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节
原本他以为刘洪波叫自己过去会直接讨论读研的事情,结果进去办公室之后,竟然又被问了不少跟课程设计有关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还都很奇怪。
比如为什么想要设计一架水上飞机。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思路是什么。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总之跟设计本身的关系似乎不大。
好在他把那本设计手册看过很多遍,不少问题可以直接用里面的东西生拉硬扯。
气氛尴尬的对话一直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刘洪波才最终放他离开办公室。
“草,这货不会是根本没看我们的设计方案吧。”
离开教学楼之后,黄志强一边跨上自行车一边自言自语地吐槽道。
因为刚才刘洪波的问题中有很多其实是设计说明里面都写了的,导致他还得照着原样再回答一遍。
不过他还是很快找到了自认为合理的理由:
“没准他根本看不懂设计流程,这才把我找过来的……”
没错,实际上黄志强一直以来都是看不起京航这些老师们的。
在他看来这些人自己都对飞行器设计一知半解,又怎么能教会学生呢?
之所以在这继续空耗时间,只不过是为了找个垫脚石,以后能出国去更好一点的学校罢了。
“算了,管他呢……”
黄志强很快决定不再考虑这件奇怪的事情,反正常浩南和周书万两人的威胁已经一并消除,系里面的保研名额无论如何会有他一个。
然而十几分钟后,当他把自行车还给严璐并回到宿舍的时候,刘然却拽着他悄咪咪地来到了走廊的一个角落。
“强哥,我跟你说,常浩南他……”
“什么?杜义山?”黄志强眉头紧锁,微微眯起的双眼中充满了困惑。
他不理解。
明明自己都能看出来,那个战斗机方案绝对不可能出自那几个人自己的手,怎么刘洪波杜义山两个人就是看不出来呢?
他们的水平难道真的差到这种程度?
还是说……
黄志强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一拳砸在旁边的墙上。
“强哥?”
刘然看着已经有些魔怔的黄志强,眼神中闪过失望的神色。
相比于被杜义山亲自招徕但仍然保持着云淡风轻的常浩南来说,黄志强现在这副样子,实在是差了太多的档次。
他之所以拉着对方单独出来说这件事,本意是想要证明常浩南那一组的设计方案没问题,大家一个宿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没必要把关系搞得那么僵。
但黄志强的想法显然与他不同。
“学阀,都TM是学阀……”黄志强摇了摇头:“呵,明知道是抄出来的,就TM知道护着自己那点羽毛,一群连个水上飞机设计都看不懂的傻逼……”
话虽这么说,但他毕竟还计划着在京航读研,所以也只能朝着虚空发泄一番,然后甩下刘然,一个人面色阴沉地回了寝室。
而在他身后,刘然则轻叹一口气,然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
第二天,上午九点。
杜义山坐在办公桌前,一手扶着下巴,另一只手拿着一支红色铅笔。
而在他面前放着的,正是常浩南刚刚才交上来的论文初稿。
尽管总体内容跟之前的设计说明大差不差,但仅用一下午时间就整理成论文的格式也并不容易,毕竟还得重新写一遍呢。
而且杜义山原本以为,一个本科生在写论文这方面毕竟经验不足,应该有很多地方需要他来修改。
然而并没有。
常浩南的文风相当娴熟,杜义山估计他至少得看过几百篇相关领域的论文,才能第一次动笔就有如此效果。
最后他也只是在需要隐去的数据方面做出了一些修改,其它部分竟然一笔未动。
“天赋与努力并存的好苗子啊……搞得我都不好意思把名字加上了。”杜义山把手中的铅笔放到一边,端起水杯向后靠在椅子上,同时摘掉眼镜揉了揉自己的眼角。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精力一年不如一年了。
另外一边。
常浩南很快在图书馆门口等到了吴懿范。
跟着后者一起来的还有另一个看上去年龄稍大的男人,手中拎着一个牛皮纸做的档案袋。
“这是我之前说过的那家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是老板的小舅子,叫郝大刚。”
“这是我请来帮你们解决问题的大佬,常浩南。”
吴懿范简单地介绍二人相互认识。
这个年代,老板的小舅子这层身份还没有被赋予某些刻板印象,基本上相当于是“老板亲信”的意思。
“常同学你好。”郝大刚的态度还算客气,并且把手中的档案袋递给了常浩南:“这是我们风扇叶片的相关资料,您先看一下,如果确定能做的话咱们就签合同。”
后者找了个长椅坐下,抽出里面的资料直接翻看了起来。
“这叶型是……伱们自己设计的?”
