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62节
盖茨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把报告翻到后面,大概瞄了一下文字之间的配图。
很明显,都是在装备运输过程中,从道路两边的高楼上拍摄的,因此以俯视图为主。
正如舍尔所说的那样,虽然诸如步兵战车、远程火箭炮、轮式突击炮等装备都是新世纪之后才出现在解放军作战序列之中的,但因为在平时的新闻画面甚至对外联演联训中出场太多,所以对于内行人来说反而没什么新鲜感。
尤其对于一个经历过华夏人“四代机震撼”的人来说,就更显得这些装备平平无奇了。
因此,他很快就对此失去了兴趣,只是在其中几张照片旁边的空白处做了标注。
而布兰登则仍然在滔滔不绝:
“不过舍尔将军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他们注意到华夏人将一种陆军防空导弹的体积缩小到了原来的大概二分之一,从而获得了2.5倍于之前的备弹量,尽管这一型号本身可能不太重要,但如果同类技术被推广到其它装备上,那么对方在火箭和导弹,尤其是防空和空对空导弹方面可能会取得飞跃式进步,从而抵消我们在同类武器性能上的优势……”
“……”
盖茨正准备翻页的动作僵持下来。
在华夏陆续获得以区域防空舰和隐身战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锐装备之后,五角大楼给出的最主要说辞就是对方“有枪无弹”——
虽然表面上有了跟美军对等的武器装备,但都只是面子工程,在真正用来作战的弹药方面仍然差距巨大,所以不用担心,我们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云云。
这套解释虽然在部分细节上有所夸大,但总体其实没错,所以不仅国会老爷和北美吃瓜群众,就连美军自己也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可要是舍尔的报告内容为真,这安慰自己,可就变成自欺欺人了……
“另外,从英国方面获得的消息显示,勇敢号的故障原因是WR-21燃气轮机在热带地区工作时功率下降,而综合电力系统的控制逻辑出现问题,从而导致……”
第部分内容才刚开个头,一身戎装的迈克尔·马伦上将就已经出现在了门口。
盖茨看了眼电脑屏幕右下方的时间,果然已经到了约好的见面时间,遂赶紧放下手中的汇总报告。
而被敲门声打断的布兰登见状,也非常有眼力见地中止汇报,并不声不响地迅速退出了办公室。
“迈克尔,我早就在等你了,快进来坐……”
随着盖茨的动作,马伦的注意力几乎下意识转移到了那份文件上面,随后也顺理成章地看到了简介中的前半部分内容。
在五角大楼内部,大家对于太平洋两岸之间走向对抗的前景已经完全不再遮遮掩掩,甚至联合参谋部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围绕着各种假想局面制订冲突预案和作战方案,并根据双方的战力对比评估对抗结果。
当看到“华夏”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原本只是想找个切入话题的后者很快严肃起来:
“是华夏那边的新情况?”
“没错。”
二人今天的要谈的话题本就与华夏威胁有关,现在对方既然主动提起,盖茨也就直接开门见山:
“安德鲁·舍尔武官发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征兆……总的来说,他认为华夏方面有可能在固体火箭领域迅速追近我们……”
屁股都没坐热就听见这么一个语出惊人的判断,马伦一时间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愣了片刻之后,才有些难以置信地反问:
“消息可靠么?”
盖茨这会儿其实还不太确定,但一来是出于对舍尔的信任,二来也是这个结论有助于他们接下来的话题,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基本可靠。”
上将的脸色阴晴变换了好一会儿:
“也就是说,我们的AIM120和标准6,很可能已经无法满足未来10-20年的作战需求了……”
盖茨摇摇头,补充,或者说是纠正道:
“实际上,相比于弹药,我更在意的还是武器平台的情况……就拿海军来说,阿利伯克和超级大黄蜂虽然表面上还算新装备,但真要上溯起来,其实都是70年代的老底子。”
“所以我认为,是时候给国会方面施加一些压力,加快DDG1000和JSF项目的推进速度了……”
第1447章 CG还是DDG1000?
