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节
常浩南赶紧把条子接过来,然后向杜义山道了谢。
“对了,小常啊。”
就在常浩南已经准备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杜义山又突然从后面叫住了他。
“如果伱的改进效果确实很好的话,记得先去提交一个专利申请,再把方案交出去,之前就有老师在这上面吃过亏。”
……
作为一个理工类的大学,京航自然也有自己的金工中心,一方面是给学生进行金工实训,另一方面也是为有需要的课题组加工从玻璃器皿到金属零件在内的各种东西。
这个年头还没有3D打印,因此要生产单独的几个塑料件反而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最后只好采用一个折中方案,通过铣削加工出一个金属零件,再在表面包覆一层塑料。
对于常浩南准备进行的研究来说,除了金属件质量更重可能带来更大的噪音之外,倒是没有什么其它影响了。
花费180块钱并等待了一天时间之后,常浩南拿到了加急生产出来的6个风扇。
1个原始设计、1个经过改进的第一版设计,以及4个采用了不同弯掠方式的第二版设计。
不得不说老师傅们的手艺确实了得,并没有因为要得急就出现他最担心的粗制滥造问题。
尤其是几个风扇的质量分布都非常均匀,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处在高速旋转工况下的风扇来说相当重要。
如果重心不在风扇的轴线上,那么就相当于是在进行偏心旋转,对于寿命和性能都会产生影响,也就别提测出什么准确的数据了。
是夜,月黑风高,正是做实验的大好时间。
由于关于工业通风机测试用风道的国家标准GB/T 1236还没有颁布,所以目前的这些测试设备基本上是五花八门。
好在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所以常浩南花费大概十分钟就摸清了试验操作方式,然后用不太熟练的动作把第一个风扇装在了调速电机上面,又把U型管压力计插进静压孔。至于动压可以直接用皮托管压力计读出来。
没办法,他确实有些年没用过这么朴素的设备了。
“咔哒——”
就在常浩南正在略显笨拙地更换一片20%过流面积的节流加载板时,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打开了。
“谁!”
“是谁!”
两个声音几乎同时喊道。
尤其是正在聚精会神做实验的常浩南,差点被吓出一个激灵。
“你是什么人?怎么在这个实验室里面?”
从外面走进来的是个文质彬彬的男生,看上去有点紧张,毕竟这年头治安不好,谁也不好说学校里会不会进贼。
并且常浩南感觉对方好像有点眼熟。
“我是本校的本科生,来这做个测试,杜义山院士签了许可的。”
常浩南赶紧表明身份以免误会。
果然在听到他的解释之后,对方的情绪显然放松了不少:“杜院士?”
“呃……对,我下半年毕业设计的导师就是杜院士。”
说话间常浩南终于完成了对节流加载板的更换,然后把兜里杜院士的条子递给对方。
“啊?”没想到看见杜义山签字之后,对方的表情变得更加疑惑,一只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我怎么不知道?”
“您是……”
“您就不必了,我叫方振,是杜老师课题组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级。”方振虽然还是有点懵,但那张条子上杜义山的签字绝对是真的,而且似乎也不太可能有人假装院士学生只为了借用实验室。
但他可是实验室的大师兄啊,怎么新来了个师弟没人告诉他的?
“我叫常浩南,前两天刚刚和杜院士说好到他……到咱们组来做毕设。”在方振自我介绍过后,常浩南终于想起来,自己前天在食堂见过对方,当时他正和姚梦娜,以及另外一个矮个子女生走在一起。
“杜老师一般不会要做毕设的本科生,所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早就确定,但你应该已经是我们未来的师弟了。”方振说着走上前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我在这个考试周结束后才会正式进组,杜院士应该是准备到时候再把我介绍给大家吧。”
常浩南最后检查了一遍实验设备,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打开了电源,然后继续说道:“前天我在食堂门口看到师兄你和姚梦娜师姐来着,本来想去打个招呼,结果没追上。”
“你认识姚博?”
方振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实验室的外人。
“对,跟她交流过一些学术问题。”常浩南点点头。
“唔,姚博很厉害的,破格跳过硕士直接读的博,你跟她多交流确实有好处。”
方振这句话倒不是虚情假意,在按照姚梦娜的说法改变了模拟计算方法之后,虽然进度几乎清零重置,但经过近一个月的尝试之后,他已经非常确定那就是正确的方向。
论能力,方振自信不弱于姚梦娜多少。
但是要说在科研方面的热情,以及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他知道自己确实差得多。
第27章 你就是姚梦娜的学长?