常浩南本以为自己会看到某种NACA标准叶型,或者干脆是随手画出来的一个叶片,但资料中不仅给出了设计图,甚至还详细标出了叶型的设计方法。
显然,这家企业的技术人员也不是无的放矢。
“对,是我跟老板一起设计出来的,虽然跟其它国产牌子比已经很好了,但是和富士电机的产品相比,噪音还是大。”郝大刚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甘:
“因为是新的空调型号,所以大家拿出来的风扇也都是新的设计,一方面我们搞不到富士那边的样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抄。
“用两段贝塞尔曲线加两段圆弧组合出来的,总共16个造型参数,灵活性很好。”常浩南看得连连点头,不由得开口称赞道:“您的数学水平相当不错啊。”
虽然从后来人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设计,但相比于这个年代大多数只会把标准叶型抄来用的同行,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已经很难得了。
第24章 叶片翼型和积叠线的参数化重构
“不愧是京航的高材生,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过我是不能跟你们比,才上了个中专就工作了,后来才出来和我姐夫做生意。”郝大刚摆摆手。
“谦虚了,之前的中专可不比大学好考。”常浩南看着手中的叶片设计:“别的不说,能想到两段贝塞尔曲线组合的柳条叶型,就真的很有水平了,比很多本科生都强。”
旁边的吴懿范突然觉得这话听着好像哪里不对……
“唉……说这些有啥用,还不是干不过富士电机。咱虽然不喜欢本子,但是,一个小小的风扇,偏偏就做不过人家。”
郝大刚摸了摸自己的头顶叹了口气:“不知道您有没有办法改进一下?”
不知不觉间他对常浩南的称呼已经变成了您。
“嗯……贝塞尔曲线虽然在飞机翼型和叶轮机械中用的不少,但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常浩南回答道:
“一是它不能作局部的控制修改,任何改动都会影响整个曲线,这个设计里面16个参数,至少有一半都不是独立的;二是不能准确表达如圆弧之类的二次曲线,所以不管怎么调参,叶型轮廓上,贝塞尔曲线和圆弧连接的地方都无法保证光顺性。”
见常浩南说得头头是道,郝大刚的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看来您有想法了?”
常浩南点了点头,看向了旁边的吴懿范:“老吴,签合同吧。”
严格来说,常浩南应该算是转包商,只不过这个转包甲方是知情并且同意的。
签完字之后,郝大刚直接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塞到吴懿范手里。
订金,1000元人民币。
在这个时候,不是一笔小钱了。
后者打开信封查了一下钱数,又从里面抽出两张“四人头”放入自己的口袋,最后把信封连同剩下的钱一起交给了常浩南,就算是交易达成了。
“那叶型优化的事情就拜托二位了,这次我们老板对于常红空调的单子势在必得,还望二位多多担待一些。”
郝大刚把合同收起来之后,起身直接朝着常浩南和吴懿范二人抱了抱拳,看上去似乎还有点江湖中人的感觉。
不过倒也合理,在这个年代做生意,还敢揣着现金到处跑,终归都是有点东西的。
送走郝大刚之后,吴懿范把身后的书包摘下来递给常浩南:
“南神,多久能行?”
“不好说,不过也就一周左右吧。”常浩南接过背包,里面是这半个多月以来他已经非常熟悉的笔记本电脑和软盘。
“一……一周?”
吴懿范手一抖,好在常浩南已经拎住了背包带子,否则里面的电脑怕是还没发挥出足够的价值就要中道崩殂。
“他们可是跟我说原来那个方案设计了两个多月来着。”
“嗯,他们这个基础设计的底子其实不错,我再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对风扇叶片翼型和积叠线进行参数化重构,稍微改进一下就行。”
“非均匀……什么东西?”
吴懿范突然觉得自己不仅专业课没学好,可能语文也没学好。
“一看你上学期就没好好上课,施法中老师的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那门课里面都讲过的。”
常浩南为了适应现在的身份,还专门花了半天时间回顾之前几个学期都分别上过什么课,这次不可能出差错了。
“啊?我草……”吴懿范突然觉得一阵肉疼,如果他上学期能好好听课的话,那现在他就可以赚到五千而不是区区一千块了。
不过很快这个幻想就被浇灭了。
“别想太多,施老师教的只是理论基础而已,这个事情的难点在落实。”常浩南拍了拍吴懿范的肩膀。
实际上,这个活对于常浩南来说不是第一次做了,在上一世的21世纪初,他也是给常红集团用类似的办法设计过一款尺寸几乎一样的轴流风扇。
川省常红集团前身毕竟是一家制造火控雷达的军工企业,虽然后来转了民,但是和航空工业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委托后者帮忙做技术攻关不算稀罕事。
“行吧,你这个钱我是挣不了。”吴懿范摇摇头无奈地认了命,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写下一串数字之后把一页纸撕了下来。
“这个是我的传呼机号码,伱弄完之后只要让寻呼台给我发个已完成就行了。”
1996年的时候,汉显传呼机已经非常普及了,不仅可以显示数字,还能接收字符数有限的短报文,类似短信服务的青春Lite版。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