迈克尔·马伦本就是海军出身,职业生涯除了从未涉足过航空母舰以外,从供油船到巡洋舰干了个遍,对美国海军各种装备的性能可谓了然于胸。
如今从对方口中听到这若有所指两个例子,当即瞳孔一缩,心中警惕性拉满。
像盖茨这样颇有城府且行事严谨的人,即便在这样的私人会面中,也绝对不会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
既然专门拿JSF和DDG1000出来说事,那肯定是想要暗示,或者试探些什么。
这里面前者的情况无需多言,由于F22的功能过于单一,加之海军舰载型F22N的发展计划彻底告吹,F35在进入21世纪之后已经是整个美军,乃至整个北约系统内的最高优先级,但凡提起整军备战,肯定逃不开这个型号。
但DDG1000,就比较微妙了。
按照世纪之交那时候的想法,美国海军应该在大约2010年开始下一轮批量装备更新,用福特级航空母舰、CG(X)导弹巡洋舰和DDX导弹驱逐舰分别完成对尼米兹级、提康德罗加级和阿利·伯克级的替换,整个过程大概会持续20-25年,到2030年左右基本结束。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先是一轮反恐战争扭转了美军的任务重心,紧接着是前任防长一顿胡乱操作,导致大量进度过半的研究项目被迫停滞或者干脆下马,最后又赶上一场几乎动摇国本的金融危机,硬生生打断了新一届内阁想要“拨乱反正”的打算。
海军雄心勃勃的换装计划只好一拖再拖,到现在已经是2009年8月,距离原定开始换装的时间只剩半年,而唯一真正落实下来的新型舰艇却只有……
一艘自由级滨海战斗舰。
反观太平洋对岸,虽然舰载航空力量还差得挺远,但整体架构比阿利伯克更先进的驱逐舰都已经开始下饺子了。
在这种背景下,国会山内部早就有了弃车保帅,把资源集中到1-2个项目上的想法,至少保证先整出点东西来回应华夏人的挑战。
现在突然把DDG1000跟JSF摆在一起,很难不让人做出一些联想。
所谓“给国会施压”,恐怕更准确的说法是,跟国会妥协。
当然,参联会主席虽然已经是是军职人员能够坐到的顶点,但本质上不过是“国防部长的业务顾问”,无论马伦在军内的威望有多高,在涉及到拨款的事情上都没什么话语权。
所以思索片刻之后,他还是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顺着盖茨的话头道:
“确实,而且DDG1000的动力模组,还有很大一部分船用电子系统都跟CG(X)巡洋舰通用,如果能迅速推进海试和服役,对于后续进一步的更新换代工作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借着端起水杯的功夫,马伦专门关注了一下对方的反应。
但不知道是因为没反应过来还是真的喜怒不形于色,总之很遗憾,并没有看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只好继续道:
“说实话,我从2005年开始就专门研究过华夏那边武器装备……其实不只是武器装备,也包括其它领域的研究进程,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都有相同的特征,即以某一个项目为中心,在研究过程中向周围衍生出其它成果,并尽量保证子系统和技术的通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分摊大量使用新技术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低效的重复投入……”
“……”
应该说,马伦的研究结果已经非常逼近常浩南的工作习惯,对于美军,尤其处在囊中羞涩阶段的美军来说很有参考意义。
但他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盖茨挥挥手打断了:
“迈克尔,我理解你的想法……不过,现在无论国会还是白宫,都已经不太看好CG(X)项目的发展前景,打算把资源集中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福特级航空母舰上面,争取在2013年结束之前完成这两型首舰的下水……”
一直以来的担忧在这一刻终于得到证实,马伦的脸色不免有些僵硬:
“但是,罗柏……”
他其实明白,既然国会和白宫都已经达成共识,那此事还有回旋余地的可能已经很小,但仍然想要挣扎一下:
“取消CG(X)项目,意味着双波段雷达、整合式电力推进系统、MK57垂直发射系统等一系列子项目都要转移到DDG1000项目的名下,总体上根本没办法省下多少钱,而且还可能导致DDG1000的单舰成本大幅飙升……”
盖茨的表情终于变了变,似乎也是有些挣扎,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单从技术角度来讲,你说的确实都对……但现在减少开支是华盛顿最顶级的政治正确,无论实际效果如何,我们都得把态度表示出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马伦也知道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不大,只好退而求其次:
