴趣。

  出于便利性考虑,电磁弹射的地面测试直接选在辽西的舰载航空兵训练基地开展,所以对方不远千里跑到鼎新,肯定是为了其它事情。

  而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么沿着这条路的方向只有一些基地的营区建筑,似乎并没有第二个可以用来测试的工位。

  换句话说,对方也许并不是准备在这里搞什么新的技术验证……

  吉普车的速度当然远远快于中巴,因此很快甩开了一段距离。

  没过几分钟,电磁炮测试台架便呈现在了常浩南的眼前。

  九米长的发射轨道像一柄出鞘的利剑斜指苍穹,缠绕其上的水冷管路盘虬错节,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在表面看到淡淡的蒸汽云雾。

  显然是刚刚结束一次分系统测试。

  而在旁边的活动板房附近,穿着工作服的韩陈峰正拿着一台对讲机,专心致志地下达着操作指令:

  “水和酒精混合比调到1:2.3了?”

  他忽然回头问向正在操作终端的技术员,也因此而注意到了已经下车的常浩南。

  “常院士。”

  后者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先继续手头的工作,等结束之后再汇报情况。

  好在剩下的工作似乎不多,韩陈峰很快完成部署,然后兴冲冲地跑到常浩南面前:

  “常院士,我们已经重新修正了爆轰反射腔体的内轮廓,把二次谐波震荡降低了17%,另外重新调整了动磁式电机的铁心电枢,进一步扩大了动子运动形成,现在可以把设计的9米发射轨道充分利用起来,具体情况我们到控制室里面详说……”

  “……”

  因为氢氧爆轰磁流体发电已经绕过了电磁发射过程中最麻烦的储能问题,所以需要汇报的内容其实并没有特别复杂。

  只过了差不多四十分钟,常浩南和韩陈峰就又一次出现在了控制室的门口。

  也就在这个时候,刚才那辆跟在他们后面出发的中巴车恰好出现在了路口。

  按照时间计算,这短短几公里路无论如何不可能开了将近一个小时,所以很明显,对方是经过一些其它行程之后,又临时起意过来的。

  果然,从车上只走下来了寥寥数人。

  看到刚从控制室里走出来的常浩南,为首一名军官眼前一亮,快步迎上前来:

  “常院士,好久不见。”

  正是带队的马明伟。

  二人在之前为海军驱逐舰确定动力方式的过程中有过几面之缘,虽然并未有过直接合作,但好歹算是脸熟。

  “马院士,刚才我在停机坪那边还看见你们来着。”

  常浩南主动将对方引到试验区内,半开玩笑道:

  “这是准备来考察一下我们的项目进展?”

  但马伟明却没有半点玩笑的意思:

  “考察不敢讲……只是刚才开会开到一半,突然听说常院士你正好也在这,所以有些唐突地过来拜访一下。”

  常浩南知道对方现在正全身心投入电磁弹射技术的研发,专程前来不可能只是因为好奇,必定是对这门电磁炮所用的技术有想法。

  所以也没兜圈子,而是直接问道:

  “马院士是对这门炮感兴趣?”

  如此直白的切入方式让马明伟一愣,接着也敞亮地点点头:

  “实不相瞒,确实如此……”

  说着抬起头,望向位于火炮基座下方、呈左轮手枪弹巢状排部的一组氢氧爆轰管:

  “同样是短促的脉冲供能,氢气、氧气和爆轰管的成本实在不高,至少远比电感电容之类的大功率储能元器件要便宜,而且也容易伺候得多。”

  某种程度上,电磁炮和电磁弹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只不过在具体要求上有些差别。

  常浩南以为对方是在储能元器件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要剑走偏锋,所以赶紧打预防针,以免给对方不必要的期待:

  “马院士,氢氧爆轰所产生的磁流体发电功率不是线性的,尤其是受到负荷水平的影响很大……”

  其实在最开始,他就想过用这项技术去搞电磁弹射。

  但经过计算之后发现在工程上确实不太可行:

  “如果想要弹射一架40吨的飞机,那恐怕需要把爆轰管做到跟风洞差不多大才能满足要求,更何况为了满足发射频率,这样的爆轰管还需要至少6-8个,哪怕一艘10万吨级航空母舰上安装3部弹射器,也要占用无法承受的巨大空间……整体算下来恐怕还不如蒸汽弹射了。”

  不过,马明伟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失望:

  “这我知道,40吨的飞机当然不行,我也没准备把你的爆轰管搬上航空母舰。”

  说完稍作停顿,把目光重新投向常浩南:

  “但如果我只想弹射4吨,乃至0.4吨的东西呢?”

第1423章 连发射击!

  “400公斤到4吨?”