常浩南想了想自己和姚梦娜的两次接触,感觉对方好像都有点呆呆的样子……
不过他也不准备在这种小事上反驳刚刚才认识的师兄。
“嗯……确实,她学东西还挺快的。”
好在关于姚梦娜的话题很快告一段落。
“师弟这是在测试什么涡轮叶片的性能么?”方振看着正在低头记录数据的常浩南。
“不是,只是个普通风扇叶片而已,但是用到了一些航发的设计思路,算是锻炼一下自己吧。”常浩南实话实说。
虽然一开始他只是因为想要赚一笔钱才接的这个活,但是在昨天下午,他开始试着采用叶片弯/掠设计控制流动分离,并且对几个不同的设计进行模拟之后,确实对叶轮内流动分离控制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师兄这么晚来也是要做实验?”常浩南用比刚才熟练得多的动作更换了一片开孔更大的30%节流板。
“那倒不是,我白天在这用低速翼型风洞的时候落下一本书,过来取一下。”方振说着扬了扬手里一本有关DAMP语言的书。
“咦?”常浩南瞬间捕捉到了那本书的封面,几乎是下意识地问道:“你们效率蛮高的嘛,已经开始对MSC.NASTRAN做二次开发了?”
“嗯?”方振觉得自己这十几分钟时间用到的疑问语气词比过去一个月都多:“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做这个?”
常浩南挠了挠头。
“呃……上次见姚师姐的时候,她跟我说你们在用CFD/CSD耦合法做平直翼颤振分析,但是效率很低,我当时建议她用偶极子格网法试试,不过要用DAMP语言对软件做二次开发,没想到伱们竟然已经着手在做了。”
然而对面拿着书的方振表现得比常浩南更加吃惊:“你是说这个方法是你告诉姚博的?”
“是啊。”常浩南点点头,然后把那天跟姚梦娜说的知识点重新和方振说了一遍。
一时间,整个实验室只剩下气流通过风筒产生的呼呼声。
方振张了好几次嘴,但千言万语卡在嘴边,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终于,在大概半分钟后,方振艰难地问出了第一个问题:“所以你就是姚博的那个学长?”
“什么东西?”
这下轮到常浩南一脸懵逼了。
“没什么……”方振憋笑憋得相当辛苦:“不如这样,师弟你尽快进组熟悉环境吧,我明天去办公室给你清出一个阳光最好的靠窗位置来。”
“嗯,也可以。”常浩南本来准备考试周休息几天,顺便调整一下作息,但既然对方发出邀请,那多一点适应时间也好:“那我先跟杜老师说一下,等考试周两门考试结束之后就进组。。”
“没问题,杜老师肯定同意的。”方振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掩盖不住。
为了不让常浩南看到自己的表情,他赶紧微微转过头,正好看到了旁边桌子上那几个并不起眼的风扇。
这个时候,对第一个原型风扇叶型的实验已经顺利完成了。
常浩南小心翼翼地换上了第二个风扇,也就是第一版改进设计。
重新启动电源之后,即便这里并不是检测噪音的半消声室,但仅靠人耳也能听出跟前一个的差别。
噪音明显小了一些。
“你这个风扇的设计……有点东西啊。”方振凑过去盯着那几个风扇,严格来说是四个采用弯掠设计叶片的风扇看了好久。“我能拿起来么?”
作为一个在实验室摸爬滚打了6年的研究生,他深知样品这种东西没有别人许可绝对不能乱碰。
“注意别摔了就行。”
常浩南也不怕被看出来什么,要是方振能凭一双眼睛就分析出他的设计和计算方法,那早就成为国家的保护对象了。
“这是……前弯前掠的叶片设计?”
方振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在工程设计领域,弯和掠是两种不同的定义。
实际上,流动控制几乎是航空发动机设计,或者说叶轮机械设计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
通过改变叶栅流道的几何形状控制流动的思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有了。
只不过长期以来都比较依赖经验和直觉,缺少足够的理论工具进行指导而已,因此方振对此有所了解并不奇怪。
而常浩南想要做的,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弯和掠两种叶片积迭形式进行系统性研究,从而对之后其它形式的叶片设计进行方向指导!
当然,现在只能说是个开始而已。
“嗯,我准备测试一下不同的弯掠效果在叶轮上工作的效率,当然这只是个风扇,气体流速不会很大。”
常浩南说话的功夫手上也没闲着,麻利地换了一张新的坐标纸,继续在上面绘图。
“你……”方振本来是想说你一个做毕设的本科生研究这种课题实在太早了,不如先从比较实际的问题做起。
但他很快回想起两年前姚梦娜刚刚进组时所展现出的天分和学习能力。
而眼前这个本科生……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实,但方振已经基本相信了那个颤振模拟思路就是出自常浩南。
也就是说可能比姚梦娜还要厉害一些……
因此他最终决定闭嘴。
“不是很懂你们这些妖孽……”方振摇摇头在心中暗想道。
“师兄你刚刚要说什么来着?”常浩南回过头,看着只说了一个主语就在原地发愣的方振问道。
“啊,我是想说你这个课题毕设来得及做完么?”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