“好吧……但就算一定要砍掉其中一个,那单纯从提升海军战斗力,以及水面舰艇正常更新换代的角度出发,我,以及大部分海军同僚的意见都是,相比于DDG1000,更应该优先保障CG(X)项目的正常推进……”
“从研发成本来看,二者的差距并不大,而CG(X)的排水量几乎达到了DDG1000的1.5倍,各项战斗力更高,而且也符合我们对于区域防空、弹道导弹防御和远洋反潜能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毕竟还在生产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即便DDG1000项目被砍掉,或者大幅度缩减建造数量,仍然可以维持驱逐舰单位的正常更新换代,但提康德罗加级早就停产且大部分都老迈不堪,如果没有新的对等型号接替,那么先不说航母战斗群的防空指挥任务会出现缺位,就连海军军官的正常升迁轮转都会出现问题……”
盖茨的眼神很明显地停滞了一瞬间。
显然,作为情报系统出身的文官,他此前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而总统和议员们更不可能有这样的敏感性——
跟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军队的指挥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驱逐舰舰长的军衔是中校,而巡洋舰舰长则是上校。
不论这两种舰艇的战斗力差距如何,如果编制序列中突然少了二十来个上校的位置,那几乎相当于从中级军官到高级军官的过渡被断绝,如果原本的晋衔比例可能还有个10%,现在恐怕要直接砍半都不止。
上升通道被掐断,对于军队士气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哪怕要当史密斯专员,也不能一边克扣军队待遇,一边还想让别人帮你卖命吧?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盖茨的口风第一次出现了松动。
可惜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内阁成员,在这种事情上没办法拍板:
“我可以把这方面的顾虑写到报告里面去,但你也要想好,国会那边对于CG(X)的意见非常大,所以就算最后你的想法被采纳,恐怕也需要扯皮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更有可能的结果是,CG(X)最后仍然面临取消,而且还耽误了DDG1000后续舰艇的建造进度……”
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把选择权交到对方手中。
是稳稳当当快速获得几艘DDG1000,还是争取一下海军方面更想要的CG(X),代价是两个项目肯定要进一步延后。
马伦低下头,盯着办公桌上那份渲染华夏威胁的报告看了好一会,最终还是咬了咬牙:
“我坚持认为,CG(X)更符合我们对未来作战的需求想定……DDG1000在设计时的核心任务是与滨海战斗舰类似,在近海水域执行对陆支援任务,现在首舰已经开始切割钢板,虽然后续还能再进行一些小修小补,但终究很难跟华夏人的舰队在公海大洋上进行对抗。”
“至于进度问题,可以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把DDG1000的重点转移到两个项目共用的那些子系统上来,比如……”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
“比如可以催促罗尔斯·罗伊斯方面,勒令其按照原定时间表,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对MT30燃气轮机的研制和交付……”
第1448章 相互甩锅
跟绝大部分甲方一样,尽管五角大楼自己办事的时候效率很低,但到了催进度的时候,却往往半点不落下风。
因此,进度压力很快就转移到了亨廷顿·英格尔斯船厂,进而转移到承包商诺普洛斯·格鲁曼公司,最后稳稳落在了负责动力系统研发的罗尔斯·罗伊斯脑袋上。
在勇敢号驱逐舰的事故发生之后,英国人本来就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
现在又被甲方极限施压,直接变成一根筋两头堵了——
原本,他们已经跟华夏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以帮助华夏方面达成EASA互认协议为代价,换取对方帮助彻底解决罗罗系燃气轮机在间冷循环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不过,就算双方已经合作多年,在这种大事上也做不到无条件互信,所以具体操作方式颇为复杂。
首先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取决于双方互认协议的范畴。
双方所能接受的底线分别是,华夏方面只获得最大起飞重量100吨以下,座位数200以下型号的互认许可,而罗罗方面则只得到两组设计好的凝水控制模块,甚至连相关硬件都需要从华夏采购并由华夏方面派人安装,相当于各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