  常浩南下意识朝着高悬于半空中的“炮管”瞄了一眼:

  “从工程上讲,负载质量降低一个数量级,如果其它条件不变,那么对于爆轰能量的需求可以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左右……再考虑到弹射器所要达到的最终速度远远低于炮弹,那么单就供能模块而言,应该可以做到比这门电磁炮更小,大概可以……”

  他左顾右盼地看了看四周,似乎是在寻找一个比较直观的参照物。

  最后指了指远处停着的一辆10轮重型卡车:

  “设计得当的话,大概可以集成到跟那个类似大小的卡车上面……当然这只是个类比,普通轮式底盘肯定无法承载4吨飞机弹射产生的反作用力,也没地方安装足够长的弹射导轨,0.4吨的倒是可以照量一下。”

  这个答案显然已经超出了马明伟此前最乐观的估计,以至于几乎不假思索地自言自语道:

  “这么小的话……或许可以把应用范围扩展到陆军?”

  其实刚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还有点迷糊。

  但听到现在,再怎么样也该回过味来了。

  0.4吨到4吨的重量范围,再加上又是海军又是陆军的,那似乎就只剩下一种符合条件的可能性了。

  “马院士是想要弹射中等体量的无人机?”

  马明伟先是一愣,旋即露出一个“竟然让你小子给猜出来了”的笑容:

  “更准确地讲,是想要连续弹射大批次无人机。”

  说完之后,或许是担心常浩南仍然意识不到自己这个计划的规模,又跟着补充了一句:

  “就比如,在几分钟内发射20-30架,形成一个具备多机协调和分布式控制能力的半自主作战集群……”

  其实真要说起来,常浩南在无线通信和远程控制领域也做出过不少成果,但无论是分布式指挥网络还是中低轨道中继通信星座,都属于这个领域中的“基础设施”。

  而具体到无人机本身,对于前期的他来说太困难,后期又太简单,所以并没有真的介入过。

  相当于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但没怎么关注过路上跑的是什么车。

  现在突然听到对方提出的设想,竟然破天荒地有了一种“我们的国防工业竟然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吗?”的惊喜感。

  旁边的马明伟则没注意到这些。

  见常浩南表情怪异又迟迟不语,还以为后者是在疑惑于他为什么要剑走偏锋地选择尚不成熟的等离子体发电技术,于是解释道:

  “以传统电储能器件作为能量源的电磁弹射在短时间内可以满足一分钟4-5个弹射循环的工作频率,但因为储能原理的限制很难长期维持,大概十几个循环之后就会逐渐慢下来……这对于大型飞机来说当然无所谓,地勤又不是超人,本来也不可能一直维持12-15秒准备好一次弹射的效率,但中小型无人机在放飞之前没什么好准备的,出动频率基本完全取决于弹射器。”

  “至于蒸汽弹射更是连上限都摸不到,实际操作中能达到每45秒弹射一架都不太容易,更何况上级已经不准备在蒸汽弹射上面进一步投入资源了,后勤和装备部门也不会愿意同时维持两套原理完全不同的同类装备……”

  “总之,现在需要一种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能,但又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极高效率转化成动能的技术,一开始713所那边甚至考虑过用火箭助推,不过测试下来发现,要推动1吨左右重量无人机起飞的火箭就已经很大很复杂了,要是每架飞机都要配置助推火箭的话,一来是要让普通地勤分散式操作火工品,危险性实在有点太大,二来火箭助推在起飞的时候要设置很大面积的安全区,可能比一架重型战斗机还要夸张,操作场地的空间也不太够……”

  “……”

  听对方这么说,常浩南也在脑海里幻想了一下几十组地勤在地面或者舰面上给飞机安装助推火箭的场景……

  确实有点吓人。

  颇有一种航弹鱼雷来回换的既视感。

  南云狂喜了属于是。

  当然,在安全性这方面,其实大家都属于谁也别笑话谁的水平——

  固体推进剂诚然不够稳定,但爆轰生成磁流体的过程也涉及到氢气加上氧气……虽说肯定是通过管道统一输送,无需分散操作,但也着实好不到哪去。

  好在并不是没有改进余地:

  “如果对尺寸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话……比如安装平台考虑两栖攻击舰或者大型驱逐舰,倒是可以进一步把燃烧气体从氢气换成甲烷之类更安全的类型,如果温度不够还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易燃金属……”

  马明伟是电能管理和控制领域无可置疑的泰山北斗,不过在化学能这部分的研究着实不多,自然是常浩南说什么算什么:

  “能安全一些总归是更好的……不过话也说回来,整个无人机集群作战的战术目前也还在设想阶段,所以对于一些比较具体的需求还随时有可能变化,比如海军到现在也没敲定到底是直拿正在设计阶段的两栖攻击舰作为起飞平台,还是专门建造一种无人机母舰,这样可以和两栖登陆部队区分开来,指挥上也更加方便。”

  “另外,陆军可能会像你之前说的那样,要求把整套设备装在卡车上……当然不是那种普通卡车,怎么也得是8*8或者10*10的大小。”

首节 上一节 1243/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